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谋取潼关 (第2/2页)
临湖殿里,李世民和李道宗正在共进晚宴。 李世民给李道宗斟了一杯酒道:“实话说我此次动手实在也是迫不得已,父皇已经下诏倘若我再不动手,就要被废为庶人了。杀大哥和四弟实在也是迫不得已,你刚刚见过父皇,他老人家现在怎么样?” 李道宗摇了摇头道:“还能怎么样,不停地咒骂太子殿下你了。” “哦还有,皇上他老人家还不住地向我打听承明的下落” 李世民举起酒杯,苦笑道:“说起来我也真没有想到承明竟然会比大哥和四弟都难对付。” 李道宗笑了笑道:“太子殿下今天是怎么了?承明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孩童,除掉他不过是时间的关系而已。” 李世民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道:“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现在心里总感觉承明将来会是我们大唐的祸患。” 说完他又说:“先不说这个了,刘弘基被薛万彻擒杀了。我的意思是由你出任鸿胪寺卿,兼领左金吾卫大将军,接掌刘弘基手上的京兆兵权。明人一早你率一万城防军带三日粮草,出城去追赶李承明,可有困难?” 李道宗一愣道:“追拿李承明臣弟不敢推辞。不过这个鸿胪寺卿,实在是为难臣弟了。我于礼仪上的事情一窍不通,殿下这岂不是逼着驴子下水么?淮安王老成持重又熟知礼数,一张嘴能把死人说活,殿下何不用他?” 李世民笑了笑道:“不必担心,礼仪上的事情,自有少卿安排妥帖。你守边多年,突厥都奈何你不得,把那些外番打得怕了,现在京师局势不稳。由你出任鸿胪寺卿,也是想请你震慑一下拿下心怀不轨的人。淮安王叔虽说能言善辩,但人太和气,我肯定他压不住这些皇亲国戚。没法子,只能由你来支应一阵了,放心,待京师的局面稳定下来,我还让你回北边去带兵。”
李道宗点头道:“既然如此臣弟就勉为其难了” “我还准备把李靖加封国公,调会京师来。你怎么看?”李世民又道。 李道宗吃了一惊,诧异地问道:“那西北防线怎么办?” 李世民道:“只能交给屈突老帅一人了?” 李道宗摇头道:“西北防线没有“名将”镇守,臣弟怕出漏子。” 李世民哈哈大笑:“名将,举目朝中,除李药师外,恐无人当得起名将二字。你这灵州小霸王居然也会服人,这倒真是一件奇闻了。” 李道宗正色道:“臣在灵州吃了多少次亏,方才摸出了突厥人的虚实,站稳了脚跟,李靖率偏师千里北进,水土不服敌情不明,峡口一战大败金狼铁骑,那凭的确是真功夫,没有半分花拳绣腿。” 他顿了顿,又补充了一句:“恕臣直言,殿下若是欲对突厥用兵,帅印恐非此人莫属” 李世民笑道:“怎么,你难道不想挂这个扫北大元帅?” 李道宗笑道:“臣在军事上一向逊于殿下,臣下挂帅,还不如殿下亲征” 李世民诧异地看了他一眼:“看来在你心中,李靖打仗的本事应该在你我之上了?” 李道宗诚恳地道:“用兵打仗,因人而异。李靖爱用奇,殿下爱用险。用险者兵家谓之不败,用奇者兵家谓之为不可胜说起来各有千秋,但是李靖用兵,确实比殿下来得稳当。” 李世民用手点了点他:“看不出来,三年不见,你也学会了官场中两面讨好那一套了这也就是我想调他回来的原因。李孝恭和承明曾经在凉州生死与共,李靖又在孝恭麾下为将多年,我实在是有些不放心。” 李世民接着又道:“还有件事要与你商量,伏威的案子,我准备马上把他翻过来” 李道宗立时赞成道:“应该的,伏威大好男儿,却死于小人之手,臣每当思及其人音容笑貌,常常夜不能寐,碍于宗室骨rou,不能为其报仇,已是情非得已。他的冤屈理应昭雪,殿下行此事,乃为天下布大公道。” 两个人心中雪亮,“小人”乃指赵郡王李孝恭。李世民道:“伏威的楚王爵位要赏还,他没有子嗣,由他弟弟伏德减等袭爵楚国公。” 李道宗道:“要把案子翻转,却需拿到李靖的证词,只是不知李药师这番肯否直言实书?” 李世民淡淡地道:“李靖在最紧要的关头拒不助我,我能谅解他的苦衷,当年他坐视伏威被害而缄口不言,我也知道他的难处,这些都算不得什么。若是此番他还不能仗义执言还伏威以清白,我马上就将这个无胆的“名将”弃之不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