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六章 辽阳血战 (第1/3页)
大明朝辽东都司的重镇辽阳城,是整个辽东的心脏。 从东北方群山之中奔出的太子河,流经辽阳城东,又西向绕辽阳城北、城西,之后再流向南方,这使得辽阳城外的沿河一带,所见之处均是大片平坦而肥沃的土地,这为辽阳城聚居的人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辽阳城城墙环城二十里,足可称为辽东第一大城,城内城外数十万人口,远比沈阳大得多,那努尔哈赤的老巢赫图阿拉,尚不及辽阳城的一半。辽阳城内商贾云集,百业具兴,辽东一带的大户世家,倒多数居住在城内,再加上又是都司衙门驻地,巡抚、经略、总兵等等林林总总的大小官员的大宅别院,都让辽阳城成为最为富裕的大城。 这等地方,焉能逃得过抢劫成瘾的努尔哈赤的眼睛? 如今努尔哈赤缺的东西很多,所谓八旗兵精锐,历来出去抢劫,都要扒下所掳人口的衣服,无论好坏,一律带回去由努尔哈赤分配。一来,是因努尔哈赤自与明朝开战以后,这贸易的通道,便就此断绝,虽然也有类似佟家一类的商人暗中往来,但毕竟无法满足数十万女真人口所需。 再要说的便是,努尔哈赤颁布的律令,有些特别。这或许与努尔哈赤等人被大明称为“野人”有关。 所有的缴获物,人口,牛羊、布匹等等,努尔哈赤名义上是尽量分给八旗,这八旗其实也是他自己家人,但尽管这样,却不允许这些得到分配的人,不管是自己儿子,还是那些为其立下战功的武官,将这些“赏赐”转赠他人。更有甚者,连划分给功臣、将领的人口、山林。也不允许随意处置。稍有不对,便采取罚没的手段,将这些东西又收回另赐给旁人。这私有财产的处置,却完全不像是属于自己。 这些只是说明努尔哈赤对财物的需求程度。打下沈阳,算是填饱了一次肚子,可尽在眼前辽阳。却是肥得流油,且明军又一次惨败,连增援沈阳的明军也是一击而溃,这自然更增长了连胜的心思。是故在沈阳将一众缴获分配之后,只留下少许兵马驻守沈阳,便带着大军直奔辽阳。 十八日八旗兵住在虎皮驿,十九日午时,便抵达太子河,而河对岸。已能遥望辽阳城。 辽阳城内的辽东经略袁应泰袁大人,早已心急如焚,急躁不安。在努尔哈赤率八旗兵未到之前,便命令姜弼、侯世禄、朱万良等统兵在辽阳西北武靖门方向,以太子河为屏,结阵驻守,试图将努尔哈赤地八旗兵马拦在太子河对岸,或者趁八旗兵渡河时予以杀伤。同时,城内则以袁应泰袁大人新建的虎旅军为主,率满城兵民守城。但辽阳城环城二十里,袁大人即便昼夜督促。这城墙之上也是显得稀疏,无奈之余,这辽阳战守,都指望城外能够一战而胜,将努尔哈赤的八旗赶回去。 但这文官掌兵,多是想当然的部署,大道理上是说的通,可战场上瞬间千变万化,又怎能不随机应变。自古有名的大将,可不是全靠运筹帷幄,这战场机变才是决胜根本。 西北武靖门地数万大军结阵而待。紧张地等待厮杀地那一刻到来。但努尔哈赤地游骑哨探可一向先敌一步。这回同样不例外。努尔哈赤率八旗没有走距辽阳最近地西北方向过河。而是绕行远路。在辽阳城东地太子河段。从容渡河。 八旗兵队尾尚未完全过河。辽阳城内已知敌情。袁应泰当即先命自瑷阳一带调回地刘光柞地青州兵击敌。