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百家入玄 (第2/2页)
学兵事,担任军中统率。但是这一部分加起来,满打满算也不过是数十众,顶天数百众。齐、秦两国在军中推行兵家之学,佐以百家学术,随时都可以拿出成千上万率军之将!” “试想,若是三军混战,玄国军队主帅被杀,没有统一号令,军队会如何?必然是溃军万里!兵卒越多,溃败越快!但是齐、秦两国出兵,帅下有将,将下有副将,副将之下有校,校下有尉,层层而下!就算是三军混乱,哪怕是小到一队一伍的队长、伍长也都能掌握基本的形势,作出判断,迅速收拢士卒,哪怕失败,也不会出现溃败。我敢断言,三国同出百万大军,同样失败条件下,百万军卒离散。秦国三日可聚集所有存兵,整军再战。齐国次之,也只需五至十日,敢问大人,玄国需几日?” 许定闻言,眉头紧皱,讷讷不能言。此时,刘思茅也放下了文卷,听到王峰所问,凝重道:“本帅虽从未率领过百万之众,但是也和秦国打过几仗。最大的一次,两军都是十万,势均力敌,鏖战数日,兵士分散。但是休战之后,秦军一日后全部归营,五日后便重新进攻,而我军在第五日却只有三万人,被打的大败亏输!若不是军中有众多修行道术的世家子弟,只怕早就全军覆没了。直到回关旬月之后,败兵逃卒才全部归来。” “试问大帅,这只是十万人,若是百万人又当如何?”王峰似乎并不放过刘思茅,咄咄逼问。刘思茅长叹一声,道:“百万,只怕我军就算是一年也无法收拢。” 此言一出,讲台上都沉默了。过了半晌,道衍难以置信的问刘思茅:“大帅,我,我玄国军队竟如此之差?”刘思茅叹息道:“据本帅所知,在秦皇帝嬴政即位之前,三国军事皆是我玄国如此样。自从嬴政即位,横扫六国,大肆任用法家、兵家弟子,军力强横无比!而齐国也是在与秦国边境摩擦中大败亏输,改革兵制,历时百年,终于大成!”
许定一躬到地,道:“三位博学多才,本官愿意举荐于陛下,请三位入京理事!”卓越赶忙站起身道:“万万不可!我们三人高谈阔论尚可,若论实际,不过是中人之才,难处一国大事。就算是一城一县,我们也不敢妄加改制!”王峰、王源也是连连推辞。 一直沉默的徐黎忽然开口道:“你们三人有自知之明,将来也必然是能官贤吏。”此言一出,可以说是十分不讲究说话艺术,就好像是师长点评一样。卓越愣了一下,拱手道:“徐兄所言甚是,只是不知徐兄对自己评价如何?”可以想见,卓越心中也是不喜的,觉得徐黎此人实在桀骜。 徐黎依旧面无表情,淡淡道:“我若为庶民,仗剑江湖,纵横来去。我若为将,决胜两军之前,斩将立功。我若为帅,可决千里局势,统率三十万军。我若为官,一县之地,井井有条,民生安乐。”众人无言,虽不知道他说的是否准确,但是看他一本正经,显然这就是他对自己的评价,善武事,知文事,倒也中肯。 眼见得气氛有些冷,道衍笑道:“四位都是大才,我们兄弟五人却是不如了,以后若是能为同僚,还请多多关照!”他身后的四个兄弟也是笑着说着客套话,将气氛缓和了许多。 刘思茅笑道:“好了,你们九个都有本事。徐黎、卓越、王峰、王源、道衍五人文武双全,有勇有谋。孙侯、朱鹏、沙渊、白龙四人武艺超群,你们且在城中等候几日,本帅这就飞剑传书于国都,将你们详情奏报陛下,看陛下定夺!” “谢大帅!”九人起身谢礼,许定道:“陈道衍五人乃是本地人,本官就不安排了。你们四人就住在城中驿馆,一应开销,刺史府承担。你们九个都是年轻人,回去之后,要多多走动。” “那是自然,我们兄弟还要向四位贤才请教呢!”道衍笑道,引得众人都是一阵大笑,只有徐黎依然是板着一张脸,似乎天生不会笑一般。 阳谷城选拔贤才之事,一直持续了好几天,而在大玄都城,一场风暴似乎也将要到来。大玄皇帝张晟举国招贤,原先的寒门庶民有了当官途径,这就伤害到了世族利益。勋贵旧族已经在谋划上谏之事,而就在此时,张晟宣布打开国门,迎齐、秦两国士子入玄,要革新玄国故政,这一下可是举国动荡,风雨欲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