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1节 拍卖攻城武器,募兵 (第3/3页)
深鞠一礼,表示自己记下了,接下来小村的发展就按照镇长大人的指示进行。 …… 随后的数天时间里。 魔龙镇开始了大张旗鼓地建设和发展。同时,领地规模升级到村镇后,大量的设施也满足了升级要求,村镇存金花得像流水一样,刷刷地掉,很快就已经告磬。 吴凡这时就想到了攻城武器制造所的那四十多辆随机制造的攻城武器;其中攻城车32辆,井阑16架。吴凡留下四辆攻城车和六架井阑,其余攻城武器全部外卖。 新剧本伊始,各地的领主玩家们,都在加紧筹备兵马。即是为了防止系统在放开玩家村庄互相进攻的限制后,免于自己的村庄被其它村庄攻陷;同时也是为了迎接董卓与各路诸侯之间的大战,趁机猛捞军功。 在这样的局势下,魔龙镇的攻城武器一经在市场上出现,立即就引起所有广陵县领主玩家们的注意,甚至很多周边县区的领主玩家们得到消息后,顾不上路途遥远也急急赶奔魔龙镇而来。原因在于,现在拥有攻城武器制作所的领地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屈指可数,而且其中很多领主玩家虽然花了天价从玩家手中买来图纸,短期内却是再没有资金进行生产。这样一来,魔龙镇的攻城武器一经在市场上露面,立即就引起一场震动,紧随而来的就是哄抢! 吴凡当然要利用这个万分难得的机会狠赚一笔,现在村镇用钱的地方太多,光是农田开发一项预计投资就在一万以上!再加上多个基础建筑升级所需的大量资金,种种形势逼着他去做一名jianian商! 面对蜂拥而至的广陵县内和周边地区领主玩家,他一改明码标价的作法,而是采取竞价购买的形式,把每辆攻城武器的起价都定得很低,只有五百两,然后每竞拍一次至少增加50两,最后由价高者得。 结果正式竞拍开始后,众多领主玩家抢着出价,生怕自己吃不到螃蟹。攻城武器对于现在的玩家村庄来讲,破坏力可以用恐怖来形容,几下就能把村庄大门拱烂;而井阑的威胁更是空前,村庄的护栏只有二米多高,井阑架起来后可以高达七八米,让弓兵站在上面向村庄里放箭,就算你的村庄是铜铸铁打也受不了持久的消耗,何况在井阑上放箭还附带破坏加成,对建筑物的破坏很大。一个中等规模的村庄,一座井阑不用一天的时间就可以夷为平地。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根本不需要去攻打村庄护栏或大门。 这一批攻城武器明显赶上了好时机,又都是用优质木材制造,耐久值比普通木材制造的攻城武器提高了100~150点,自然十分抢手。经过一天的竞拍,全部销售一空!其中攻城车的最高竞拍价达到了3500黄金,成交了三辆,平均成交价为3200黄金!28辆投石车共卖得黄金89600!井阑的最高竞拍价达到了9750黄金,不过只成交了一架,平均成交价为7150黄金!十架井阑共卖得黄金71500! 光是拍卖攻城武器一项,就为魔龙镇在一天时间里增加了161100黄金!吴凡再一次成为了一个名符其的暴发户,底气十足! 不过吴凡这个人,典型的与守财奴三个字扯不上半点关系,十六万的存金刚到手不到一小时,还没等捂热,这小子就已经挥霍出去十二万!除了升级建筑外,他又大笔购买军粮,屯积皮革,升级村镇目前所有能够升级的科技,以及募集新兵种,弓兵! 大概是不想刚一放开村庄进攻的限制,玩家们的村庄就彼此进攻得太过惨烈,致使还没多大规模的村庄一触即碎。目前游戏内暴出的兵符,全部为步兵兵符,这也就造成了游戏内玩家村庄的兵种,基本上全部是步兵的局面。弓兵现在是典型的被限制兵种,只能采用募兵的手段得到,每名士兵的价格高达50黄金,而吴凡一次性就募集了六十名! 之所以花大价钱募集弓兵,吴凡自然是为了对付无法村和刀疤村。据派入这两个村子的间谍玩家讲,无法村和刀疤村一方面在加紧战争筹备,一方面他们还积极拉拢其它县内玩家和npc村庄,目前至少已经有一个玩家村庄和二个npc村庄成为他们的帮手。另外,无法无天的行会成员不只他一个领主玩家,在广陵县外还有很多,具体在哪里就不清楚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无法村和刀疤村正式向清风村开战后,从附近外县至少会再增援三支队伍。 这样的消息,让吴凡不得不改变自己此前的计划,留下多达十辆攻城武器就是吴凡临时改变的想法,而花大价钱募集六十名弓兵,正是为了布置在六架井阑上。除此之外,通过使用步兵兵符,精挑细选,魔龙镇的步兵数量从十二人猛增至一百六十人。这一百六十人分成了两个部队,其中三十人为重装剑士部队,命名为第一部队,增加了十八名新兵后,重装剑士的部队经验刚好维持在35001;另外一百二十人则组成第二部队,为普通步兵。 至此,魔龙镇的部队数量正好达到3/3的上限,第一和第二部队都是步兵,第三部队就是那六十名弓兵。 ————本章节已完毕,下面是注释内容———— 1部队经验3500为转职重装步兵的界限。 部队在加入新兵后,部队经验就会下降。以魔龙镇这支重装步兵部队为例,如果加入的新兵过多,导致部队经验低于3500,那么这支部队就会变成普通步兵,再想转职就又得花费一万两。 另外,部队一旦编成后就不可拆分。!~!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