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七章 青州有寇马悬铃 (第1/2页)
“响马”一词,起于汉末。其时青州之地多有马匪横行,少则十数人,多则千百人,劫掠商旅,来去如风。其辈常于马项下悬挂铜铃,驰骋之时,铿然作响。结众驱驰呼啸,则风烟滚滚,铃响震天,声闻十里,闻者胆丧魂落。 无名氏《绿林野史》 ******************** 赤焰升腾,紫烟飞天。 一柄通体赤红的战刀被两个铁钳夹住从熔炉中提出,浸入炉火旁一个冒着丝丝寒气的泉眼之中。 “咝——”白烟蒸腾中,长刀出水,现出本来面目。此刀全长足有一丈,刃柄各长五尺,浑然一体俱为精钢铸造。刀柄粗如鸡卵,通体布满螺旋形暗纹以防滑手,末端是一个三寸长的三棱钢锥,顶端是一个张口咆哮的狰狞虎头,刀身便从虎口中吐出。笔直无弧的刀身宽约三指,刀尖呈狭长的锐角,厚背薄刃,两侧各开两道修长深凹的血槽,保证此刀不仅砍劈时威力无穷,刺击的杀伤力亦是可怕之极。 赤着上身,露出一身与年龄绝不相称的精壮肌rou的张烈将犹带热余的长刀在手中掂量一下,做了几个砍劈挺刺的动作,由衷感叹道:“徐丫头,真不知你这颗脑袋是怎样长的,居然可以设计出如此没天理的可怕兵器!若是有一千名可以使动此刀的战士组成军阵,任他前方是千军万马,也可如摧枯拉朽般轻松杀个干净。” 徐风从张烈手中接过自己依据唐代陌刀几次改进才最终定型、命名为“天殛”的战刀,随手挥舞几下,笑道:“张老过奖,若无经过您言传身教培养出的这批匠人,宇霆这间‘天兵坊’如何能铸造出如此神兵利器。只不知到目前为止共造出了多少柄‘天殛刀’?” 张烈一拍胸脯道:“丫头你尽可放心,宇霆筹建的这间‘天兵坊’中不仅有经过老夫指点的百名工匠,更囤积了大量借煤炭之利冶炼出的品质极高的钢料。这两个月来,大家日夜赶工,依照丫头你说的那种‘流水作业’的方法铸造这‘天殛刀’,效率惊人得高。两个月的时间,已铸造出整整五百之数,恰好够你那新建的‘破军营’人手一柄。” 徐风大喜,连忙称谢道:“如此便有劳张老了。” “老夫既已决定出山相助你们两个小家伙,自然会尽心尽力。”张烈摆手,又神秘一笑道,“今日老夫还有一件礼物送你,你这丫头一向鬼灵精,不妨猜一猜会是何物?” 徐风一愣,旋即惊喜地道:“莫非张老您已将‘沥泉枪’铸成?” 张烈哈哈一笑,举手鼓掌三下,两个汉子合力捧着一杆长枪从后面转出。徐风的目光立时被那一杆银镶银裹、通体素白的银枪深深吸引。此枪全长丈二,枪身粗可一握,表面做过磨砂处理,又錾满了朵朵梨花图案,枪的尾部是一个拳头大小的八棱鎏金锤,前端是一尺长的宝瓶造型血挡,瓶底处扎了一圈足有三尺长的素白银丝枪缨,瓶口吐出一截尺八长枪锋。枪锋形制甚是奇特,截面成十字形,四面皆是波浪状锋刃。徐风前世的母族岳家乃武穆王岳公后裔,家传“心意气六合枪法”号称内家枪法之宗。这杆银枪是徐风仿岳王“沥泉神枪”形制绘出图形求张烈代为铸造,全重九九八十一斤。所谓“沥泉”者,乃取“血沥如泉”之意,说的是此枪枪锋杀伤力恐怖,伤人后留下的是一个十字形伤口,无法包扎缝合,只能坐等鲜血流尽而亡。 见自己日盼夜盼的神枪终于问世,徐风迫不及待地上前捉枪在手,几步赶到院中,合臂一抖银枪,当场演练了一路“心意气六合枪”。只见到枪缨绽放如花大如车轮,枪身曲直如意灵动如蛇,随着枪法加紧,渐渐地旁观者只能看到一团银光在庭院中滚来滚去。忽地听到徐风一声断喝:“直捣黄龙!”银光倏敛,化作一道森亮闪电射向院中种植的一颗双人合抱巨树,将树身洞穿后又余势未衰的贯入对面的墙壁。 “好枪法!”张烈鼓掌赞道,“也只有如此枪法才配得上老夫呕心沥血,耗时近年才铸成的沥泉神枪!” 徐风走到墙壁前拔出银枪,转身刚要向张烈致谢,忽见大门外急匆匆奔近一人,定睛看时认出一名叫做程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