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五章 筛选精兵(二)月票 (第2/3页)
,一名黑甲骑兵便举起一面红旗,令众人随其方向行进。 这十里路程。也就是沿辽阳城面地一面跑上一个来回,按说并不到十里路,可那名引导地骑兵带了一段路之后,后面跟着的携带全副甲杖、兵器的众人,才发觉这路并非是一条直线,而是沿着划定好的线路弯曲而行。这中间还布置了不少障碍,第一道,便是一人多高的石墙。 这石墙倒也不算高,奋力一纵。也能攀到顶端,然后再翻身而下,不过,这全身甲杖,再加上兵器,这便有些难度。但还不算不可逾越,只是耽误时辰而已。第二道便是齐腰深的水塘,这也不算难,只是邓飞杰、丁万良等人,并未得知这水塘到底有多深,大多数人到此,都犹豫不决,没有继续前进。 在这些障碍两边,都有数名黑甲骑兵守候。倒也不干涉这些参加测试的人。只是阻止那些想绕道而过的,并警告说。若是不守规矩,即刻取消其资格。 因考虑到随后的测试。邓飞杰与丁万良,可都没有一开始便全力飞奔。这到辽阳地日子也不算短了,这沿着辽阳城一面城墙的一个来回,估摸着也要不了半个时辰。这长点心思的人,都会想到这一点,也唯有那些莽撞之人,才会一开始便使足了力气。是故邓飞杰、丁万良仅仅保持着小跑的姿态,尽量节省着气力,并排而行。 待到邓飞杰、丁万良来到水塘边,那些奔行在头里的人,都还没人决定是否就此下水,当然,这也不过是眨眼间的功夫,并未耽搁得太久。邓飞杰与丁万良可丝毫不管这些人在犹豫什么,迈步便跳入水中,两人的动作几乎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一下水,顿时溅起大片的水花,待两人站直身子,却发现也不过淹到腰部以上地位置,离胸口也还差的远。邓飞杰、丁万良毫不停留,就在水中向前行进,这一下,二人却处于领先的位置上了。 这又二人在前示范,这水深既然这般,后面的人群立时便变得踊跃了,只听得一片“噗通”“噗通”的声音,所有的人都跳入水中。这幅场面,到是让人满意,可惜还是慢了片刻。不过,邓飞杰与丁万良地表现,却让一旁监督的黑甲骑兵们暗自点头,一名武官当即记下了二人身上的腰牌标记。 第三道关口,邓飞杰、丁万良此时已然领先,但却没看见什么突出障碍,只有一道深沟,旁边依旧站着几名黑甲骑兵,但其中一人却举着一支火把,也不知作何用处。 那名举火把的黑甲骑兵见邓飞杰、丁万良等人奔近,便一扬手,将火把抛入深沟,顿时,沟内燃气冲天大火,烈焰升腾,烤得近旁的人面色发烫。 见到这一幕,邓飞杰猛然想起那些传闻。说努尔哈赤抽选士卒之时,便是用水沟,火焰,来考验士卒是否会临阵退缩。难道这苏将军也是如法炮制?这虽然没什么新意,却也算是有效的法子。此时大多数的明军官兵可从未有过这种体验,平日出cao,可也就是战队,听鼓号声左右进退而已。真要说火里来、水里去的,当真是没多少人能做到。 此时火焰已经将邓飞杰、丁万良的面目照得通红,但二人均没有犹豫,犹如适才跳入水中一样,大踏步猛冲几步,就在火焰边缘纵深一冲,就往火里跳去。 霎时间,一股锥心地刺痛直入脑中,邓飞杰感觉自己地手被烫伤了,心里竟然想的是一会儿是否还能拉弓放箭。这当然是一瞬间地想法,邓飞杰与丁万良跃起跳入火焰中,倏然便看不见了。而在另一面,邓飞杰与丁万良踉跄着落到地面上,稍稍定神,回头一瞧,离沟边还有一尺多远。 适才二人那奋力一跃,少说也能跃出近六尺远。看来这道火沟并不宽。想必苏将军也没想让这些未来的一等兵们。掉入火沟活活烧死。当然,这道火焰,纯属吓唬人地,即便没有邓飞杰与丁万良那般用力一跃,也能穿过,只有遇火心慌意乱的,随意乱窜的,倒真有可能被火烧到。邓飞杰与丁万良没有停步,边跑便查看身上、脸上。却并未有伤。这穿越火焰,速度够快的话,也就是烫一下而已。两人便举步继续向前奔行,身后,无数个身影纷纷从火焰之中闪现出来,有邓飞杰与丁万良二人做前导,这群士兵可大多没有适才在水塘边那般顾虑了,估计其中大部分的人,也都明白过来。 随后。邓飞杰与丁万良一路领先,先后越过齐小腿深地泥塘,坑坑洼洼布满了一尺多深陷马坑地地段,还有一段是布满三寸长的铁蒺藜,最后一段更是有意思,居然是一片满是粪便的浅坑。这些对有胆子报名参加这中一等兵比试的士兵来说。当然不会成为太大的问题,不过是迟缓一下速度罢了。当然,在明白这一点以后,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视这些障碍为无物,至少在心理上,算是闯过了一关。 邓飞杰与丁万良一路领先,即便没有使出全力,却也保持这种态势。几乎每一处监督的黑甲骑兵,都将二人记录在册。对于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的人来说。二人的表现。尤其突出。 等抵达对面时,守候在那里地黑甲骑兵又发给每人一个竹筹。算是给予证明,随后。邓飞杰与丁万良等人又被再次命令原路返回。这一下,众人都不再有半点迟疑,明显比第一次快了许多。当然,体力不支的,已经开始远远落在后面。但邓飞杰与丁万良一直领先,率先返回。 等众人陆续回到军营时,一名黑甲骑兵已经将沿途所有的记录都收集起来,送到那名总管的武官手中。这一次算好,没有人被淘汰掉,半个时辰,所有人都按时返回营地。 稍事休息之后,便是箭术比试。 这弓箭中靶,在明军之中也是常常训练的项目,只不过要求不算太高,作为武官,必须要达到十中六七才算合格,士兵稍低,最差也得十中五。这种要求,甚至被写进了大明军律之中,至少在朝廷上那些督管练兵的文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