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九章 皇帝密旨 (第1/2页)
月二十四日夜,久未见雨的关中竟然下起的蒙蒙细雨。长安城内延庆坊里沿着一条小巷,空旷的路面上,突然出现了十几条身影。 他们个个着锦衣,佩腰刀,穿黑色的皂靴,虽然强壮,但行走却杳无声息,且沉默寡言,一看就是练家子。 两个巡夜的坊丁见这架势,不禁有些犹豫,他们窃窃私语道:“你看这架势,像不像是宫里的人?” “废话,不是宫里的人,谁敢再这个时候这么直来直去。” 说话间两个带刀的锦衣人立刻欺身上前,向说话的方向怒视,目光如刀锋凌厉,把两个坊丁吓得当场呆立,不敢动作。 后面一个领头的人赶上来道:“不要和草民一般见识,大家马上赶去河间王府上,误了太子爷的差事咱们谁也担待不起。” 那两名锦衣人弯腰拱手道:“是,大人” 两名坊丁连忙向后跑去。 锦衣人们也不担搁,绕了几个圈子在一处大宅子外停了下来。这宅子外边平淡无奇,并不巍峨,但门口却涂得黑黢黢的,看起来却深不可测,两个巨型石雕狮子立于两旁,龇牙怒目,一块写有“河间王府”的长方形牌匾高悬在房顶,威严之气尽现。 领头的锦衣人四下看了看,也不派人敲门,竟然搭起了人墙翻墙而入,外面留下五个人严密监视着路口。 一名家丁似乎听到了些什么,赶紧从门房里跑出来查看。谁知道他刚出门房就感觉一股森然的冷气顺着他的后脖颈一直滑进了身体里,这冷气来得太过突然,以至于他以为自己瞬间已经被人拉进了阴曹地府接受屠宰一般,惊得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当然那冷气不是突然从地府上袭出来的,而是一把匕首,冰冷的刀锋突然贴在了他的脖子上。 “赵王殿下在那里?”一个低沉的声音在他耳边响起。 “赵王早已经改封河间王了,你们是什么人?”家丁颤抖着反问道。 “不想死的话马上带我们去见李孝恭。”来人也不废话,只是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到。 家丁点了点头带着这些不速之客向厅堂走去。 厅堂里点着两根羊油蜡烛,李孝恭正在独饮闷酒。这也难怪,十几天前李世民亲自带人来到他的府上。明白无误地告诉他说,本来要他为当年杜伏威之死负责,不过念在他是宗室子弟又为朝廷立过大功的份上暂且饶过他,要是他继续执迷不悟的话就叫他与庶人李建成去地府相见。 李孝恭是聪明人,知道此刻如果有丝毫让李世民不满意的表情看到自己和自己全家就会和李建成李元吉全家一样集体命赴黄泉了。所以只好温顺的像只绵羊一样答应了李世民的全部要求。 这十几天来李孝恭几乎每天都喝的烂醉如泥,借以消除内心的苦闷。 房门打开,一阵冷空气传进来,李孝恭伏在矮几上头也不抬地大喝道:“滚谁叫你进来的?” “赵王殿下,皇帝有密旨给你”一个温和的声音在李孝恭耳边响起。 李孝恭猛地一抬头:“李安达?” 这些锦衣人的头目竟然是皇帝的侍卫队长李安达。 李孝恭愣在那里,正要说些什么却见李安达附在自己耳边轻声道:“皇上密旨,请赵王助楚王殿下一臂之力。” 李孝恭身形颤抖,抬起头来看着李安达,却没有说话。 李安达等了片刻,见他不回话,焦急地道:“赵王为什么不接旨?” 李孝恭沉默了一会以后道:“陛下想我如何助楚王?” 李安达低下身子道:“皇上一直在关注局势的发展,他已经知道太子命你调来了三万江淮军牵制燕王。如果燕王不能及时赶到潼关,楚王必定危亦,皇上想请赵王暗中助燕王迅速抵达潼关,保楚王逃出生天。” 李孝恭叹了口气道:“我现在也是自身难保,倘若让新太子知道了,我这满门老小” 李安达也叹了口气道:“皇上早知道你会这样想了,我来之前陛下吩咐过,如果李孝恭不敢奉诏的话叫我们千万不要强求。因为不管事成事败他老人家现在都不能给您如何帮助和赏赐。” 接着又用轻蔑的语气道:“你现在已经是新太子的河间王,不是陛下心的赵王了。河间王保重,我等告辞了。”说完一摆手,准备带人离开。 “李将军慢行,皇上能不能赏我一件信物?”李孝恭将双手合在一起握紧,由于不自觉间的用力,指节有些发白。 李安达转身走向李孝恭,从怀里掏出一方印绶来放在矮几上。 李孝恭将印绶拿起来仔细观看,原来是李渊当太原留守时的官印。 李孝恭站起身来拱手道:“请李将军转告皇上,孝恭定不负圣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