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二章 谋造火器 (第2/3页)
上原有的五百黑甲骑兵,你们也各有一千五百人马了。这便是你们两营的骨架,以后在逐步招兵,会给你们一个满员。” “是。”顾南与郭杰中一齐应到。 “你们两营地铠甲器械、马匹,可曾留足?”苏翎又问。 “都够了。”顾南答道。郭杰中也点头附和。 “好,你们这就回去,往弓长岭扎营,所有粮草器械都带上,辽阳城里还剩下地,能用得上的都搬走。弓长岭地大营要扎得坚实些。” “是。” “以后你们两人就驻守弓长岭,粮草我让袁应泰给你提供。另外,派两百人去东山,就地驻扎。”苏翎说道。 “二百人?”郝老六不解。“去东山守什么?” “守是守不住的。”苏翎笑着说道,“东山的铁,可不能停了。这二百人不过是给那些矿工一些保障。到时候让胡德昌再派人去,运些银子去重新开矿冶铁。” “这么快?”郝老六问道。 “那努尔哈赤不知在干什么,既然他不来,我们也不能总等着,我们先干我们的。”苏翎说道。 东山一带地铁矿,自辽阳开战起,便停滞下来,管事官员早已逃空,苏翎这是直接接管。运银子不过是给工钱。可比原先用银子买铁划算的多。 “我们这就开始?”郝老六脸上流出笑意。 “当然。”苏翎回答的十分干脆。 这接下来的事情,原本是计划着等努尔哈赤彻底消亡之后的。可这么些天,努尔哈赤并未出现预想的那般激烈反应,或许是苏翎等人对其估测得过于高了。既然已经能够掌控形势,何不提前呢?再说如冶铁等等事宜,本身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早一日有早一日的好处。 “那我们马上回镇江堡去。”郝老六说着,便站起来,那架势是说走便走。 苏翎却坐着没动。像是在思索什么。郝老六等人只得等着,看苏翎还有什么部署。 “郝老六,你的营还能再走个半月么?”苏翎忽然问道。 “可以,只要粮草不愁,再走一月都行。”郝老六对自己地营有十分的把握。 “好,”苏翎站起身来,说道:“你的营不直接回镇江堡,先去牛庄,给我清理一遍。将那些投建奴地大户斩草除根。” “是。”郝老六答道。 “然后。你将海州、盖州、复州、金州都走一遍。一边召集人手,一遍收集粮草。将有用的工匠都迁到镇江堡去。”苏翎说道。 “要去旅顺么?”郝老六问到。 “不必,到金州便返回镇江堡。旅顺我会让冯伯灵去接收。”苏翎说道。 “是。”郝老六说。 “你们,这就去吧。”苏翎下令。 顾南、郭杰中与郝老六便相继出门,向各自的营奔去。 苏翎又独自琢磨了一阵子,这才带上护卫们,再次前往经略行辕,面见袁应泰。 一进袁应泰的府衙大门,苏翎又见到几位面生的武官,想必又有来援的兵马到了。 果然,袁应泰介绍说,是原任辽东都司签书尚志弘,刚刚升为游击将军,还有一个叫毛凤闻,原是镇西堡守备也才升职为游击将军。这二人只带来三千人马,不过,晚到了这一日,还顺便带了些粮草,让袁应泰大增信心。尽管不多,可让运粮的苦难出现几分好兆头。 那二人见是镇江参将,一齐行礼,苏翎也不多理睬,仍旧请袁应泰密议,袁应泰便令其退了出去,厅内只剩下二人,再加一个何丹旭。 “苏将军,可是要留在辽阳?”袁应泰依旧对这个问题抱有希望。 苏翎摇摇头,说道:“袁大人,我这次来有几件事要与大人商议。我还是要回镇江。” 袁应泰强忍着不露出失望的神情。问道:“你有何事,尽管说。” 苏翎想了想,在心中排了一下顺序,其实要讲给袁应泰的事可都是好事,不知袁大人是否为此又多几分驻守辽阳地心思。按眼下袁应泰召集兵马的速度,尽管也已算是异于平常。但对苏翎来说,辽阳人马越多,只不过是将广宁一带的兵力,换到辽阳,让以往防御蒙古的一面彻底敞开。估计袁大人是急得狠,完全不顾及蒙古人的威胁。这若是让朝廷上的文官们知道了,定少不了一番弹劾。 “袁大人,”苏翎还是开口,说道。“你这些人马,可都是广宁调集而来地?” “是。”袁应泰微微叹气,说道。“如今也只有广宁还备有兵马,那些败兵都无法召集。至于山海关之内,数日之内是不能指望的。” “那蒙古人呢?”苏翎问道,“大人不怕广宁有失?” 显然袁应泰是深思过的,面上地神色倏然变暗,说道:“不可两全,唯有辽阳在先了。” 苏翎一笑,说道:“我在给大人一件功劳。” “功劳?”袁应泰苦笑一下,辽阳眼下的处境。已经如坐针毡,还谈什么功劳。实际上大部分的指望,都在努尔哈赤身上,袁应泰就盼着努尔哈赤晚些动手,最好拖个一年半载地,好让其有时间好好收拾这个烂摊子。 “我那一部人马,已经将宰赛救出。”苏翎说得清晰,也很慢,以便袁应泰可以反应过来。 “宰赛?”袁应泰初时迷茫。但随即眼睛一亮,这辽东形势,经如此一番,再没点反应,也便当不起这个辽东经略了。 “你说的可是属实?” “属实。”苏翎面不改色。 “这么说,蒙古那一边,暂时无虑?”袁应泰说道。 苏翎点头说道:“不仅如此,我已联络宰赛,令其攻打建奴侧翼。” “哦?”袁应泰第一反应。是那广宁定然不会有危险。“你能掌控宰赛?” 对于蒙古。大明朝廷花了不少功夫,最终落得个靠银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