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变将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变将至 (第1/2页)

    武德九年五月初八,颉利可汗带大军赶到东窑岗时李靖和屈突通早已率着唐军向秦州方向奔去,颉利气得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这些日子他虽然杀伤唐军甚众,但经此一役他想打垮唐军精锐,逼李渊俯首称臣的的想法也不可能在实现了。无奈之下只好北返草原。

    讯息传到长安以后已经是二十天以后的事情了。倒不是李靖和屈突通有意拖延消息,因为他们必须确定以后才敢向皇帝报捷。

    裴萧两位宰相得到突厥撤军的消息以后立刻联袂至两仪殿奏告李渊。至此皇帝悬在北线的这颗心才算放了下来,当即决定次日在太极殿设中朝以贺,敕令太子诸王公柱国及所有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官员全部参与不得缺席。

    二十天后借助沙尘暴的帮忙,侥幸逃的性命的李承明和李孝恭联袂回到长安,经过五岩山一战的生死与共李孝恭和李承明的关系好的不得了。

    五岩山一战李承明的王府卫队损失大半,新近投靠他的酒泉马匪也跟着他几乎伤亡殆尽,马匪头领中的张楷、曹单也战死在了五岩山,酒泉五义变成了酒泉三雄。

    李承明很是庆幸没有将薛仁贵他们那些娃娃兵带来,要不然只怕是血本无归了。

    “大王,太子殿下派人来了。”李承明刚刚回到楚王府,正要吩咐天宝准备饭食时有侍卫进来说道。

    李承明点点头道:“请进来吧”

    他的话音刚落就看见薛万彻进来行礼,小声说道:“大王,太子殿下请您带泉盖苏文去东宫议事。”

    “太子这么着急找泉盖苏文,一定是西边露出马脚了。”李承明想。

    房玄龄得到薛万彻从楚王府请走李承明和泉盖苏文的消息以后立刻飞奔到秦王府去。

    长孙无忌听完房玄龄的叙述后焦急地说道:“还有三天才到六月,如果这个时候太子带着泉盖苏文向皇上告状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

    李世民笑了笑道:“放心,我不会给东边这个机会的。”

    接着他又道:“辅机兄,咱们现在就去淮安王府。”

    此时此刻赵郡王府的书房里,刚刚归来的李孝恭连家人的面都没有见就紧急召岑文本前来议事。

    “大王放心,此次兵败罪不在大王,况且大王是皇帝的侄子又有平定江南的大功。皇帝陛下一定不会责罚您的。”岑文本道。

    李孝恭摆了摆手道:“我担心的不是这个,是太子与秦王之争。”

    接着他站起身来二目炯炯凝视着李孝恭,一字一顿地问道:“东宫和西府,先生究竟看好哪一边?”

    一句话把岑文本惊出了一身冷汗,他张了张嘴,却一句话都没能说出来,面色极为尴尬地看着李孝恭。

    李孝恭冷然笑道:“此番北边站事如此凶险,皇上都不肯用秦王,依我看来秦王危矣”

    岑文本点了点头道:“如此说来大王是准备投效东宫了。”

    李孝恭用手捋了捋胡子,坦然道:“不瞒先生,我确有此意。”

    岑文本冷笑着摇了摇头:“秦王纵横天下十余年,不会轻易认输的。只要出了长安城,他登高一呼,四海豪杰必然纷纷往投。大王现在表明态度是不是早了些?”

    李孝恭摇了摇头道:“太子也是乱世储君,不是不出宫门的纨绔之辈,这一层道理不会看不明白,你以为他会给秦王离开长安的机会吗?”

    岑文本摇了摇头道:“大王差矣,太子驾前能用事者,不过魏征、薛万彻等寥寥数人而已。秦王麾下,文有长孙房杜,武有侯张尉迟,无一不是当今世上一等一的顶尖人才。这些人追随秦王日久,根本不用吩咐,一句差遣一个眼神,便能将诸事料理得妥妥帖帖。秦王根本无须诸事亲躬。太子长于治政却拙于驭兵,治政靠的是为政审慎丝丝入细,驭兵讲求的却是当机立断沉稳果决。太子注重全局,就难免忽略重点,临机只是就难免多所犹豫,一个犹豫就可能葬送三军性命,在这一点上,秦王绝非太子可比。如果万一秦王发动宫变”

    “秦王势力虽大,却多在关东陇西之地,京兆一带太子已经经营了九年,这里基本上全都是太子的力量,在长安开战,太子是主,秦王是客,就算李世民有通天彻地之能,在这种局面下除了束手就缚或是兵败身死,恐怕不会有第三种结局了。况且这两年来太子步步紧逼,秦王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在长安他已如砧板上的鱼rou任人宰割,我看大局已定了。”李孝恭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