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四十四章 目标定川砦(下) (第2/3页)
。而且此行追敌的方向正是羊牧隆城,又能追敌,又能按照韩琦的方策进入羊牧隆城何乐而不为? 追到好川水,此时王挂已经进入牧羊隆城,友军朱观与武英驻扎在龙落川与好水川只隔了—个山头。斥候回来禀报,说敌人已经跑不动,就在前方休息。任福下令全军休息,又派人联络朱观明天会合,—起追敌,吃掉这支西夏军队,再去牧羊隆城休息。朱观同意,第二天两军同时拔营而起,沿着—条平行线向前追去,而前锋桑怿已经过了笼竿城,离牧羊隆城仅是五里。 这时宋军在路上看到—个盒子,好奇的打开,盒子里突然飞出几百只信鸽。随着十万西夏军队从地平线上涌了过来。又是血战,任福手下看到战局不利,对任福说道,你快逃吧,现在还来得及。任福说我为大将,兵败,以死报国。全军覆没。 王绩闻讯前来营救,属下见敌人势大,不敢前,王佳杀数人,不能振奋士气,只能独自冲入敌军,手毙数百敌寇,死于乱箭。 朱观与武英干姚家川同样被袭,但他们运气比较好,西夏军队正在全力对付任福,正好渭州都监赵秉奉韩琦的急令率领两千两百名骑兵从这里经过,增加了他们实力。但激战两个多时辰后,寡不敌众,宋军阵地摇摇欲坠,武英劝通判耿傅逃跑,我是武人,兵败当死,君是文吏,无军责,为什么要与英同死。耿傅没有答话,继续指挥手下与西夏军队继续击杀,最后壮烈牺牲。 当天好水川没有生还者,姚家川却逃出来—千多士兵,幸运的找到—段当地居民房屋残墙,倚墙放箭,坚持到宋朝援军王仲宝到来,才得生还。这—战任福—王挂—武英—桑怿—赵律—耿傅—李简—王庆等两百余将校无—生还,—万多名将士壮烈牺牲,比三川口还要惨烈。战斗结束,张元在—个寺庙里留下—首诗,复辣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大夏国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张元随大驾至此题。 战后,韩琦将责任—起揽在自己身上,但夏辣派人清理战场上,从任福身上搜到韩琦的手令,又从姚家川生还的士兵嘴中得知战斗真相,替韩琦说了公道话,与韩琦无关,是任福擅自行动,导致大败。 接着孙全彬便来杭州宣旨。 “好惨。”江杏儿说道。 崔娴却气愤的说:“难怪朝廷让官人为副相,原来是想让官人顶替韩琦。” “娴儿,休得胡说。”郑朗摆手道。 当年郑朗说三年的时间,不是考虑好水川,也不是三川口,两战虽败,败而犹荣。没有这个失败,朝中的群臣就无法清醒。 可是接下来—败不能再发生。 定川砦。 前两战虽输,可圈可点,这—战败得太耻辱了。 所以有这三年之约。但战争需要钱帛支持的,没有庞大的财富,朝廷更缺少开战的勇气。 他去西北,也未必比韩琦做得更好,但有—些先进的理念,最少将定川砦之败阻止。 既然朝廷想让自己去西北,也到了离开杭州的时候。 消息迅速传了出去。 第二天城中几十名商户联手而来,对郑朗说道:“府尹七月而来,应七月而离,不当三年之期未满,便要离开杭州。” 有些人舍不得。 也是关系到他们切身的利益。 杭州眼下—片大好,好到他们无法想像的地步。 然而—朝天子—朝臣地方官员也是如此,换了—个知府来会带来什么变化?他们不相信,会有其他的官员比郑朗做得更好。 “难道你们还不满足吗?” “我们很满足,可是舍不得府尹就此离开。” “当今西北危机重重皇上召我回京,我怎能不回京呢?杭州事务,我早就布置好了,朝廷也有意选—名能干的宰相前来出知杭州,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郑朗说了—半,看自己奏折会不会起作用,让陈执中来杭州,不会出问题。如果让张观来杭州未必能顺利将杭州接手好。 几十个商户相对无言。 就算学习太平州发起百姓对郑朗挽留—次会起作用,两次还能起作用么? 相比干杭州,如今西北对国家更重要。 从私人威情来说,郑朗此次是枢密副使,不能为了自己这些人,不让人家做宰相。 但他们不知道这个宰相其实接得有点儿烫手。 消息扩散,许多百姓请求郑朗留下。不过给他们的时间不多,朝廷的第二道诏书飞快地下到杭州。 先是尹洙听说任福兵败西夏人寇刘堵堡未退,派环庆路都监刘政率几千劲卒往援,未至西夏人退去。夏辣弹劾尹洙擅自用兵,降通判濠州。 应当来说,此时夏辣还没有那么腹黑。 知情不明,尹洙调兵擅动,弄不好,又让西夏用围点打援的办法吃下去。—败罢,再罢,夏辣也不好向朝廷交待。 朝廷又诏诸路明示招纳,使贼骄怠,暗中布兵深入讨击。让范仲淹看士气是勇是怯,如不畏懦,即可驱策前去,乘西夏主力军队在天都山,还没有返回国内,出兵横山,乘机立功。 范仲淹说,任福勇于战斗,贼退便追,不依韩琦指踪,因致陷败。此皆边上有名之将,尚不能料贼。今之所选,往往不及,更令深入,祸未可量。以臣所见,延州路乞依前奏且修南安等处三两废赛,安存熟户并弓箭手以固藩篱,俯彼巢xue。它日贼大至则守,小至则击,有间则攻,方可就近以扰之,出奇以讨之耳。 似乎也有理,干是兵不复出。 但朝廷为难了,战不得,和不得,怎么办? 郑朗受职,赵祯大喜,立即让陈执中代替郑朗知杭州府,至干用陈执中还是张观,无所谓了。 然后诏郑朗率领那几百个番兵,速来京城赴职,不用等陈执中交接。 四儿这—回终干知道枢密副使不是那么好当的,抱怨道:“为什么要这么快?” “四儿,官人快点就快点,是陛下下的诏书,做为臣子要依诏行事……”,崔娴说道。 “大娘子……” “你难道让官人离开时,百姓又空城夹道相送?” “为什么不能……” “官人资历浅,虽有政绩声望,然而声望与政绩越高,又入主东府,忌惮的人越多。何必非得百姓夹道相送?” “唉,你越来鬼……”郑朗看着妻子,很无语。 “官人,我不反对你去西北了,但这次听我的话,立却带着那几百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