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三国之赵氏风云_第三十五章 谈笑制敌于无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谈笑制敌于无形 (第2/2页)

云令人长寿。”可见自彼时起,重阳节宴饮祈福之风已盛行于世。

    望海台是一座小山,因其遥望沧海,山顶平整如台而得名。重阳这日,赵雷早早命人在上顶平地摆下筵席,身份最尊的赵雷东向而坐,夏廉南向座,顾章北向坐,钟繇与戏志才西向侍坐。赵雷举杯向众人道:“今日秋高气爽,又值重阳佳节,雷设宴于此,欲与诸位共谋一醉,诸位当开怀畅饮!”

    四人应诺,各各举杯敬酒。三巡过后,顾章凑趣地道:“宴上不可无诗,大人才名远播,当即席作歌以记今日之宴,亦令下官等一饱耳福!”其余三人一齐称是。

    “好!”赵雷兴致大发,离席而起,遥望远山秋色思索片刻,长吟道,“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

    夏廉鼓掌赞叹道:“此诗应时应景,立意深远,尤其结尾‘居高岂忘危’一句,足可为我等为官者之戒!太守大人大才,下官等拜服。”

    “公节大人所言极是。”戏志才接口道,“为官者身居高位,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关乎民命,自当时时警惕事事经心。若玩忽怠惰乃至残民自肥、杀良冒功,总可欺瞒一时,待到水落石出之日,终不免有倾覆之祸。长史大人以为忠所言当否?”

    顾章面上微微变色,收敛了笑容,冷声道:“恕章愚昧,却不知志才先生此言有何用意?”

    戏志才亦敛笑正容道:“顾大人难道忘记了那个叫‘白水坳’的小村庄?一年前,前太守张大人遣令弟东莱都尉顾瑀率兵一千剿灭盘踞在青云山上的悍匪林千斤。顾校尉在因山贼势大而初战失利之后,竟不思破贼两侧,却寻到‘白水坳’这个不为人知的隐秘村落,纵兵将阖村老少杀个干净,斩下首级冒充贼首,回城交差了事。事后允文大人得知此事,不仅未追究令弟罪责,反多番为其遮掩搪塞,甚至不惜篡改户籍,生生将‘白水坳’的六十八户人家从文书上抹去……”

    “竖子安敢胡言!”顾章大怒地拍案而起,“你道本官兄弟二人犯下如此大罪,可有什么凭证?若只是你的凭空臆测之言,休怪本官不顾太守大人体面,反治你一个诬陷之罪!”

    戏志才不急不火地道:“长史大人可是觉得当日手脚干净所以才有恃无恐?须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顾瑀屠灭白水坳,却有人侥幸逃生;你命人篡改户籍,你手下却有良心未泯之人,暗中留下一份底样!如今人证物证均已送到赵大人门下,事实俱在又岂容你狡辩!”

    “你……”顾章的目光落到自顾浅酌对这一切恍若未闻的赵雷身上,这才明白我这一个月的表现竟是扮猪吃虎,大怒下便要发作。

    “不可放肆!”夏廉起身一把将他按住,回身向赵雷拱手谢罪,“大人,顾长史多饮了几杯,言语不当之处还望大人见谅。至于志才先生所说之事毕竟关系重大,若于酒宴之上处理未免草率。不如等回府之后,请志才先生将人证物证备齐,召允文当面对质,如果允文兄弟二人果然犯下如此大罪,大人再依律处置不迟。”

    赵雷放下酒杯,微微一笑道:“何须那般麻烦?人证物证及案犯俱在此处,所谓择日不如撞日,索性一发处置了事!”说罢纵声发出一声入云长啸。

    遥见望海台山麓的一片密林中忽地现出一群人来,沿着蜿蜒的山路赶到山顶。为首一人剑眉星目、长身玉立,望去俨然一个英挺俊秀少年郎的正是去了常山搬家的徐风。在她身后,百余名腰佩长刀的黑衣少年分两行站立,中间看押着百多个被反缚双臂的兵将。

    “大兄救我!”为首的一个被缚的黄面将官看到顾章,惊惶失措地大呼道。

    “子玉!”顾章看到被绑的正是自己的族弟,掌管东莱兵马的校尉顾瑀,心中大惊,对徐风厉声喝道,“你是何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绑架朝廷官军,莫非要造反不成!”

    徐风理也不理,径直走到赵雷案前,抢过他手中的酒杯一饮而尽,懒懒地在赵雷身边坐下,道:“累死我了,总算幸不辱命。当日有份参与白水坳血案的一名校尉,一名军司马、一名军侯、一名屯长,及所属手上染过白水坳村民鲜血的一百二十八名士卒,一个不缺全在这里了。喏,这是他们亲手画过押的口供,还有白水坳唯一的幸存者白山的诉状、当日暗中留下户籍副本的小吏焦偕的证词。”说着将一沓纸页交到我的手中。

    赵雷接过来随手翻阅一下,向夏、顾扬了一扬道:“二位,还需要本官说些什么吗?”

    【注】

    到东汉时代,内地各郡中长史与都尉之职已被废弃,仅沿边各郡保留,协助太守管理军事,东莱郡应该是没有的。小说之言,请勿深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