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 宁静小村 (第1/2页)
“原来这就是大唐的府兵制,和秦朝的兵役制度很像,区别在于秦朝是全民皆兵,唐朝是划分出专职的府兵,嗯!罗艺说的不对,钱家不是最穷,而是前几年最穷,现在是习惯了省吃俭用。” 家中养着五个儿子,孩童时肯定会折腾的父母苦不堪言,光是吃饭就能愁死个人,所谓半大小子吃穷老子嘛!不过随着一个个长大成人,其家境就会越来越好的。 惊讶于眼前少年的聪慧,罗小娘一脸赞同的点头附和,笑道:“这几年其他三个兄弟都已下地干活,钱家的子已经越来越好,不过钱家现在愁的是为儿子们预备成亲时的花销,听说光是为大郎定亲时,打造的首饰衣物就花费不少,以至钱大娘成天唉声叹气的,呵呵。” “熬过去就好,对了,你家的田地恐怕就是他家帮着种的吧?” “是呀,钱家几个兄弟都有一使不完的力气,要不是他家底子太薄,这方圆百里,有的是人家中意呢。”说到这,罗小娘神色平淡,语气有些疏离。 紧挨着萧逸的罗艺则有些不满,嚷道:“他家越来越不像话了,去年天还偷着扣下一些粮食,阿姐想要去理论,阿耶却不许。” “还提起那事做什么,赶紧去屋里,一会阿耶回来,又要不高兴了。”似乎不愿提起此事,罗小娘动用了jiejie的大权。 “哦!” 心不甘不愿的和萧逸道别,罗艺无精打采的起回房,罗小娘陪着萧逸闲聊几句,又忙着织布去了。 凉棚内,萧逸沐浴在影交错的阳光下,轻笑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平平淡淡的子过得很快,一转眼,萧逸在村子里逗留了七。 每无所事事的东走西逛,到处与村民闲聊,最初的敬畏过后,村民渐渐开始喜欢这位斯俊俏又会说话的少年郎。 除了了解唐朝时的风土人,萧逸还带着罗艺一起鬼混,只要罗老爹不在家,两人就鬼鬼祟祟的跑出去玩耍,罗小娘看在眼中却故意不说破,不知打的什么主意。 古时百姓的生活在现代人看来,肯定是非常艰辛的,最不可忍受的,就是物质的匮乏和一三餐的简陋。 唯一令萧逸满意的,就是饭菜的味道了,起码咸淡适中,经过与罗老爹的交谈,才知晓虽然北方缺少食盐,但经由蜀道而来的井盐和南方的海盐,价格却并不昂贵。 朝廷不但许官民共采,而且不征收任何赋税,以至于即使把运输等各项成本包含进去,普通百姓人家都吃用得起。 印象中,盐铁茶都是历代官府严格控制的经济命脉,萧逸隐约觉得此项德政,应该是和立国初期的人口稀少有关,确实,从成年男丁能分得百亩田地来看,都是在鼓励百姓休养生息,可惜,随着人口繁衍,人少地多,轻徭薄赋的好年景,很快就将消失了。 八月初,持续了十多天的大晴天,使得气温持续升高。 村东头有个溪水汇聚而成的幽深水潭,今年夏炎,雨水比往年稀少,连小河似乎都要干涸,唯有这里水深可达一丈多,因为地势低洼,周围都是些矮树林。 村里的娃子们上山下河,每都有不错的战利品,此刻十几个半大孩子在水潭中玩耍,顺便追寻游来游去的鱼儿,唯有萧逸和罗艺这对难兄难弟,同是不善长打猎捕捞的斯人士,结果闹得罗艺此刻满腹牢。 羡慕的盯着人家竹篓里的鱼虾,耳边尽是孩子们的欢笑,罗艺终于按耐不住,就要脱下上衣跳下水去。 一下被边的萧逸伸手拽住,罗艺急红了脸,求道:“就让我下水一次,不去水深处,好不好?” “不行。”优哉游哉的叼着一根稻草,萧逸斜靠在一根槐树下,笑嘻嘻的道:“你阿姐放你出来,我可是担保过了,下水太危险,不许去。” “那掘泥筑坝,捞些小虾小鱼也好啊!” 心知自己水不好,罗艺倒也不敢胡来,一指远处一群正在小河沟里捞虾,玩的不亦乐乎的孩子们。 没有开口,萧逸望着在水潭中嬉戏的娃子们,在看看远处聚在一起浆洗衣物的村妇,好一幅生动鲜活的田园风光。 见这位贵人兄长神色间悠闲自在,罗艺叹了口气,心中暗自腹诽,贵族就是贵族,吃饭的时候咋就不像个贵人了? 不时有妇人朝着这边偷瞧,或是相互低声窃窃私语,或是转而大声哄笑,有时不免被挤兑的红着脸,挽起潭水互相泼洒,结果闹得衣衫浸湿,暴露出活色生香的高耸轮廓。 因为附近都是半大孩子,即使外来贵人都未成年,妇人们不免毫无顾忌,笑闹的放浪形骸,可惜各家的女人闲暇时间太少,小闹一会儿就收手继续清洗衣物,完事后就得匆匆归家去。 这边的罗艺东张西望,见萧逸不说话,立时摩拳擦掌的准备动手。 “坐下,站着容易中暑。”微眯着眼眸,萧逸懒散的说道。 失望的叹了口气,罗艺伸手挡住前额,抬头观察了下艳阳,摇头道:“缺水或是任由阳光暴晒,才容易染上暑症,这里到处都是泉水树林,温度比别处凉爽得多,不会的。” “忘了你还是位小医生,我看你要是真的考上贡生,倒是可以一路行医去京城,不怕耗费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