第0067章 政变(四) (第2/2页)
,这件事,你难辞其咎。” 之前姜冥和鲁王的融洽已经全然不在了,此时鲁王已梁王暴毙的事情戳中了姜冥的软肋,他整个人瘫软的坐在软席上,脸上一阵青,一阵紫,显然受惊不小。 而鲁王略作沉吟,继续道:“但是您也不必太过担心,我已让我母后派人去西苑送信,直达我父王手中,希望可以缓一缓这件事,但是泰公子的事情不容拖延,必须立刻离开洛阳城。”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泰儿又该去哪?若剿匪的名义下来,兴许还有退路,可此时若是带军离去,没有名分,没有根基,迟早要兵变,还会捞个叛贼的恶名,恐怕以后永难翻身!”姜冥颓然的叹口气。 鲁王要的,就是这句话,姜冥被自己说动,姜泰就不难了,虽然姜泰还稳坐在软席上,但是他的心已经动摇了,鲁王不可能用辅保自己的名义拉拢姜泰,他只能巧借太子的名声收拢姜泰的部下,这才开口笑道:“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糟糕,我已经和皇兄王筠商议过了,我这几天就要回去就国,可保举姜泰为鲁国尉,暂督鲁国兵马,这样一来,也可以保存实力,作为太子的外援,他日朝中有变,我们可就势杀回,力扶太子上位。” 说到这,鲁王眼中不禁闪过一丝杀意,他没有明言,其实若真有那么一天,他不仅仅要杀死朱永昌这帮乱臣贼子,他也会杀死和自己争夺皇位的王筠和王珺,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两个人,一个也不能留。 姜泰没有急着应承什么,他只是手拿茶杯,幽幽的晃着杯中茶水,思索了很长时间,略显无奈的叹道:“我若走了,我很担心叔父他们如何脱险,恐怕……” “泰公子不必担心,我自有安排。”鲁王伸手打断了姜泰的话。 他思索片刻,又道:“若是泰公子想清楚了,日落之前,请赶往我府中,我自有安排。”
…… 鲁王走了,客堂里只剩下姜泰和姜冥两个人,此时气氛显得更加尴尬,屋内没有一点声音,直到余伯走入客堂,轻声道:“老爷,公子,我给你们换杯茶吧,已经凉了。” “不用了。”姜冥略显疲惫的叹口气,向外扬扬手:“你退下,没有我的吩咐,谁也不许进来。” 余伯应一声,从外面把房门关上了,姜冥这才勉强打起精神,看着姜泰道:“离日落还有不到两个时辰,你回去收拾收拾,去投奔鲁王吧。” “叔父也认为,我应该投奔鲁王吗?”姜泰这次回来,就是为了帮助叔父和大伯排忧解难,与他们共进退,稳住太子的储君之位,可没想到,仅一天,大伯已经动摇了决心,此时三叔也有退却之意了。 “这件事,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当初我曾劝说太子殿下,让他不要执意于储君之位,先保住根基,退往齐地,以求自保,他日还有机会一争,可是他留恋洛阳,迟迟不肯做出决断,如今朝中大员都已转投华妃一脉,太子之位恐怕真得要换人了,我们……在挣扎下去,只会和太子这条大船一同沉默,也许大哥说的对,明哲保身才是正道。” “难道叔父已经知道大伯有意退出了吗?”姜泰一脸诧异。 “呵呵,你大伯早就想退出了,若不是我和你父亲还拉着他,他早就辞官了,如今,三叔我也该知难而退了,否则朝旨一下,恐我满门老小都要遭受灭顶之灾。”姜冥叹了口气,又道:“之前我让志儿去徐州,其实也想劝你父亲早些退仕,只是,你父亲恐未必会听。” 屋内又一次安静了,好半响,姜泰嘶哑的声音响起:“叔父下一步打算怎么办?” “我已经写好辞呈,一会,我会联系你伯父,我们一起离开洛阳,越快越好,你也必须……尽早离开。” 这就是姜冥最终的决定,也是太子一脉人心离散,恐怕难以挽回败局了,想到这,姜泰忍不住问道:“要不要通知苗家?” “呵呵,苗殄身居执金吾一职,有军权在手,苗家很安全,你别cao心人家了,还是想想自己吧,现在就去收拾行装,赶紧去鲁王府,越快越好。” “如果我弃军从民呢?和叔父你们一起回老家,如何?”姜泰试探着问道。 姜冥却忽然起身,一脸怒气的呵斥道:“屁话,我们姜家的未来,就指着你们这些小辈了,眼下储君之争虽然危机四伏,但是他日新君登基,天下自会安平,到那时,你有军职在身,重新谋取前程,返回洛阳指日可待,我们姜家虽然暂退一时,可我们不能永远被埋没在颍川那种小地方,你打消这个念头吧。” 姜冥有些不高兴的向外走,快到门口时,他又叮嘱道:“好好照顾宇儿,现在留在你身边的,只有他,你们俩毕竟是兄弟,血浓于水,他日能够帮你渡过难关的,也只有他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