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六章 心存高远 (第1/3页)
正当胡德昌、严寿、傅升以为苏翎已经交待完毕,心中已经开始琢磨这新的商贸之路时,苏翎却并未令其离去。 “船场。”苏翎将这两个字说得十分缓慢,但咬得很重,显然对造船一事,颇为重视。 “胡德昌,这些年你们的船队在海上可有漂没?” “有的。”胡德昌寻思了片刻,接着说道:“遇到海上大风,是常有的事。这几年船队中有七艘遇风沉没,好在都是小船,损失不大。” “最大的船能装多少粮食?”苏翎还是头一回问得这般仔细。 “四百石。”胡德昌答道。 苏翎皱着眉头,说道:“这几年你们都没找到更大的船?” 胡德昌答道:“朝廷海禁日久,大船很少见到。眼下的船都已是最大的了。” “不够大。”苏翎说道。“我们以后要装运更多的粮食、军需,若都是这般大小,那得多少艘才够?” 胡显成此时接口说道:“大哥,赵四倒是寻到一些造船的工匠,但只是修造了一些小船,至于大船琢磨得如何了,这些日子一忙,倒是没多问。” 苏翎想了想,说道:“这样恐怕光我们去找,也不好办。” 胡显成又说:“大哥。不如像你以往说地。悬赏如何?” “悬赏?”苏翎倒是有这个念头。不过。这只是寻人。可这船场还得有人管才行。 “一万两。”苏翎说道。“胡德昌。这个由你去办。只要能造出大船地。赏银一万两。” “赏给工匠?”胡德昌问。 这一问。倒是提醒了苏翎。此时造船。可不是如同打铁地工匠那般。一两个人便能完成。按此时大明匠籍地规矩。怕是没有工匠能够胜任单独造一艘船地可能。 苏翎不禁又开始在厅内踱步。在众人面前走来走去。好一会儿。才说道: “不论是什么人,只要能造出大船,便给赏银一万两。若是不够本钱,可以给其垫付。” 这等于是将船场交给此人,胡德昌倒是立即反应过来,提出一个建议: “将军。不如将赏银分为数等。能造四百料船的,赏千两,一千料的,赏五千两,更大的便更多。” 这个建议倒比苏翎的的可行,毕竟造小船比大船更有把握。 苏翎却想地更进一步,说道:“干脆这样,胡德昌。你们将船场也作为商贸的一部分办。只要有把握自己办船场造船的,一律允许其自办船场,有你们颁发执照,银子不够,便借给他们。” 赵毅成提醒道:“大哥。这该是属于工部的吧。另外,那些其它的工匠们。是不是也可以这么办?” 苏翎无可奈何地笑了笑,说:“未必还成立一个工部?咱们哪儿还有人?” 赵毅成一怔,倒是没想到这个问题。缺人的窘境,一至如此。 说出了难题,苏翎倒不再踱步,缓缓在椅子上坐下,这种事情。可比练兵打仗复杂得多。也琐碎的多。 “这样吧,”苏翎说的缓慢。“胡德昌,眼下也只有你们能做这些事情。我们几个,还得掌军。这不管是属于工,还是属于商,都由你们来办。” “这......”胡德昌看了看严寿、傅升,倒不是不敢答应,而是一样面临人手问题。 “不必急,一步一步地走。”苏翎说道,“趁着这回这些人都是刚到,我们要考虑地全一些。镇江城外,单独给工匠们划出一块地来。先按我们需要的军需为首,铠甲、兵器算是第一位的。不论是那些工匠自己成立作坊,还是原先的大户、商人出面组建店铺,都由你们颁发执照。我会派人专门检视品质好坏,拿银子去买。这是总的想法。还是像适才所说,若是那些工匠们不够本钱,便先借给他们。只要头一批货出来,便能周转。以后便就正常了。” “要算利息么?”胡德昌脑子里只要出现银子,便于利有关。 苏翎看了看胡德昌,说道:“你们自己去商议。记住,要先让这些店铺、作坊动起来,能造出我们需要的物事,再考虑利息的事情。” “是。”胡德昌答道。 “就拿铁匠来说,兵器、甲杖是一部分,只要做得好,便另有赏赐。其余的农具、铁锅等等,也是如此办理。再有,冶铁、炼钢地那一面,也可仿照这船场的方式。总之是让那些有本事做事的人,可以从中得利。这样,我们也省了人手不足的麻烦。” 这样一说,胡德昌等人算是有了个清晰的目标。趁着苏翎稍停地功夫,胡德昌便说出自己的一些理解。 “将军,这样说来,这不管是船场,还是煮盐、炼钢,一律不予限制,只要有商人自愿去经营,便给予颁发执照。” “是这个意思。”苏翎点头。 “那这盐、铁,甚至还有铜,岂不是人人都抢着去做?”胡德昌说道。 “当然不行。”苏翎挥了挥手,说:“这就要你们制定一个限度,总不能让一个铁匠,去任意开矿,煮盐。” 苏翎沉吟片刻,又接着说:“这盐、铁,还有煤等等矿产,咱们不必按朝廷地法子,但这毕竟不同于别的行当。最初可以免收部分税收,但要在一个期限之内,视其产出给予评价,办的好的继续,不好的,自然要撤换。这个你们商议定了就是。” “这是原料的一部分,剩余的,不论身份,都可参与,尤其是身怀技艺地人。”苏翎接着说道,“我们地目的,便是要最好地船,最好的铁器。最好地火药,等等。只要这些能被造出来,那些剩下地商人,自然会将货物贩运到各地。另外,有了船,不仅我们需要,那些愿意走海运经商的人,也可以购买船只。倒时,你们商贸部,便可以颁发海运执照,这又是一笔收入。依此类推......” 苏翎并未结尾,这幅画卷,再一次在这些人心中缓缓展开,一时间,这近似完全放开对商人的限制的做法。让胡德昌、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