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游侠传_四大琴王的故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四大琴王的故事 (第1/10页)

    天下有四大名琴:曰号钟,曰绕梁,曰绿绮,曰焦尾。

    武林有四大琴王:

    河北琴痴薛黯,憨厚耿直,内功深湛,得号钟琴;

    荆州琴仙韩娥,心狠手辣,精通剑术,得绕梁琴;

    西川司马吟,人称琴圣,以围棋子为暗器,黑子杀人,白子救人,为人风liu潇洒,清高孤傲,家传绿绮琴。

    中原晁中,聪明多谋,人称琴鬼,幼年受教于侍中蔡邕门下,得师传焦尾琴,蔡邕死后流落江湖,学得洛阳赤蛟门武功,善使长鞭。

    其时正值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建安元年八月,曹cao迁献帝于许昌,自任大将军,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

    是年八月十五,月圆之夜,武林中出了一件大事:四大琴王齐聚嵩山玉柱峰,弹琴较技,比了整整一夜,这件事顿时惊动了整个武林,但是大家最关心的结果却无人知晓。

    第二年八月十五,同一地点,同一时辰,四大琴王又比了一场,仍无下文。

    连续三年,都是如此。

    这个故事,就是在这种情景下发生的。

    ※※※

    建安四年,八月初九。

    拂晓,淡月。

    北上的古道上,一阵兵器的撞击声突然打破了黎明的沉寂。

    遍体黑衣的晁中左手扶住背后琴囊,右手一条丈二暗红色长鞭,使得如同灵蛇相仿,逼得对面三人连连后退。

    那三人都是武官装束,两个手握单刀,为首一人使一根浑铁棍,三人均武功不弱,但因兵刃太短,难以欺近身去,只有挨打的份儿,急得三人大呼小叫。

    又斗了一会儿,晁中抽空看看天色,那弯月已全然隐去,心想夜长梦多,须得赶快打发了这三人。长鞭卖个破绽,露出一道空隙。那使棍军官大喜,向两个同伴一使眼色,倒地一滚,滚入圈内,右膝支地,左脚弓起,大棍已拦腰直击过去。

    晁中微微一笑,身体侧转,道:“往这儿打。”

    那军官大惊。他们追杀晁中,就是为了他背上之物,如是打碎了,必然户灭九族。急凝棍势,滚出圈外。刚直起身子,只听啊啊两声惨叫,两名同伴一人天灵上中了一鞭,脑骨破碎,死于非命。

    那军官又惊又怕,大吼一声,轮棍便打。突然一道白影电闪而至,白光暴射下,那军官只觉前心一凉,哼也没哼一声,倒地便死。

    晁中微一皱眉,收起长鞭,道:“韩仙子,你未免太性急了。”

    那人转过身,寒冰似的目光中现出怒意,冷冷道:“怎么,我帮你反而帮错了?”

    晁中道:“此人是曹cao手下傲棍张晋的徒弟。杀了他,张晋决不肯善罢甘休。”目光一扫,道:“司马兄在哪里?”

    那人正是琴仙韩娥,闻言怒道:“张晋又怎样?你干嘛把我和司马吟扯到一起?”

    话音刚落,前方十余丈处铮一声响,一阵悠扬琴声飘来,一人放声而歌:“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晁中笑道:“此蜀中风liu才子司马公子也!”

    司马吟笑道:“晁兄真是我的知音。这样我倒不好意思抢先出手了。娥妹,要不要我帮你?”

    韩娥道:“你最好滚得远远的。”

    司马吟哈哈一笑,绿绮琴响了两下,便无声息。

    晁中道:“韩仙子,你也要抢神农琴么?”

    韩娥向他背囊看了一眼,道:“昔神农氏削桐为身,连丝为弦,三年始成此琴。你费尽心机,从相府中盗来,难道不想仗之横行天下?”

    晁中道:“我并无此意。我之所以盗取此琴,完全是为了把它送给一个人。”

    韩娥冷冷道:“是谁这么大面子,居然能使动晁少侠?”

    晁中道:“此事与仙子无关,仙子又何必苦苦追问?”

    韩娥胸中一股怒气再也遏制不住,娇喝一声:“晁中,男子汉大丈夫,说话为何吞吞吐吐?这神农琴我当日不要,只要你说句话,今日我也会帮你。”

    晁中脸上现出犹豫神色,过了片刻,他忽然脸色一寒,道:“韩仙子,你又何必固执?纵然你不喜司马兄,但河北薛兄人品琴技,文才武功,无不远胜于我,你何不去寻他?”

    韩娥急道:“你胡说什么?我和薛大哥只不过是琴中知音,并无别情。”

    晁中心里叹口气,道:“你还是走罢。”

    韩娥怔了半晌,猛一跺脚,道:“好,你不信我,我去找薛大哥来,当面讲清楚。”

    晁中吃了一惊,道:“你不要……”只说出三个字,那韩娥轻功何等高明,这顷刻间已倏然远去。

    晁中颓然坐地,适才手舞长鞭,独斗数人的豪气已荡然无存。他右手轻拍后脑,只觉心中烦恼之极。

    琴声又幽幽响起,有人大笑一声,吟道:“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将琴代语兮,聊吐衷肠。何日见许兮,慰我彷徨。”

    晁中触动心事,不觉长叹一声。

    那人“咦”的一声,停止奏琴,道:“晁兄少年英俊,足智多谋,也会有什么为难之事么?”

    晁中道:“是人自有伤心事,只恨难逢解铃人。小弟之事,并非司马兄能解,司马兄还不去追韩娥,不怕她投入薛痴儿的怀抱么?”

    不远处闪出一个黄衫少年,大袖飘洒,怀中抱着一张长只二尺,极之精巧的绿色瑶琴,盯着晁中看了一会儿,道:“晁兄,这里已在冀州境内,曹cao的侍卫居然到袁绍的地盘来追杀你,可见这张神农琴必有奇异。晁兄星夜兼程,七日间行了五百余里,今日已是八月初九,今年的中秋之会你也不打算参加了么?”

    晁中站起身,掸掸身上的尘土,道:“司马兄,一年未见,且找个地方喝几杯,如何?”

    司马吟点点头,道:“也好,那这几具尸首怎么办?”

    晁中道:“司马兄难道忘了,薛兄在这里位高权重,他又悲天悯人,韩娥找到他,自会先到这里。他手下要多少人没有?”

    司马吟默然。两人向北走了十几里地,来到一个小镇,在一个小酒馆里要了一壶酒和几样下酒菜。晁中道:“想不到这小小地方,也有如此酒馆。”

    司马吟哑然而笑:“这等龌龊酒馆,值得什么?晁兄是肚饿了罢?来,喝酒。”

    晁中与他对饮一杯,道:“司马兄久居西川和荆襄,那是天府之国,繁庶之地,自是不以为然。可小弟这几年常住许都,天子脚下,似这样的酒馆也只寥寥数家而已,不免要大惊小怪了。”

    司马吟道:“闻说曹cao善于治国,怎会如此?”

    晁中道:“这倒不假。若非曹cao治理,许昌今日仍是一片废墟,连人都不会有一个。”

    司马吟道;“曹cao待兄不薄,兄又如此推崇于他,为何兄会连夜出逃呢?”

    晁中举杯,道:“小弟夜奔,途中并无耽误,司马兄远在千里之外,如何知晓?又怎么这般迅捷赶上小弟?”

    司马吟见他改变话题,知道他还不愿实说,举杯与他相碰,笑道:“晁兄又来取笑我了。你去哪里,我难以得到消息,也没兴趣知道。但韩娥妹子一动,我立刻就跟来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