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李承明_第一百六十二章 初战潼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二章 初战潼关 (第1/2页)

    “郭将军,如此说来那些劫掠百姓的兵卒应该是你营中的吧”窦轨看着郭行方问道。

    “大总管,是我管教不严,请大总管治罪。”郭行方脸懊丧之意,弯腰说道。

    早知这些兵卒是我营中的,刚才就该装作什么也没看见,倒不会出这番丑了。他心里暗想着。

    “你是堡主,想必和周围村寨的头领都认识吧”侯君集又向张老敢问道。

    “不敢说都认识。可十个里头,草民至少认得八个。”张老敢略带得意地说着。

    “如此甚好,我等大军不仅要食用菜果,攻城时也须柴草填平城壕。这样吧,你张老敢就是我们请来的监买使者,凡我军中所需一应菜果物品,都向你采买,银子先付给你,再由你向百姓们分派,如何”侯君集笑着道。

    “草民若得大军驱使,是是七世修来的洪福,岂敢不尽力报效。”张老敢大喜,又磕起头来。

    窦轨突然插嘴道:“既然如此不如请郭将军同张老驴监买吧”

    “什么,让我监买这,这岂是将军干的事。不,我要冲阵杀敌,第一个攻上城去。”郭行方急了,大叫道。

    “你不仅是监买,也须监督军法,决不再容此类偷拿百姓瓜果之事发生。”窦轨说道。

    “我,我干这事不行,大总管还是派别人去干吧”郭行方仍是推脱着。

    “大总管乃一军统帅,令下必行。郭将军如此,是要抗命吗”侯君集厉声道。

    郭行方一怔,慌忙跪倒下来:“行方不敢,行方遵,遵大总管令。”

    窦轨让郭行方留下来和张老敢商议监买细务,仍骑上马,和侯君集等人绕着城墙巡视。他一边巡视着,一边对侯君集说:“大军初至,兵卒们有违军纪之事,也是常见。你回到营中再多宣讲几番军纪,说今日之事,就饶过了不查,但下回若还再犯,定斩不赦。”

    “大总管所言,君子集定当牢记”侯君集拱手说道。

    郭行方心中气愤,忍不住说道:“军法如山,岂能饶过了不查末将今日一定要查出那犯法的兵卒,斩首示众,以振军心,以慰民意。”

    “郭将军此言差矣。古人云,过犹不及。我等年轻气盛,行事更要防止太过。此临战之际,因小过而杀兵卒,不仅难振军心,反而要伤了军心。大总管,你意下如何”侯君集的目光向窦轨扫了过去。

    “侯将军说得甚是。子不教,父之过。兵卒不教,乃将帅之过。我等这几日忙于行军,并未对兵卒多加训导,一旦犯事,只责兵卒,未免难以服众。何况临战之际,确乎不能轻易伤害军心。我意不仅是要对军卒多宣讲军纪,还要让郭将军多查查有没有别的扰民之事,若有,须立刻派人抚慰,并赔偿银两。军心不能轻易伤害,民心更不可失啊。自古以来,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太子殿下之所以叮嘱我等不要扰乱百姓,用意正在于此。”窦轨以少见的赞赏语气说着。

    你现在是这样说,可谁不知道你的脾气,属下稍有过错你轻则鞭打,重则斩首。韦云起便是前车之鉴,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在你手里。郭行方心中虽然只有想着,却还是拱手道:“属下紧遵大总管令”

    转眼间他们已经在潼关前面走了一遍,却仍未找到最佳的攻城之处。

    “这薛万彻果然不是庸才,防守极紧,并未留下任何破绽。可是我们转了这么大一圈,却未见敌军射下冷箭,显然这守城兵卒胆气已寒,惧怕应战。我等当趁此良机,立刻攻城。先多分兵,全面围攻,然后挑一队敢死壮士,寻薄弱之处直冲而上,一鼓登城,则敌军必溃。潼关则垂手可得矣。”侯君集说道。

    “这,还是等一等,待柴草准备停当,填壕攻城吧。”窦轨犹疑了一下说道。

    此乃我首次统蜀兵出川作战,只许胜,不许败,须当计算万全才是。他在心里这样想着。

    “大总管,侯将军所言甚是。我军士气正盛,宜乘势急攻,所谓一鼓作气,再鼓而竭是也。若迟疑不攻,则敌军胆气必壮,我军必疲,胜败难料矣。况这城壕并不甚宽,自可搭梯而过。薛万彻既已防备周全,当能料到我军以柴草填壕,只怕早就准备了应付之计。但我军立刻急攻,他或许反而料想不到。”郭行方说道。

    “好吧,就依你们二位之见。攻城比陷阵更危险,这敢死壮士,倒要用心挑选才是。”窦轨听了郭行方的话,也觉得有理,便立刻改变了自己的想法。

    “大总管,麾下愿率锐卒,一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