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遍插茱萸 (第2/2页)
了窦建德就不会有黑闼复起,为祸两载之乱。也不会有今日的社稷之忧了。/父皇虽未因此罪我,然臣弟心内实在难安。” 李建成摆了摆手:“二郎这话我却不敢苟同,此一时彼一时。你初战建德之时,洛阳未破,王世充尚且据东都坚城以拒天兵,郑夏两军数倍于王师,稍有不慎则有全军覆没之虞。你那时候若是分心考虑民政,恐怕如今山东之地,还是反王割据呢!甚或朝廷危殆,郑夏联军兵临长安亦未可知。” 李世民叹道:“这只是大哥体恤弟弟的一片私心,我自己却不能这样想!那时候我总领关东军政全权,未能一举安定齐鲁,毕竟有负皇上和太子的一片殷切之心。” 皇帝摆摆手道:“往日的事情不要再提了,你们兄弟几个好好商议一下,现在该如何平复山东的乱局。” 此言一出李建成兄弟三人的内心都开始飞快的盘算起来,想着该怎么办才既能应对皇帝,又能压制对方。 “父皇,儿臣请设山东道行尚书台,统管山东历亭、深州、兗州、瀛州、铭州、饶阳六郡。由太子殿下兼领行台尚书令,由东宫洗马魏征任行台尚书左仆射,由楚王府长史王小胡任行台右仆射。历亭刺史刘斌擢行台尚书左丞,其余人事,可由魏征自行荐用。”沉默了好一会后李世民第一个发言。 “世民打的是什么主意?他这是在向我表示真心悔过不再和我争位,还是以退为进向父皇表明他豪无私心。可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来就等于把山东全交到自己手里了。”听完李世民的话李建成心想。 “历亭彰南是刘黑闼造逆之地,人心向来不稳,魏征、王小胡、刘斌都是窦建德旧部,派他们去抚慰最合适不过。朕准了。”武德皇帝道。
“父皇,儿臣还想请授四弟为门下侍中,加司空衔,与宇文士及共掌门下省。另儿臣愿辞去太尉、尚书令、中书令、左右十二卫大将军、陕东道行台尚书令、益州道行台尚书令等职,保留天策上将尊号,留在长安闲居,孝敬父皇辅佐兄长。”接着李世民又是一句让别人怎么也想不到的话抛了出来。 这样一来李世民除了秦王和天策上将的尊号以外就一无所有了。这句话仿佛一个炸雷在众人头顶打响,听到这句话的都以为自己听错了。 李世民的确是在以退为进,目的就是为了减少皇帝的猜忌和麻痹太子。这是昨晚他和房杜二人商量好的。昨天一接到皇帝口谕说明天要到骊山登高远眺时,李世民就立刻召来了房玄龄和杜如晦研究对策。三人经过简单的讨论一致认为既然皇帝和太子没有深究张亮一案那就一定不会答应他的请辞。 李渊笑道:“二郎,这样一来你是清闲自在了,可你有没有为天策里那些跟着你出生入死披肝沥胆的下属想过?” “父皇,既然二哥想图个清闲自在父皇准了便是。至于天策府中所属吏员,一体归并东宫三省六部御史台九寺五府十二卫重新任职不就是了。”李元吉兴奋地说道。 “建成,你怎么看?”李渊问。 “万万不可,父皇,世民自自太原元从以来,屡立战功倘若如此处置儿臣天下人心不服,更恐会有宵小之徒借机生事蛊惑人心谋大逆。到时候陷父皇于不仁,世民于不孝,儿臣于不义,便悔之晚矣!”李建成沉吟许久,才开口答道。 李元吉反驳道:“大哥想的太多了,这是二哥自己提出来的,又不是父皇逼他。再说只要父皇明诏天下,令相关人等不必惶然,赏功罚过,朝廷自有法度律令,怎么会乱呢?” 李建成微微一笑,说道:“现在朝廷南疆辅公佑之余党再次作乱,山东群盗纷起,梁师都还在雕阴称王称霸,北方突厥猖肆。父皇如果在这个时候准备世民之所请定然不利于政局。” “建成所言及是,此事不要再提了。另外世民请奏元吉与宇文士及共掌门下省一事朕准备了,明日早朝便公布。”李渊道。 其实李渊根本没有想过同意李世民的请求,因为他还需要李世民为他东讨西杀保他江山永固呢!他唯一担心的是太子那,现在李建成也反对他自然不会同意了。 “大哥,你怎么回事?为什么要替世民说话?”李建成起身如厕,李元吉跟了过来质问道。 “世民之所请何尝不是我之所愿,可三胡你想过没有,父皇连张亮之事都不愿深究,怎么可能会答应世民辞职闲居呢?”李建成苦笑道。 “不管父皇是不是同意你都得据理力争,你可到好怕他们下不了台,还帮他们抬梯子。”李元吉嘟囊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