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中原 十一、夜半蹄声 (第2/3页)
功成身退。暂时依旧返回武陵帮。樊定野则希望能为我效力。冯千钧允诺。便大力向我推荐,把他留在了襄阳。 试用过几次,武功娴熟。尤其刀术的造诣极深,是把好手。于是我就把他留在军中,当了我的亲信卫士伍长。 上午让阿昌挑选随行人时,樊定野第一个报名。 近卫队原来的队副过千山和高杉都被我留在徐庶和田丰身边随侍,就把樊定野拔起来,当了近卫副队长。他虽然沉默寡语,却天生具有一种不错的领导力,其他卫士都乐意服从他的指挥。准拟这次带去北方,以他的能力数战之后必然立功,到时候我就可以顺成章为他在军中找到更合适地位置,老是在平静的襄阳,功劳再大也只是苦劳。 当他走过来向我请示说话时,恍惚间,我仿佛突然回到了昔日的司隶府。 我猛然惊悟,樊定野他长得很像一个人。 我的好兄弟刘纲! 不是相貌,他们一南一北,一高一矮,模样怎么也扯不到一起去。 但刘纲担任我的卫士首领时,说话举止,却和现在的樊定野极其相似。 难道,我内心深处,竟是把他当作了另外一个刘纲? 骤然起逝去的战友,我心头一阵急荡。 愣了片刻,我冲他指指周瑜,意思让他请周瑜先入帐去休息。 周瑜一身素净的白袍,虽然行军好几个时辰,依旧一尘不染。 他看看我,跟着樊定野去了。 今晚阴沉沉地,天色不佳。我独自站在荒郊野外,就着这初夏地黑夜,默默回忆着旧友。 这次北去,不知道能不能见着留在许都的刘大。 还有,池早……他现在变成什么样了呢? “飞帅什么呢?” 周瑜又出了大帐,走到近前。 他换了一身衣服,脱了白袍,换了件银马甲。 “你还真爱穿这马甲啊,呵,等我们这次回来,再给你打几件新的吧。” 周瑜一笑,道:“那我先谢谢飞帅了。” 哦,这时代,通常马甲特指战马披地甲衣,又叫马铠。人穿的这种无护肩的软甲还没有这种称谓。 不过,自打今年起,襄阳已经开始流行“人穿的马甲”了。 说起来话长,新年前韩暨做过几件镀了亮银的锁子甲,小号的,说是作废了的,将领们没人穿得进去,因此特意送来给阿樱。我看看那做工,明显是铁挺精心打制的,不觉很惊诧于他居然也了走后门。我也不说破,跟他闲聊,狐狸尾巴很快露出来,原来他对明年给他的研究费用不满意,多要一万金的预算。审阅过他的新武器报告之后,我觉得确实有必要追加费用,便转给徐庶,给他批了。 阿樱套上试验之后,觉得很美气,武装衬托之下,红妆更艳丽。 我看着她娇俏的身材,银光四溢的软甲,忽然灵机一动,跟她商量,打算送给小乔一件。 阿樱本性大方。又知道我正千方百计跟周瑜套近乎,也没便答应了。 于是,我们俩兴致勃勃,以拜年为名,跑去宜城。 可惜小乔不爱武装,而且因为没有丈量过她的三围,因此拿来地这件银甲尺寸过大,小乔当时新鲜。试穿了一下。发现松得跟大袍似的。就立刻脱了,平时自然更不穿了。这次礼送得可称失败。 不过周瑜对这件银甲颇感兴趣,没多久我再去他们住处时,就发现他穿着它,悠然自得地出来迎客。别说,还真是特别合身,跟比着他身材定做的一般。令他风流儒将的气度增色不少。 坐下闲聊起来,我随口说这马甲真适合你。 小乔和阿樱当即笑出声来。我也自觉口误,大家都不明白现代马甲的含义,说岔路了。 周瑜却对我赞不绝口,说飞帅随意旧名别用,竟也若符节拍,贴切之极,真是天才。我心内连称侥幸。暗佩周瑜眼光独到。这么一件失败礼物,被他穿出了艺术。 这故事很快就传了出去,我是荆襄的第一领导人。周郎那更是大江南北的青春偶像,我们俩叠加起来的影响力,覆盖范围自然极其宽泛。 我没到,我就随便这么一送;周瑜也没到,他就这么随意一穿——竟引发了荆襄八郡、江东六郡地“马甲”潮流。 一时间,人人忽然发现,原来,“马甲”是给人穿地,上等人穿地! 我的牧府更是巨贾翩至,大商云集,纷纷要求取得我这项专利的售卖权。那么大冷天的,这些热哄哄的人心,却烫得我浑身冒汗。 我就算再迟钝,也知道这种赚钱生意千载难逢。当即指示马甲的创意师韩暨和成品制造商铁挺,加班加点加人工,排除万难也得完成所有的订货任务——当然,大范围地偷工减料已不可避免,反正那些人要的,不过是个款儿,是个型儿。 “公瑾牌”银制马甲,成为中产阶级以上,人身必备产品。 这种一本万利的肥差把韩暨和铁挺乐得眉开眼笑,大捞特捞。然后,他俩自然少不了趁机向我大诉苦水。 我随之用一千万钱堵住了他们的嘴。 现在,忽见周瑜换了马甲,我联起韩暨的连串口水,不禁微笑。 “夜风习习,公瑾可愿与我一起在周围转转?” 周瑜看我一眼:“樊队长跟我说,天凉,地生,小心为佳。” 这一眼,这句话,都透着诡异。 我看看他,忽然记起樊定野是绿林刀客出身,心中一凛,道:“好,那么我们先去吃饭吧。” 拉了周瑜,转身便回转而去。 回到大帐之中,却见樊定野正伏在地上,右耳侧靠地面,正专心致志听着什么。 我心:“难道在我的地盘上,还有人敢来攻击官军不成?” 刘表在时,宗贼山盗黄巾草寇,所有明里暗里潜在的破坏分子,全被他大刀阔斧,砍杀精光。当然,那时他初至荆州上任,年富力强,又已拉拢了襄樊主要的蔡、蒯两大豪族,因此底气十足,颇有些后来日难见到地大魄力。 托他地遗泽,我接手的是一个安定富足的襄阳,顿起秩序来自然更是不费吹灰之力。 但现在看樊定野凝重地模样,分明是出了状况。 樊 耳听了一儿,一调头,复又换上左耳,再倾听片刻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