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迎门解带封闭枪 (第1/2页)
第九十一章迎门解带封闭抢 于七为明末武举,家世殷富,同治康熙年率寇反作被镇压,螳螂门重要人物,被一些支别称为祖师。 螳螂拳两条支脉一样的功夫,记的是少林王朗传,但传说是侠盗于七传。后来有说王朗即于七的,“于、七”二字一合便是“王”字。 王朗只存在与传说之中,而于七案却轰动大清两朝。于七为人极为仗义,又武功卓越,地方时行相当有威望。此人一心报效明朝,多次造反,引得八旗大兵万余会剿,后遁入山中以热水扑面谎称天花逃过劫难,自此隐入空门落发为僧,后集合众家之长多年实战传出螳螂拳法。所以七星螳螂跟梅花螳螂拳路一样但师承不同,都是在第二代因为隐讳而不能谋和。自此后又各自完善互通有无,枝繁叶茂还是一家。 烟台郝家拳房门类众多,在螳螂拳兴盛之前郝家就已经因武艺而闻名于胶东武术界。于七造反时曾寻得兄弟郝宏一同参与,他们当时论起来也是同门,不过还不是螳螂拳法。 郝先生明知于七难成大事,就百般推托,最后约定以比武定去留。结果用一式“迎门解带”枪法,挑开了于七前襟一串纽襻,明知人家不愿意再勉强下去也没意思,于七作罢。 而后于七创螳螂拳法,虽说是少林正传基础上加了巧妙,但合他一生却也应了“螳臂挡车,勇往直前”之言,也是造化。 练武人要有志气,但更多练武人关系的是武技。所谓“迎门解带”就是枪法准头力度拿捏的极其到位,郝家枪讲“托、带、封、刺”四字诀,其祖人称“郝九炮”,一枪下去九个窟窿。 其实这一路还是杨家枪法为主,“中平枪盖世英雄,老把门久战千合”。不过特别强调了回马枪。 后来在这基础上改进的双手剑,也是一路转崩封刺的风格,其拳法也是转崩封刺白猿取果的刁钻狠准的打法。 为此,也留下若干练功方法,且都是青面家里没有的,后来孙青麟四下走访,学得一些器械训练的法子,多是从郝家梅花螳螂这来的。 古有力知道这些,但他不怎么练,他们是以二人对练为主,那套对练也不难,就是三靠臂抄腿砍喉进步双梱,二人反复练习,可以走各种劲,硬磕也行巧化也行,按需要练习。 郝家把式房就多了很多器械,可以独自用功。说是器械,不过也是寻常小玩意。特别强调硬性基本功,如入所谓的身手眼步法。郝家梅花螳螂八个大势子可以做桩,之后打拳行桩,“步法不对身法错,身法一错样样错”,之后才是按规矩行拳,掌握梅花散手,就是一些行而有效的组合套招,因为都是历代前辈实战所得,惊得住考验,通常用了就管用,因为有现学现卖之说。 那打起来就首尾无端勇往直前了,被唤作“螳螂不回门,打到哪算哪。” 正因为这些自由变化多了,个人风格都能彰显出来,而后来很多前辈都爱总结编整,所以螳螂拳越编越多,最后精要摘要的就十多套,便一人难以学全了。 而其练功法儿很多却挺有意思,如果只从实战出发,有了根基练出一两手也足够了。 螳螂门练拳,不管是枪还是剑,特别注重眼法,郝家是在房中四角吊挂铜钱,人站在当中瞄着铜钱眼扎枪扎剑,但不扎前面的,而是猛然回身扎身后的铜钱眼,实际说是扎身后的,身子一旦行动起来,也就没了前后了,如此扎枪打拳轨迹无端,浑身都给剑光手影罩着。 这是扎枪,练剑的话有回身扎点桌子上的豆子,拳法有打桩认xue,都是以快准为先,不招不架。 其实这种练法非常好,独自一人时心静不燥,练拳容易上心,上心就上功夫快,问题是一人时容易懒惰,容易走形,所以以这些没有生命却有颇有灵性的小物件配合练功,兴趣就大多了,不自觉就长进了,而且一旦练上了就是游戏一般欲罢不能。 这样也容易检验功夫,比如另外练法,如弹踢棉花球,拨挂砣绳索,打滑杆沙袋,都有一套检验标准,不用跟人动手,自己跟沙袋一玩就知道自己水准了。 后来孙青麟也搞了一套挺系统完善的法子,可惜死的太早了,没传下来。 所青面功力一般,是说他功架不行,他连基本的螳螂套路也不会几个,但他的基本功并不差,他过去别的没怎么练,尽在他老爹的严管下练这些快准狠刁的玩意了,地躺空翻的无一不精。 虽然没什么套路,但是随着不断见识,也是一学就会。 青面有一手绝的杀法一直没用过,就是合了剑招的大翻车。大翻车实际很简单,但根基要求很高,不然充满危险,是牺牲性打法。就是提着长剑猛冲封刺,是个快三步的玉环步连环剑,一般人练到这就是个自下而上的小鬼叫门剑就完了,他因为根基好,三步左右一滑比一般人步子大身子柔,第四步的时间是斜里一剑接一个前空翻,按寻常人这一剑太危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