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47章 大宋名记 (第1/2页)
嘴里说的是“莫要客气”,手上更不客气,片刻功夫就把三碟子佐酒菜肴吞下了肚子。 王麻子晃了晃手里的酒壶:“约莫还有两杯的吧,与仁兄共饮。” 李二知道王麻子的意思,再要了壶酒上来:“王兄也不曾用过饭食的吧?不如再来碗饭食?” “好哩,好哩,那就来……”王麻子腹中有了些底子,也意识到自己确是有损“圣人门徒”的称号,起身施礼:“谢过仁兄盛情!” 油泼带子面上来,王麻子客套几句便开始狼吞虎咽。 这油泼带子面也算了汴梁的一大特色,满碗都漂浮了一曾厚厚的牛油,多用麻辣佐料,食用起来最是畅快。尤其是那面条更有讲究,这带子面一碗只有一根面条,讲究的便是不断头。且是面身宽有两指,薄如蝉翼. 不由得食指大动,李二也是举箸而食,麻辣浓香面条劲筋道,果然口味地道,一碗大宽面条食的罢了已是满头大汗连呼过瘾。 腹中有食才能做到心里不慌,吃的饱饭的王麻子王大秀才摸摸肚子,感觉腹中确实是真的饱了,这才恢复了圣人门徒的风度。 “未请教仁兄上下……” “鄙姓李,单名二。” “哦,李二……谁?李二?你是那的作……”王麻子秀才起身离座,恍如见到不可思议之事。 李二微笑点头:“然,正是,王兄安坐。” 王大秀才想不到对面请自己吃饭之人便是名动天下才情高绝的大宋驸马,便是那的作者,顿时大声荣幸之感,双手在身上左右摸索:“真是憾事,我昨日做诗一首,竟然不曾带在身上,不然好叫李宗室指点一番!” 李二苦笑,想不到自己竟然有了这么大的名气,这秀才竟然要自己指点诗词,无奈的笑道:“诗词之事却也不忙,王兄好似……好似有些窘迫,却是为何?” 自古文人都是极好面子的,这王大秀才如今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岂止是窘迫,简直就是极寒交迫的了:“这个……那个,也不瞒李宗师的……” “甚么宗师?我可当不起,”李二知道自己的水平,实在就距离那“宗师”二字有十万八千里的距离。:“你我兄弟相称也就是了。” 王麻子秀才很是受宠若惊的模样,先是起身作揖,这才细细道来。 孩子没娘,说起来话长,王麻子秀才来汴梁已有九年时光的。 这王麻子秀才本是扬州高邮人氏,家道也不算贫寒,衣食也是周全。虽说现在落魄的没了样子,王麻子秀才当年也是极其风光的。 想当年,王麻子秀才八岁赋诗,十三岁过乡试,被当地人称为神童。家中更是发奋攻读,王麻子秀才也还用功,誓要以文彩冠绝天下。十九岁便成为秀才,轰动一时,大户千金托人上门提亲的那是络绎不绝。 王麻子秀才眼界渐高,誓言要高中状元否则终生不娶。 二十一岁那年,王麻子秀才踌躇满志的离开家门,来汴梁大比,满以为会是金榜题名跨马游街那般的风光,金榜一出,顿时傻眼,发觉自己竟然榜上无名!不要说是三甲,便是举人也考不上。心高气傲的王麻子秀才如何能够接受这般的重大打击,当即便是大病一场,又无有脸面回家,便苦心研读,以期来年再考! 宋时候的科举制度虽说还不似明清时候那般的黑暗,却也是有许多的规则。宋时候并不讲究如何是给考官送礼行贿,但这并不是就表明那考试制度是如何的清廉公正,行贿送礼是不必的,却要对宗师表忠心! 那时候的读书人都有各自的宗师,也就是自己的后台,考中当官之后也就是那个党派的人物。如此一来,但凡对宗师“忠心耿耿”的考生,自然会受到这样那样的关照。 否则无论你是如何的才高绝世也不可能闯进前三十名,更不要说是三甲。除非真的是有盖世的才华,谁也掩饰不住,那才勉强能捞个举人的功名。 大才子秦少游便是最好的例子。 无门无派的王麻子秀才如何能够明白这些潜规则,何况又不是真的有盖世才华,自然是考不中的。 王麻子秀才是屡考屡败,屡败屡考,无不是铩羽而归,几年下来,以往的信心和勇气也消磨个干净,对于金榜题名也仅限于在口上说说,再也提不起以往那种热情。 又恐回家为人所笑,便在汴梁厮混,整日里浪迹在寺庙驿所,偶尔提人书写邮信做做西席,饥一顿饱一顿的混日子罢了。时常的居无定所,时常的饿瘪了肚皮,由于经常来这小小酒馆,更是时常的为人所讥讽!“哎,人生如梦的呐,已是九年时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