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075章 长孙无让(上) (第1/2页)
别部营分兵三路击杀跑马军,如同一个张开的口袋,慢慢收紧,将跑马军一直向西追赶,跑马军纷纷涌入山林之中,别部营兀自不肯舍弃,又追了一阵,直到山脚下响起了收兵的鸣金声,这才陆续退出战场。 姜泰命宋杰清点伤亡,整理缴获物资,为众将书写报功文书,他则亲自赶往最前线,此时各军已经收兵,集结在山脚下一带,等待姜泰回军的命令。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姜泰并没有回军的打算,他下令,由魏延带兵一千,扼守在北面的要路,由雷勇驻兵一千,扼守在南面的要路,由臧洪率兵一千,驻守在距离山林十里的平地上,三座营寨安排妥当,姜泰又命他们挖土掘堑,广布鹿角,三座大营互为犄角,互相驰援,一切安排妥当,姜泰才带着剩余的三千多主力部队缓缓退回邹县。 这一战,别部营缴获了跑马军全部物资,跑马军如丧家之犬一般,躲进山林中,山林以东是徐州地界,有沛军活动在那里,他们又不敢轻易犯境,只能在山林中寻觅一些吃的,勉强果腹。 胜利的鼓声在邹县城头敲响,城门缓缓开启,早已经等候在城洞内的士兵纷纷奔出邹县,列阵在城门两侧,伴随着这支军队出城,后面,是县令,长史,县尉纷纷出城相迎,城内街道上,也有百姓忍耐着寒风,跪伏在地,箪食壶浆,迎接凯旋之师。 起初,县令杜涛并不相信,姜泰能够已七千人完胜跑马军,他更担心的是,跑马军一旦得到消息,邹县有援军抵达,必定会卷土重来,所以,他是带着一丝轻蔑去城头观看战争的,只是出乎了他的预料,姜泰身先士卒,劈死一将,而后已得胜之师猛冲敌军,跑马军到最后连营寨都守不住,向东溃退,直到杜涛等人再也看不到跑马军的影子。 此时见了如此骁勇之将,杜涛反而觉得忐忑不安,有种发自内心的畏惧袭上心头,他勒马来到姜泰等人身前,立刻翻身下马,拱手道:“下官邹县令,杜涛,见过鲁国尉。” 鲁国尉其实算不得什么大官,毕竟鲁国只是一个小国而已,如果硬要和其他郡县相比,鲁国尉也只能算是一郡的郡尉而已,可如果在战乱之时,鲁国尉的权利和军队就会膨胀,远远不是一郡郡尉可以比及的了,此时杜涛亲自下马相迎,这表明他对自己的畏惧之情已经很深了,姜泰在马上扬了扬手,笑道:“杜县令何必如此,快起来。” 杜涛赔个笑脸,起身拉过缰绳,这才道:“将军真乃天威,大军初到,仅一战,跑马军纷纷败溃,真乃我大隆之福,鲁国之福啊。” “呵呵,杜县令何必如此客套,跑马军乌合之众,不懂用兵,不懂地利,只会蛮拼蛮打,岂能不败?”姜泰明知杜涛有意奉承自己,不得不客套两句,这个时候,在邹县立住兵马才是当务之急。 他等杜涛翻身上马后,这才吩咐宋烨等人道:“带着军队屯驻瓮城,我要去城楼一观。” 宋烨唱诺,带着队伍向邹县内行去,这时的姜泰也指了指城楼道:“走吧,杜县令,我们上城逛逛。” 杜涛略显犹豫的看了看紫冉,又看了看姜泰身后姜宇等人,迟疑着说道:“我已备下酒席,要不,咱们先去府衙坐坐吧。” 姜泰见杜涛犹犹豫豫,他略带不满的摆摆手:“加紧防御,修葺城防,这是当务之急,拖不得,杜县令,您还是和我去走走吧。” 杜涛见姜泰如此坚持,只得点头应道:“将军既然有吩咐,我哪敢不从,这边请。” 一行人穿过城门洞,向瓮城行去,瓮城内,有一条马道直通城楼,大家并没有下马,很快走上马道,马道上积雪很深,有碎土块洒落在积雪上,这是为了防滑,即便这样,战马走上城楼也非常吃力,走了一半,姜泰索性下马,步行上城楼。 众人跟在后面,稀稀落落排了很长的队伍,来到城头,眼前的一幕让姜泰震惊了,之前抵达邹县的时候,紫冉曾让人送来书信,姜泰对邹县的情况大致有了了解。 邹县防守跑马军之所以能够坚持到现在,主要是因为城中有长孙无让出谋划策,紫冉也曾多方打听得知,这个长孙无让乃是前朝司徒,曾经位列三公,是个有远见,有谋略的老者,只是年岁已高,所以不再出仕。 但是紫冉引荐长孙无让并不仅仅是他帮助邹县出谋划策,而是邹县城头的防御工事确实有过人之处,所以,紫冉才会劝阻姜泰来城头看一看。 杜涛已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