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逃脱者可获生机(转贴) (第2/4页)
1996年底认为美国股市非理性繁荣。 枉断股市见顶或见底,说说可以。如果像索罗斯一样,在股指期货上下了重单,你就知道,那是身家。 现在的问题最根本,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是—— 中国政府会不会人为地延长股市的繁荣。 如果你认为是,你就大胆地买进。 因为中国政府要做到这一点,比当年日本容易去了。 所谓人为地延长,是指cao纵股市的涨跌。 日本等发达国家股市,基本是市场自身的博弈。 上市公司对自身价值的判断,投资机构对经济趋势、大盘行情和公司价值的判断,都是导致博弈的因素。这些咱都有。但是,咱还有新兴加转轨的一面。此外,最关键的是,政策市三字,是永恒的。在外汇公司和国资委的历史完成之前,任何想从深沪股市抹去政策市三个字的努力,都是徒劳的。 政策市最典型的规则是,政策就是规则,不按牌理出牌。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在卢布贬值中崩溃,原因是没有预测到俄罗斯竟然会撕毁国家信用,不再保证卢布国债的支付。 其实,更失望的是索罗斯,因为当时俄罗斯的内阁不少曾经是索罗斯基金会的成员。但是,他也没有改变卢布的崩溃。 香港政府在1998年出面买进股票,持有市值一度以千亿计。这种政策干预市场谁能预料? 美国股市1907年大崩溃,摩根找到最大的空头利文摩尔,要其放弃做空,否则,将国家出手改变游戏规则。这可能是最好的政策干预。 近期出台印花税、特别国债,是不是改变了游戏规则?可能还不算,但是,最少是改变了游戏场。而对权证来说,游戏规则已改变。这就是政策市的先兆。 探寻政策的底线和上限,是最近大资金最忙于做的一件事。在弄清楚政策红线后,任何胆大妄为,可能都是以卵击石。 中国政策市的规则,是先打招呼,然后再改变游戏规则。 叫你别过度投机,你把管理层当根葱。你看看招行认沽,那是自找的,主力出货的困苦,比想像中难得多。弄个义庄钾肥的苦rou戏,不过是维持市场残存的一点人气,为自己的出货保留已经不多的空间。 从5月14号打招呼,到最近的政策持续推出,时间才两个月不到。没有一次政策调控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变脸。除非有重大的金融事件出现,譬如大灾难,股市调控的节奏会持续较长时间。 典型的征兆是,正监会连新基金都不敢大批了。 用时间换空间,可能是最理想的调整方式。股市指数也不暴跌暴跌,亏钱的只是弱势群体——垃圾股。谁叫你过度投机来着,亏了你自认倒霉吧。 蓝筹股可是权势群体的生命线,他们一定会死守,除非大牛市预期扭转。 想想,连2001年到2006牛的大熊市中,机构都能死扛那几只股票,现在再扛一次,有何难事。 但是,一旦完成筹码转换,小散接手蓝筹,大牛市可能真的结束了。 对市场主力而言,至少目前有两件事是确定的: 一、年内至少明年初股市将再创新高。 二、创新高前一定有一波像样的调整。 不确定的是,创新高的时间,是年底还是明年。关键一点是,创新高的点位,是从3600点起跳,还是从3000点或者2800点。 而更为重要的是,拉动指数创新高的股票,是现在的工行、中行,还是未来的中移动,中石油、联想、华润或者中国电信? 也许股市真的创新高,可是,很可能与你的股票无关。你的股票也许在股市涨至5000点甚至6000点时,只是个旁观者。 也许垃圾股真的能涨,可是,那是像今年的香港题材股行情一样,质本洁来还洁去,赤条条来去无牵挂。 所以,由于政府手上的牌太多,以至无法对后市做出准确判断。最好的办法,是顺势而为。 对了,坚持;错了,认错。在市场面前。大家永远是个小学生。 最终决定命运的,不在于你是错是对,关键是你对的时候赚了多少,错的时候亏了多少。 连利文摩尔、艾略特、索罗斯、罗伯逊、格拉汉,这些人都曾在市场面前认错。 即使是政策制定者凯恩斯都数度破产,你我算个啥? 思考主力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仓位调整。应该是最重要的一件事。 撤退,以什么样的方式,撤离哪些山头?又会将红旗插上哪些高地? 剔换哪些仓位迎接中移动?现在权重股的估值高了吗?二三线的重仓股估值高了吗? 未来新的股票增量总值可能超过现在的存量,这对市场影响有多大? 在今年的龙头股券商和地产之后,下一波的龙头还是他们吗?银行股有能力再做一波大行情吗? 筹码的转换过程,就是财富的重新分配过程。 新政策如备兑权证一旦推出,股指期货一旦推出,融资融券一旦推出,权重股将占据市场的大部分成交量。正如香港和海外一样。 小资金可以天天进出,大主力会怎样对待? 未来的投资文化可能与现在完全不一样。 试图预测短期大盘虽然是最没有意义的经济损耗,但是,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预测错了,你怎样应对。 人们不应该先制定计划,然后让形势适应计划。而应该让计划适应当前的形势。我认为胜败取决于最高指挥部是否拥有这种能力。 这话是巴顿将军,这位指挥诺曼底登陆的统帅所言。 毫无疑问,每个市场的参与者都有自己的主见,但是,关键是形势比人强。 如果将股市比作战场,参战者应该是所有的市场参与者。和国外大不同的是,政府同时扮演了作战主力军和调停人的角色。 本轮行情的主力,也就是正面作战的部队,应该是基金。这是阳光下的战场,每一次阵地战或者侧翼战,都有清楚的痕迹。 下一波主力拉动大盘的龙头,肯定不会是目前的基金重仓股。 茅台,苏宁,这些最多获利近10倍,且没有外延式增长的股票,是基金借机出货的最好时机。 龙头股肯定不是来自于自身业绩的增长。小公司业绩可能增个几倍,但是,如果大象也这样,那肯定是经济或者产业增长出了问题,过热的大棒一定会把企业砸晕了。 如果理性地估值,未来的龙头来自于央企整合。这是产生数百亿近千亿市值的板块,也符合国家借资本市场做出国际级别大企业的战略,这也是********能够抵抗金融危机的必然布局。资产注入,整体上市,是目前股市存量的机会。 更大的增量机会,源自于红筹的回归。由于筹码的成本相近,大家向上的做多动力是一致的。 大资金肯定在等待这一天的来临。目前,所有的策略似乎都在寻找这两个最后的牛市盛宴。 绝大多数基金重仓股,都完成或者接近完成了牛市价值区域的主升浪。所谓的价值投资,就像做多平何者,难道香港的平安保险是虚幻得可以假装它不存在吗? 但是,以后的上涨,来自于基金的幻觉。就像美国70年代的漂亮50。 最后一波,肯定是对市场情绪的估值。目前尚未得出结论的是,政策对这波情绪性行情的制约程度到底有多大,这也是主力不敢轻动的关键。 由于基金可用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权重股策略,由于权重股流通盘太轻,基金完全可能向做多权重股再往下做空,然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