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_第三百六十章 最强折家军(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章 最强折家军(二) (第2/4页)

州菜园川贼路。又于西置高平寨。

    天圣六年,元昊先后攻取甘州、凉州,虽然二州一直不属于宋朝管辖,但河西走廊终于落入西夏手中,两国关系发生战略性转变。宋朝不得不进一步加强西北防务。于是八年,于陇山东麓置三川寨。防线也越过古长城。

    严格说,宋朝西北的羁縻地区缩小,实际控制区域在增加。

    又于镇戎军西南设狮子堡,三川寨附近设定川堡、干沟堡、干河堡、赵福堡。

    去年元昊围攻三川寨,攻陷的正是三川寨以及附这四个寨堡。

    郑朗与狄青到来,重新将这几寨堡修葺,又设了高平寨、定川寨,增扩刘璠堡。

    除这些大寨堡外,还有一些小的寨砦。这就是宋朝与西夏泾原路交界的主要防御寨砦。

    这些寨砦与环州的防区相连后,镇戎军防区范围大至为萧关以南,开城岭以北的清水河谷地区,泾河支流茹河、红河、安家川流域。

    从地图上看宋境几乎伸到天都山下,离银川平原也不远。但实际控制能力有限,自乾兴堡与天圣寨往北的大片地区,影响力还不及西夏。包括清水河谷有大片的闲田,也多被西夏侵占。

    郑朗退的正是这片区域。

    将这一线以前的所有百姓强行迁移到南方。

    为了防止李士彬的惨倒发生,一直迁移到渭州城南一带。

    还有许多部族不愿意迁移。

    实际这一迁,形势十分明了,忠于宋朝的部族,元昊屡次南下,也饱受侵略,宋朝主动安置,求之不得。几乎全部主动离开。有的部族还千恩万谢,让西夏人抢怕了。

    不愿意迁移的,几乎全部是倒向西夏的部族。

    郑朗没有动,继续派小吏感化。

    不听的,依然不会动。

    这将是留作将来,给弓箭手与各羌人试兵的好场所。

    但现在没有说出来,一切为了下面的战役做安排。

    以后就不会客气了,直到将这片区域扫成真空地带,再徐徐派出军队北上,压缩在南方的部族随军前往。这样一来,所占领的地区百姓忠诚度能有所保证。

    否则现在的北方名义是宋朝的占领区,实际是元昊的跑马场。

    但他这一举措,让范仲淹大惊失色,宋军一撤,西夏人会填补这一直空地带,而且郑朗撤得比较狠,包括萧关的兵力也陆续撤了回来。留下的百姓也是诚服元昊的百姓,等于是丢疆失土。

    正好郑朗也要准备联系他,写信将原因说了,又提到一件事。

    原州区域与环州西南有明珠、灭藏、康奴三支强大的部族,十分强硬,经常暴恶防区百姓。王尧臣为此还刻意向朝廷提起此事。滕宗谅也刻意找到郑朗,说郑相公,你要想办法将这三部剿灭。

    这段历史郑朗知道的,此三部不是那么好剿灭,虽然朝廷有诏书准许各部自己武装力量,前去征讨,物资与战利品归各征讨部,然而谁敢去征讨去?

    最后是范仲淹解决的。

    直到明年十月,范仲淹闻听朝廷诏书泾原出兵讨明珠与灭藏二部,上奏论明珠灭藏不可攻奏,说明珠灭藏二族道险不可攻,前日高继嵩已尝丧师。平时犹怀反侧,今讨之,必与贼相为表里,南入原州,西拢镇戎,东侵环州,边患未艾也。宜因元昊别路大入之际,即并且北取细腰、葫芦泉为堡障,以断贼路,则二族自安,而环州镇戎径道通彻,可无忧矣。

    直到庆历四年,在范仲淹协调下,先是用计缓其西夏来援,然后让种世衡与蒋偕筑细腰城。三支羌人看到西夏外援被切断,又因范仲淹好言安抚,三族归顺朝廷,严重削弱了西夏人的实力。

    而且细腰城离环州定边寨仅三十七里,西至镇戎军干兴寨六十里,南至原州柳原镇七十里,又打通各州的通道,使环庆路与泾原在前线也能相互联系,遥相呼应,军事意义更为突出。

    郑朗无耻的将范仲淹的妙想剽窃。

    也没办法,等范仲淹想出来时,要到明年,实施时要到大后年,等不及。

    对范仲淹,郑朗也没有隐瞒,将泾原路的军事安排说了,现在要看,如果元昊亲征府麟,自己会有一场战役。进一步削弱西夏在南方的力量,乘势筑城。

    现在不能筑,元昊若在兴州城中,定会派兵前来支援,再加上三部配合,里外夹攻,纵然两部派出大军人马,有可能会落败。元昊若离开兴州城,前去府州,离陇山更远,仅一个消息传达,就需数天时间。不但可以从容打一个漂亮的反击战,还可以借势筑城。等到元昊军队回来,城早就筑好。

    细腰城与军事行动很隐秘,知道的人不多。

    朝廷也听闻此事,不过正当大臣议论纷纷时,大捷的消息也传到京城。

    只要胜利,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

    但明处郑朗的退缩,也是一种畏惧。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八月到来,陆续的派出士兵开荒,但为了顺利开荒,又开始对付一些人,强人!

    泾原路缘边地因为多年未种植,所以地力肥沃,关中百姓称膏腴之地。有许多弓箭手家人与内地浮浪之人,求见城寨官员,先刺手背,等候有空闲之地摽占,谓之强人。

    能种植庄稼是好的,陕西现在缺的是什么,正是粮草!

    有大量的粮草,那怕在百姓手中购买,也比从江南将粮草运过来,节省大批的运费与损耗。

    但这些强人与城寨官员勾结,不但不交任何租税,甚至鼓动城寨官员修建寨砦保护他们,又借官员的势力,强行夺得蕃部的土地耕种。西夏军队一来,立即举家逃之夭夭,事过之后,又来耕种。

    这些强人,成了韩琦攻击刘沪修水洛城的十三条罪状之一,说刘沪修水洛城,正是这些强人蛊惑修建的,言外之意,受了这些强人的贿赂。

    此言谬矣。

    但他们对泾原路不但没有做出贡献,相反,确实起了许多反作用。

    郑朗派人清查“强人”的田产,是弓箭手的,按照朝廷给予弓箭手的田地发放。不是弓箭手的,按照朝廷的开荒政策对待,免税的继续免税,超过免税年限的必须交税,同时承担相关徭役。

    优惠政府还在,但不得逃之夭夭,更不得强行占有蕃户土地,使蕃汉造成矛盾纠纷,更不准与将领相互勾结,向其进行贿赂,否则罚没耕地,依法严惩不怠。

    不怕你是强人,再强,也强不过那些私盐贩子!

    崔娴正是在泾原路一片熙熙嚷嚷中到来。

    来得有些晚,郑朗的二娘娘生病了,于是留在郑州照料了一段时间,这才离开。

    但带来一个人,郑朗的好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