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卷江山如画第一百一十一章奇想 (第1/2页)
第二百一十一章奇想 歧州,在经历了大燕二年恐怖的血腥清洗之后,歧州世家大族十有**被清扫一空,田地被重新划分到了百姓手中,至于炒没的房屋宅院以及钱财全部收归大燕国有,后又以贱价卖给了一些商人以及在歧州为官的大燕官员们,歧州本就是富庶之地,经过了那次动荡之后,除掉了一些横行不法的世家豪门,歧州刺史段闻又是大燕有名的贤臣,上任之后,安抚百姓,兴修水利,修整道路,检举不法,只两年时间,歧州就已经初步恢复了繁华的景象。 此时,在歧州东南方向的西海之滨,歧州节度使段闻陪同着一群人在指指点点,一边介绍海滨风物,一边回答着身旁皇上的问话,一群人中间还有大燕柱国将军王幕,大燕三等校尉黄山,自然也少不了出身歧州的辅臣周广,再就是一些歧州本地的官员,以及张弃身边的护卫随从等人了。 皇帝亲临,众人都是谨慎小心,生怕一个不好惹恼了皇上,所以数十人站在一起,只有段闻清冷的声音回荡在这海边之地,段闻乃是从龙旧臣,五十多岁年纪,当年有三策定北疆之称,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被当今大燕皇上重用,这些年一直身居要职,很得张弃信重。 “歧州东临大海,离这里不远处就是夏河入海之处,,这里被当地人叫做龙王滩,是天然的出海良巷,不过听当地人说,楚时歧州节度使梁让也曾造船出海,但海船逡巡数百里,并无什么岛屿之类,可供船只停靠的地方,由是无奈而反,自此之后,只有渔民在近海处打捞些鱼虾之类的东西,并无人再言出海之事。 现在歧州船只,大多是些小船,经不得海上风浪……”见周围多数人露出些疑惑之色,这才解释道:“诸位大人可能不知道,这小船在夏河河面上,或是近海处还能行走,但若是到了海上,风浪湍急,小船龙骨禁不得如此敲打,立时就散了架子。” 众人看他侃侃而谈,连这等事情都知道的一清二楚,心中不禁都是暗赞一句,果然是大燕名臣,这等见识,可不是凡人所有。 张弃在旁边也是点头以示嘉许。 但段闻朝张弃汕汕一笑道:“陛下,臣这些话都是听那些常年在海上打鱼的渔民说的,自己却未亲眼见过,有没有这么回事情,臣也拿不准,不过附近渔民从来出海不会超过十里到是真的,臣想这些说法到有九成是真的。” 张弃脸上到是毫无表情,他对于这些海上之事也不甚了解,现代和古代的差距如此遥远,大型工业带动的船只制造和这时候的船只根本就是两码事儿,要想在船上架炮更是天方夜谭一般,先不说大炮能不能研究出来,cao炮的规则,标尺还有那些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才运用到炮船上的卸力等装置,都不是这个时代所能制造的出来的。 张弃知道自己想的有些不着边际了,他要的只是运兵船罢了,南方在夏河沿岸严防死守,河上大燕新建的水军根本不是对方的对手,就算夺得了沿河的渡口,想要渡河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张弃想来想去,突发奇想,是不是能沿海将大燕官兵送到南方,再从背后突袭敌军,只要这条路通了,大燕军队能源源不断的登陆南方,以燕军的战力,就算是不能骑马作战,攻灭后楚也是早晚间事了。 但现在看来,想的却是太简单了些,他出身华**旅,最擅长的其实是丛林战,以及潜伏刺杀,到了这个世界之后,组建的也是以骑兵部队为主,步兵为辅的军队,对于海上的事情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就连在华国的时候,也不过是坐过几次海船而已,还吐的昏天黑地的,就别提什么了解之类的了。 这里和华国古代虽然相似,但在海事上听段闻的意思却差之甚远,此时的大燕的各方面技术以及繁荣程度来说,以他的估计,应该是和华国古代的大宋相仿的了,虽然在各个领域之上,除了军队,都还逊着大宋一筹,但比之唐朝时候应该先进了一些,但在海事上,却由不得张弃不摇头了,华国历史上的大宋商业极其繁荣,虽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大规模的商业体系,但就海事上来说,在当时世界上已经是数一数二的商业大国了。 但在这个世界,竟然像极了了华国后来闭关自守的时代,虽然没有什么禁海令之类的法律条文出现,但也不知是这个世界就这么一片大陆,还是那些别的大陆的人们也面对大燕现在这样的问题,海面上不但不见大燕的船只下海出航,就连别的国家的海船也从来没有在海面上见到过身影。 望着一望无际的海面,张弃出神了半晌,然后才神情一定,想那么多干嘛,这海上霸权可谓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自己来这里的目的是要建造些运兵船,又是在近海航行,行程又短,应该不会有什么碍难才是。 “行了,今日就走到这儿了,咱们回去再商量一下。” …… 州刺史府邸,此时歧州节度使张霸正在川中剿平蛮族之乱,这节度使的位子也就由刚从伊兰回来的黄山先代着。 刺史府议事大厅中,几人分尊卑坐定,也不待旁人开口,张弃已经先打开了话头儿道:“这次来歧州,名为巡视地方,但实则不然,你们也可能猜到了,要是巡查地方这样的小事我也不会亲自前来……” 说完笑着扫了一眼身旁几个亲信臣子,几个人接触到张弃的目光之后,心中一寒,都是暗道,陛下这几年和以前可是大不相同了,以前天天冷着一张脸,眼底的杀气就是再怎么遮掩也是一眼就能感觉的到的,在陛下面前自觉不自觉的都会产生一种畏惧之意,用噤若寒蝉来形容是一点也不过分。 但如今陛下脸上时常带着笑容,眼神也柔和了很多,但不知怎的,对着这双透着些许笑意,但却幽深不见根底的眸子,却要比以前还要使人……使人惧怕。 这要是前宋官员,必定来上几句陛下心怀四海,用意深远,我等心思浅薄,怎能猜度得出来等等逢迎之语,但这几人都是跟随张弃日久的老人,知道眼前这位圣上最是不喜这些逢迎话儿,都是老老实实齐声道:“请陛下明示。” 张弃望向段闻,笑道:“知远,你将造船之事问的这般清楚,心中应是已经知道一些我的意思了吧?” 段闻知道自己的心思瞒不过,微微一笑,恭声答道:“陛下来歧州,哪里都不去,只要到海边看看,陛下行事从不无的放矢,臣也就在私心里猜了一下,以臣的想头儿,当今大事,无非是南方之事还要陛下cao心费力,而后楚又有夏河天险可守,实是难以建功于顷刻,臣又听闻泉州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