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八章 不做文盗 (第1/2页)
天色还早,萧逸也不急着出城,此刻漫步在长安城里,眼前尽是辉煌大气的建筑,无处不觉得新鲜有趣。 背着粗布行囊,里面有萧逸目前全部的身家财产,两套换洗衣物,两本书之外,还有沉甸甸的十贯铜钱。 最为重要的户籍官文和一封举荐信,都被稳妥的揣在怀里,此外还有大约五百文的零钱。 一时半会儿的不愁饿死,单家之事转眼间不再挂怀,临走时还留了一个口信,告诉几位义姐,等自己寻到落脚之处,自然会通知她们。 大丈夫千金一诺,答应了帮助程秀秀打理社团,萧逸也不会爽约,反正她们的娘子军团,短时间内根本招不到人手,更别提与人家长乐公主一别雌雄了。 十五岁的年轻躯体,即使背着沉重的行囊,一样走动间游刃有余,不觉辛苦,脚下还是穿着那双半旧的旅游鞋。 好不容易走出武将聚集的居住区域,萧逸的方向是横向朝朱雀大街而行,然后沿着朱雀大街往南,沿途看看风光,就可以直接出城门了。 不想住在城里,因为费用太高,倒是城外一样人口稠密,随便寻个好去处,十贯钱仔细花用,应该能坚持几个月了。 唐人的生活习惯果然悠闲,每个人都神色轻松,脚步缓慢,大部分都是各色的胡服穿着,也有顶盔冠甲的武士,环佩衣衫的妇人。 走着走着,地势开始起伏不平,眼前出现一座横跨两岸的石拱桥,萧逸踏足其上,就见一条波光粼粼的大湖映入眼帘,两岸绿树浓密,亭台水榭掩映其间,景色如画。 微风吹过,萧逸一时间心旷神怡,忽然,就见桥的另一头,人头攒动,两座张灯结彩,红绸装饰的高台,彼此相隔不远的矗立在街口。 萧逸有些疑惑,这里似乎不是百姓居住的坊间,距离皇城这么近?难道民间艺人还敢在此地表演不成? 尉迟珊珊曾经讲过,京城里时常有人表演百戏,当街搭好高台,供过往游人观赏。 心中好奇,萧逸情不自禁的走了过去,等走到近前,才发现这些争相拥挤的百姓,竟然都是些举止斯文,出口就是之乎者也的读书人。 “太子殿下果真礼贤下士,张郎,你我速去也,作出一篇佳作,屏雀中选者一,名动京城者二,百贯银钱者三,三得其美,岂不美哉!” “不,不,越王虚怀若谷,向来是我等士林中的表率,今日殿下要用文才礼聘有识之士,一同修撰括地志,此等名传千古的壮举,你我还不速去追随殿下于尾翼,更待何时?” 相同的对话到处都是,萧逸好笑的看着眼前的读书人,一个个神色激动,有的手中还拎着名刺和行卷,显然都是些寒门子弟,正愁没有门路得见贵人呢。 这千载难逢的良机,自然吸引无数人跑来围观,萧逸眯着眼眸望去,暗道这太子李承乾和越王李泰,此时就已经有了互相争斗的苗头。 不过此种当街之举,更像是心血来潮的游戏之作,也算是间接的造福读书人吧,呵呵! 有心一看究竟,萧逸跟在几个年轻人身后,朝着一张高台走去,忽然前面一人回头问道:“兄台可是进京科举的贡生?” 萧逸朝对方笑笑,摇头道:“不是,不过一个游人罢了。” 一见不是竞争对手,那几位年轻人同时流露出既高人一等的骄傲,又平易待人的客套,神态复杂的令人发嚎。 “哈哈,四海之内皆兄弟,既然小郎君有意见识一下文坛盛会,那就随我等一起吧。” 看着这说话之人脸上的点点雀斑,萧逸含笑点头,那几位年轻人********的想要去扬名立万,也没心情和一个年纪不大的陌生人结交,大家连名字都没互相介绍,就一起向着高台使劲挤去。 有了五位年轻力壮之人在头前开路,萧逸神色悠哉,毫不费力的就走入人群中,双手却死死抓着行囊。 最后站在高台近前,因为有持戈武士在维持次序,现场倒也不算是很混乱,那台子上铺着大红波斯羊毛毯,几位看似很有学问的老者,神色傲然的站在台上。 “静静,尔等读书人,岂能和市井走卒相仿?都坐好,不许喧哗拥挤。” 随着一位老者高声呵斥,台下的人群渐渐停下动作,不约而同的恭声应是,然后数百人一同整理凌乱衣衫,席地而坐。 眨眼间,就见以两座高台为中心,四周密密麻麻坐满了读书人,而远处,则是围观的百姓和游人。 起先萧逸被吓了一跳,看看左右好像是坐而论道一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