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六章 波涛暗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波涛暗涌 (第2/2页)

就觉的索然无味,原来他心里还想着可能会碰到几个地痞无赖或者是纨绔子弟在欺压善良和调戏美女,自己就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路见不平一声吼,演场除暴安良的戏,让被救的人对自己感激涕零。可他没想到李唐王朝在东西两市专门设有官吏,负责维持秩序、收税、捕盗。类似现在的巡警、城管、工商税务的结合体。市场里只有因为互相抬杠引起的对骂,没有人恃强凌弱他根本没有出手的机会。

    “你们谁认识去秦王府的路?”李承明的这句话犹如一个晴天霹雳在“四大天王”和天宝的头顶打响。

    “殿下,秦王府现在与东宫势同水火您怎么想去哪里啊?等太子知道了,会责罚我们的。您要是想串门的话我们去齐王府吧!”天宝忧心忡忡的说。

    “没关系,父亲那里我来解释,至于安全你们更不用担心,如果我在他那里出来意外他就没法向皇爷爷交代,朝野上下也会不耻他的为人,不会有事的相信我。”李承明信心满满地笑着说。

    “我信殿下,我们去让秦王府的人见识见识咱们汝南王的胆气。”史汾大声说。自从他陪李承明去了趟仁智宫后他就明白汝南王是个有头脑有胆气的人,只要自己好好干,跟着这样的主子一定能谋个好前程。在李承明这个六人团里史汾想当于二把手,现在老大老二都说去,其他人也就不在反对。

    “安大哥,我给你改个名字可以吗?”李承明在马车上扭过头来坏坏的向后面的安天海问到。

    “殿下愿意给小的改名,小的高兴还来不及呢!当然可以啦。”安天海笑着回答。

    “好啊!那你就改叫安德海怎么样?”承明一脸阴险的笑容。

    “回殿下,小的挺想叫,可惜叫不了!”安天海催马紧走了几步赶上来回话。

    “为什么?这个名字不好听吗?

    “好听,只是小人的哥哥叫安德海,小人没法也叫了。”

    “啊!这么巧啊,你哥哥是干什么的?那天带他来,让我跟他见个面。”承明惊讶的说。他记得安德海好像是清朝的一个太监,在这居然有人和他重名。

    “小人的哥哥在西市开了个皮货栈,殿下要见他是他的福气,小的明天就带他来。”李承明说想见他哥哥,安天海十分高兴自然是满口答应。其实他哥哥早就求过他想见见李承明,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是人就明白。安德海的皮货生意少不了和官府打交道如果能搭上东宫生意肯定会好做很多。以前的承明也和手下人的关系非常好,安天海并不是不敢提,他怕的是万一让薛万彻知道了会把他踢出东宫。东宫的大部分护卫是李家的家臣,而他土生土长的长安人,靠的是一身过硬的功夫经过一层层选拔才进到东宫来做护卫的。只要等太子登基李承明就是亲王,自己可就不是现在这个小小的护卫了。他当然不会为了哥哥的利益毁掉自己的前途。

    宏义宫秦王府没有承明想的那样金碧辉煌,贵气逼人。王府前十分冷清,大门紧闭连个站岗的护卫也没有。史汾将承明从马车上抱下来,然后带着他却敲门。

    吱——的一声厚重的大门打开一道缝,一个年轻的护卫露出半个身子。

    “有劳传报下,李承明求见二叔。”没等他问李承明抢先说道。

    “请殿下稍等。”这个护卫显然知道他的身份。说完话后犹豫了片刻还是将府门关上。

    不大会功夫,府门大开一个丰腴而有致;脸如桃花,白嫩中透着蕊红的美女带着四个宫女迎了出来。

    难道是传说中的长孙皇后?承明回头看了看他的五个部下,谁也不说话,应该是他们也不认识,这可怎么办啊?

    “承明,还认识我吗?”就在李承明不知道该怎么该怎么办时,那位美女笑着问道。

    李承明抬头观察了片刻,看她的年纪大概二十四五岁的样子,也不知道李世民的老婆今年多大?

    “二婶·····”李承明含含糊糊的叫到。

    “承明真厉害,四年没见了,还记的二婶的样子,你要是不说的话二婶可认不得你了。”大美女亲切地摸了摸承明的头说到。

    四年没见了,也就是说太子和秦王之间的明争暗斗只怕也有四年了。这么来说的话玄武门事件用不了多久就要上演了。

    “二婶,二叔可在?”

    “在,你二叔在里面等你呢!来,进去吧!”未来的长孙皇后牵起承明的手向府里走去。长孙皇后的手既细腻又光滑,李承明不由的抬头看着这位有贤后之称的大美女。

    秦王府的承乾殿前,李世民正站在这里等着他的侄子汝南王李承明。

    李世民自从仁智宫回来后就一直告假没有上朝,经过杨文干一事他与李建成的太子之争已经变成了明刀明枪。虽然这次皇帝没有怪罪于他,可也不会在相信他。失去了皇帝的信任他在京中的势力又远不及建成。他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已经商量了好几日。决定一面派张亮带黄金六千两到洛阳一带,交结当地豪杰以待时变。一面请封德彝、陈叔达和萧瑀鼓动李渊将自己实封于洛阳。

    洛阳古称洛邑,周平王二年始为东周都城,前后五百一十五年。

    秦末群雄并起,经八年混战天下复归一统,汉高祖立朝于洛阳,后迁长安。王莽篡汉,光武中兴,定都洛阳,是为后汉之始。

    魏文帝延康元年,曹丕率魏庭迁都于洛阳。自此魏、西晋、北魏诸朝皆以洛阳为都,前后一百三十八年。隋大业二年三月,炀帝命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建筑大师宇文恺在洛阳营建东都。

    隋朝末年王世充自立为帝,国号大郑,定都洛阳。

    洛阳东连齐鲁,西下函关,北眺太行,南俯荆襄,实为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得洛阳者得天下,汉光武帝、魏文帝莫不如此。只要洛阳在手,不愁天下不定。

    经过数代帝王的营造经略,洛阳城池坚固,物厚民丰,又地处中原,毗邻大河,已成为具备极高军事价值的战略要塞。唐郑之战基本是以洛阳为中心展开的。此战亦是天下定鼎之战。洛阳之战前后历时一年之久,其惨烈程度及凶险程度都是唐军自太原起事以来所仅见。

    正因为洛阳城乃是李世民一手得来,又全力经营数年之久,在那里人望及高。即使以后建成为帝也是东西两都一君一王互不相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