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鹿争雄_第0084章 徐州来使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0084章 徐州来使 (第2/2页)

散的队伍不是投降,便是向北逃,开了北城门,跨过汶河,尚且胆战心惊,一路狂奔。

    老百姓并不知道什么官军,匪军之分,跑马军夺下城池,他们就听从跑马军的管束,鲁军攻破城池,他们就听从鲁军的安排,只是一场惨烈的攻城战过后,汶阳城的青壮死伤近三成,可畏惨烈,而春天即将来临,春种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时候,没有充足的粮食,军队就无法远征打仗,所以,姜泰入城的第一件事,便是禁止鲁军继续屠杀,保存汶阳城更多的青壮。

    当贺斌提着朗鹤的人头,出现在城门前时,姜泰几乎惊得哑口无言,他没有想过,这么一个不起眼的跑马军降将,竟然斩杀了汶阳城守将朗鹤的人头,姜泰立刻下令,擢升贺斌为中郎将,随军入城。

    大概下午酉时左右,官府张贴榜单,通告全城,跑马军已退,鲁地失而复得,与百姓无关,所有百姓,可自行归家,不用受到牵连。

    姜泰又下令,跑马军降军有愿意从良的,可以留在汶阳居住,春种之时,也会拨给土地,耕牛等物。

    一系列安民榜文发出后,姜泰来到了县衙,众将这时,也陆续集结在这里,中郎将宋烨统计伤亡,鲁军之中,除了贺氏兄弟的兵马死伤惨重以外,其余都只是几人或者十几人的小伤亡,并没有影响到军队建制。

    可即便姜泰使用跑马军攻打跑马军,手段并不光明,但是有了贺斌在城内,贺氏兄弟攻打汶阳,并没有产生太大的不满情绪,一切进展都很顺利,贺斌斩杀朗鹤,首例战功,也同样得到了应有的封赏,官居中郎将,竟然一跃成为了鲁军军营里的第三号人物。

    此时各军纷纷驻扎在瓮城,也有一部分士兵,驻扎在城外南面,更多的人,则在城楼上打扫战场,鲁军士兵被分批摆放,登记造册,之后才会火化。

    像跑马军的尸体,直接扔进大坑里,统一埋葬。

    就在汶阳城内紧张的处理着战后事宜的时候,一队骑兵护卫着马车,急匆匆驰入了汶阳城南门,直奔位于城中央的府衙而去。

    马车上坐着一个年约四十岁的中年人,他身穿黑色大氅,手拿三尺铜剑,头戴皮冠,一脸严肃的望着前方,在马车旁,紧跟着一员骑着大马,身穿银甲的少年骁将,这人就是姜冥的长子姜志。

    姜志在夺储风波之前,便离开了洛阳,去徐州投奔姜桓,在徐州军里担任了牙将,统兵约两千余人。

    可徐州境内,沛军甚是嚣张,聚众多达二十余万人,虽然这二十余万人之中,还有老人,妇女和孩子,可人数众多,又漂移不定,占领的县城,很难再夺回来,所以,徐州不得不进一步扩军,如今朝局动荡,中央朝廷已无力顾及地方政府,又有姜泰就任鲁国尉,有鲁王坐镇山东之地,一切便可无忧了,所以,姜桓在深思熟虑之后,与长史范晔商讨,决定投奔鲁王麾下。

    所谓的投奔,也只是一种说辞,其实话说白了,姜桓的目的,就是支持鲁王,支持鲁王重新夺回政权。

    姜桓虽然已过五十岁,可他的雄心壮志不减当年,当初若不是姜允劝阻姜桓,让他不要惦记兖州牧这个职务,恐怕姜桓当年,就已主动请缨,去兖州抗击匈奴了。

    而自己的幼子姜泰,虽然参与了这场匈奴之争,可最终,他也没能拿出什么像样的功绩来,只是鲁王垂青,他才有今天之威,官居鲁国尉。

    这鲁国尉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果中央朝廷稳固,四方归于平静的话,鲁国尉只不过是一个掌管着十余个小城的郡尉而已,可一旦四方云气,大战来临,鲁国尉就可以掌控鲁国的兵马,征讨四方。

    姜桓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和儿子齐保鲁王,开创鲁国基业,他日夺回洛阳朝廷,建立根基,姜氏一门,将会比曾经的管氏更风光,根基更牢固。

    姜桓不等沛军肃清,便派来长史范晔,觐见鲁王,希望能够得到鲁王的认可,率军归附。

    但是范晔却不能直接去见鲁王,鲁王到底是什么脾性,什么样的国主,范晔还不清楚,所以,他在打探到姜泰的行踪后,匆匆赶来了汶阳,希望先见见姜泰,再谋划觐见鲁王的具体事宜。

    此时一行人穿过街道,终于看到了远处的县衙,范晔坐在车上,长长出口气,看着姜志,吩咐道:“你和姜泰是表兄弟,应该由你去通报才好。”

    姜志与姜泰久未蒙面,也心里惦念着这个弟弟,尤其在父亲姜冥死后,他对姜泰的兄弟情更深了,此时得了范晔的嘱托,抱拳唱一声诺,带着三五个随从,勒马加速前行,直奔县衙而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