随后。令总兵官李秉诚、朱万良、侯世禄、梁仲善、姜弼、周世禄等将官所统领地近五万兵。在辽阳城西五里结阵为三大营。进攻努尔哈赤渡河之兵。 青州兵不过长得身材高大。看起来倒也有几分虎虎生气。但刚与努尔哈赤地八旗一部接触。旋即溃败。兵将俱都奔向辽阳城西。试图回到己方大营求生。这样。辽阳城西列阵以待地明军三大营。便与努尔哈赤直接相对。 最初努尔哈赤先遣一队举着黄旗地骑兵冲击明军大营。若是再如青州兵那般一触而溃。自然要省事很多。但这回明军可未露出怯意。立时枪炮齐放。硝烟滚滚。黄旗兵马当即被击退。 努尔哈赤随即再派出四贝勒皇太极地白旗人马。再加上红旗、蓝旗、青旗三队。分别冲击明军大营。这一回。八旗兵队伍中。居然也有火器燃放声。与明军对抗。看来。沈阳一带地降兵也夹在其中。双方便在硝烟弥漫之中搅在一起。相互拼杀。其中总兵官朱万良、姜弼等人。因驰援沈阳不力。被袁应泰责以立功自赎。此时毫无退路。奋力杀敌。死于乱军之中。 此时努尔哈赤又施展惯用战术。令蓝旗骑兵绕行明军大营后部。前后夹击。明军当即大败。这数万人除了死在战场上地。大部分都向南撤退。努尔哈赤紧追不舍。他当然不希望这数万明军退回城去。那将给随后地攻城带来更大地阻碍。 努尔哈赤令四贝勒皇太极的白旗为先锋,率大军随后跟进,一直紧紧缠着明军大部,一直追杀出六十里,到鞍山一带,才将这数万明军彻底击溃,四散分逃。努尔哈赤派出小股骑兵追杀散兵,自己带着八旗大军再次返回辽阳城。此时已是三月二十日夜,当晚,努尔哈赤便驻扎在辽阳城外。 此刻,辽阳城上的袁应泰不知作何想法,白日里初见明军大营前努尔哈赤的黄旗被击退,袁应泰袁大人还击掌喝彩,心里想着这继续打下去,定能击败努尔哈赤的八旗大军,而那样的话,这辽阳城不就安稳无险了。可惜,近五万装备精良地明军转眼间便被八旗击溃,看着渐渐远去的明军大部,袁应泰连出城驰援的心思都不敢动。他知道,城外那五万大军是自己手里算得上最为精锐的人马。那都抵不住,再将城里这部分人马带出去,也不顶用,若是努尔哈赤趁机攻城,岂不是顾此失彼,哪头都没占着? 此时袁应泰已然后悔。早知道这些调集到一处的兵马仍然不能野战,还不如就在城内防守,至少凭借城墙以及城外数道壕沟,也能杀伤不少八旗兵马,如今这四万多人马一去,城内便少了近一半的兵力,又如何守住这方圆二十里的城墙?孤注一掷地想法,再次萌生。 当晚,袁应泰亲自巡视城墙。与辽东巡按张铨一起,议定分守东西两部,并亲临虎旅军。激励那些新近招募的、还算骁勇地士卒。辽阳城内早已人心惶惶,城外的枪炮声大作之时,这城内便没多少人认为辽阳能保住,而枪炮声渐渐远去,更是心里冰凉一片。好在努尔哈赤没有立即攻城,这一夜,几乎全城的人都未曾入眠。 辽阳城内的一些大户,因早已派人与努尔哈赤地探子们联络上,尤其是李永芳降后。算是汉人在努尔哈赤阵营中的代表,这接触自然少不了,此时这些大户们,已经在身边准备了剃头的工具,随时迎接辽阳城的新主人。 努尔哈赤在辽阳城内布下的暗探们,四下散布着剃头不杀地传言,让心神不定而又无处逃生地人,也纷纷开始准备剃头。袁大人大概没想到,正在他准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