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四章 西风烈(下) (第1/3页)
走出城,看到十几个老者正与杨文广夫妇说话。 实际自杨继业帮助后汉以后,杨业这一门与鄜州杨族关系渐渐疏远。 但杨家没有否认这种关系,否则不会有许多子弟继续与党项人联亲。杨家渐渐末落,但也是杨族的骄傲,闻听杨文广来到鄜州,一部分杨族的长者赶来看望。 郑朗没有打扰他们,走到后面,后面是黄德和以及那两千几百名逃兵。 在杨文广的催促下,几乎小跑着回来,来回一百多里地,全部气喘吁吁。 黄德和从马背下来,来到郑朗面前,小心地说道:“见过安抚使。” 十分害怕。 他是宫中的太监,不象外面的臣子,知道郑朗在赵祯心中的地位,只是岁数小,皇上一直没有调中两府。但皇上是将这个大三元当成未来的最重要栋梁之材,时时刻刻在关注。 自己算什么? 再想想郑朗那些手段,说话的声音都打着颤儿。 — 一看他的表情,文彦博也知道他那份奏折有猫腻了,站在边上冷哼一声。 郑朗理都没有理他,来到军队前面,盯着这些将士,问了一句:“你们羞不羞愧?” 有许多人立即低下头。 不过火把亮着,反正脸也是红的,看出来他们有没有脸红。 郑朗说道:“我与文宽夫来的时候,有人说危险。不错,西北形式不明,是有危险,甚至我在这里,危险随时能发生,说不定元昊大军再次南下。比勇力,我与文宽夫不能张弓,不会射箭,不会杀敌,连马都骑不好。但我们来了,因为我们是男人,是大宋的子民,心里面还有一分良知,一分保家卫国的想法,一分血性!” “说得好,”张宗诲击掌道。 郑朗也没有办法,历史上黄德和诬蔑刘平,夏守赟与刘平熟悉,大约两人有那么一点交情,在大殿上为刘平力保。但不知道元昊会不会继续攻打延州,全部在想西北的事务。 延州也是忙得不可开交,又怕元昊反过头来攻打州城,又要想办替自己揩屁股上那大陀大陀不干净的东西,也没有人过问黄德和有没有诬告。然后黄德和率军回到延州,这么多士兵在他手中,要交还给范雍。范雍通过散落的逃兵听到一些消息,没有准确的证据,也没有想管,于是将军队接受,却拒绝黄德和进城。黄德和才再次来到鄜州。 这时还没有抓黄德和,直到刘平两个下属在金明寨逃回来,将真相揭开,张宗诲这才将黄德和抓起来。然后文彦博在河中府设狱,与庞籍二人清查此案。 牵扯的东西多,比如范雍的错误,因此确实黄德和诬蔑后,草草将案件结束,甚至想都没有想,上报刘平等将领全部战死。实际刘平、石元孙与李士彬没有战死,全部被抓到西夏去。 这一过是多少天了? 郑朗耽搁不起。 如果没有人从金明寨逃出来怎么办? 所以只能从这两千多名将士着手。 继续说道:“临阵逃跑,按律当斩。但是你们长官逼你们逃跑的,也算无罪了。可是知情不报,或者谎报军情,按照军法还是当斩,你们清不清楚?” 黄德和一下子窜出来,说道:“安抚使,不能冤枉好人哪。” “拉下去!”郑朗喝道。 两名士兵过来,将黄德和拖了下去。 郑朗又看了看诸人,指了一个看起来比较老实,头低下去的青年士兵说道:“你,过来。” 士兵走出,哆嗦着小腿,说:“参见安抚使。” “杨指挥使宣读圣旨时,你听到没有?” “听到了。” “若反抗本官或者对本官谎报,该当何罪?” “死……死。” “那本官听你说说,你是如何从三川口逃出来的?” “小的不知道。” “你想死吗?” “我是不知道,看到有人在逃,我也逃。” “拉下去杀了。” “不要,我说,前面还在杀敌,可后面的人在逃跑,小的在中军,只好随着他们逃跑。后来刘将军的儿子石宜孙将军追上来,劝黄将军不要逃,黄将军依然率众逃向甘泉。小的是下属,无奈。状元公,小的家中还有父母双亲,妻子儿女,请饶过小的吧。” “你在胡说什么?”黄德和气愤地说。 “将他抓起来,关进大牢。”郑朗说道。 黄德和在奏折上写到,刘平三川口执意要降,他苦劝不听,被逼之下,将一部分不肯投降的军队带出来。 但士兵说前面还在交战,后面黄德和开始逃跑。凭借这一点,也可以将黄德和抓进大牢。 主谋抓进大牢,缺口打开,这几年郑朗审过许多大案子,接下来更容易了。 接着一个个的点出来,惭惭将那天黄昏的真相勾画出来。 刘平在前方杀敌,自始至终黄德和呆在后方一直没有参战,看到前方战事惨烈,有的将士忍耐不住,主动要求参战,黄德和一直勒令后军不动。傍晚时分,元昊大部杀过河来,刘平稍却,黄德和以为不敌,率领后军逃跑。 一一将人证口供记录,到现在为止,还不能知道黄德和逃跑后的战况,但已断定黄德和是诬告。 将它们整理好,以及西北的大约情况,一道送到京城。 第二天早上,再将这些逃兵集合,许多人脸上全部戚戚,临阵脱逃,期骗朝廷,导致三川口大败,无论按照国家律法,或者军法,今天绝对人头滚滚了。 郑朗并没有这样做。 法不责众,赵祯也没有这么狠毒的心肠,一下子杀掉两千多名将士。 他来西北是将刘平的英雄事迹扩大化,顺便讨还一个公道,不是来杀人的。 但也没有放过这些将士,说道:“到三川口。” 从里逃出来的,再到哪里去,看看昔日战友牺牲的地方,让他们反思。 分成两部,第一部郑朗与杨文广先行,第二部文彦博押着这些将士后行。 向三川口出发。 来到三川口,正好看到范雍派出一部分士兵在埋尸骨。 死了许多人,不但有将士,还有未来得及逃跑被元昊杀死的无辜百姓。 时光到了二月初,即便在延州,积雪也开始融化。 但天气还是很冷,使尸体腐坏速度减轻。 不时有士兵从山沟角落里捡出来士兵的尸身。 战争是无比残酷的,不以为死了亡魂就可以得到安息,还有一道重要的程序,打扫战场,将盔甲从尸体上剥下来,清扫武器与帐蓬等物资。因为西夏穷啊,象样的衣服都从士兵身上剥下来。 能看到这些战士身上的伤痕。 一个老兵低声说道:“安抚使,现在找到的多是逃离主战场的士兵,我们才来时,那些士兵身上的伤迹,才真正叫惨烈。” 说完了,不住地擦眼泪。 “将他们好好埋葬,”郑朗沉声说道。 然后抬头看了看远方的青山,雪基本融化,青松再次冒出来,青黄相接,天空蔚蓝,象一幅美丽的图画。 远方越是美丽,五龙川滩头才越是惨然,看不到鲜血,可露出的褐色泥土上还能看到印红的痕迹,时不时能看到断裂的长刀,撕裂的战袍,旗帜,震断的枪杆长矛。 郑朗一直站在哪里一动不动,任凭西北风吹拂。 吕梁山与太行山相隔,京城已经是缕缕东南风飘扬,延州寒气并未消,反而以西北风为主。 过了很久,郑朗说道:“扎营吧。” 就在这里扎下大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