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东升_第四十五章 镇江新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五章 镇江新城 (第4/4页)

募而来的真正地新兵。还有数千名女真士兵。这些女真族士兵一部分来自曹正雄的管区,还有一部分是来自海西、东海地部族战士。这一年。那些术虎属下的部族,给苏翎输送地战士可近八千之数,且具都是骁勇善战之人。这些部族战士一部分经过武官学院的整训,已经担任了基层地武官,若是学会了识字,还有有更多的升迁机会。

    这另一部分,就更特别一些,是自赫图阿拉一带俘获的战俘人口。这些女真人自经过一段日子的比对之后,自然选择了入伍当兵,来养家糊口。相对而言,这些女真人在农事上远远比不过寻常的汉人百姓,倒是在这武力上,反倒算是长处。这怕是多年以来的习惯所致,大明朝的孩童,可没多少以当兵为荣,家里稍微富余的,便是要往那仕途上使劲,这才是汉地的发家之道。而女真人,可没这么多选择,要战胜自然、敌人、仇家等等威胁,便首先要有自保的能力。这一身的功夫可不是如傅家的傅瑞江是一种喜好,而完全是一种本能的选择。不生则死,这是包括女真八旗兵在内的唯一标准。对于境内的这些女真人,苏翎与胡显成等人也做过一番考虑。这明面上倒是没有什么特别的,既不歧视,也不优待。只是当作汉人一样地给予分地征税,若是遇到那些惹是生非的,不论汉人、女真人,都是一样的处置。当然,这暗地里的,倒也有一番特别安排。比如作为最初跟随苏翎的尼忙古、阿里侃浦卢虎等女真武官,如今也是千总级别。这虽然不高,但苏翎也才是个总兵而已,下面参将、游击,也哪个都比这几人建下的战功要多。再说,还有那十七兄弟的情分,哪个又能有什么不满?

    如今,尼忙古、阿里侃浦卢虎不仅接来了原有的家眷,且其中妻子失踪了的,还另娶了汉人女子。胡显成将这些人的家,也都特意安置在镇江堡的振武区内,与那些汉人武官的家做了邻居。这一番比对,可是没有什么差别。这对稳定女真人之心当然是最有效的做法。

    唯一的麻烦,大概要算女真人习惯的那条辫子。不过,在军中的,苏翎倒未严令剪掉,只是必须如汉人士兵一样,至少要盘在头上。绝不允许露在脑后。这理由自然是作战需要。至于军外的,在给那些女真人安置时,也派人私下里交待了一番,要么盘着,要么干脆剪掉。总之是起纠纷为目的。这样一来,至少在镇江堡一带,看不到晃动辫子地人。

    而那些家眷,因彼此地父亲、丈夫、儿子等等都在军中当兵,这份族别上的问题,可几乎等于没有。事实上。在辽东都司境内,包括军中的官兵,对女真人的仇恨,可不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浓厚。虽然如今对阵的也是女真人,可努尔哈赤的麾下,也是有汉人、蒙古人的。同样,苏翎所部也是如此。这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眼下还算不上,因为大明朝可从不承认什么后金国。再说,这民间百姓。哪里计较什么这个国,那个国的。在辽东这等民族交错聚居地地带。可谈不上什么仇恨之说。

    是故这些女真人,安置在镇江堡之后,人数虽少,可也没有受到多少异样的目光。苏翎的一视同仁态度,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何况。镇江新城内的宅院,还有属于朝鲜人、蒙古人的。当然。还是最先从军中的家眷开始,随后才是商人。

    新兵大营里的女真士兵。便在这种环境下,逐步融入到苏翎所管带的大营之中。

    此时陈若疏等人眼中见到的。两旁万家灯火地夜景,其中便有一部分是女真之家。

    等陈若疏八人奔至镇江堡是过了半个时辰。从敞开的城门洞中望去,镇江堡内城之中,却远没有外城地灯火辉煌,倒是安静一片,稍稍有几分祥和的意思,就连在城门处守门的士兵,也没有王大宝的属下那般严肃。

    把守镇江内城城门的士卒也算是不能上阵地老兵,这守门的差事,也算是一种优待,倒不指望他们真地严格盘查,多少类似于仪仗的意思。这些人只在夜里询问一下进出地行人、马队,到一个也不拦着,自然,说不出去干什么的,便不会被放入城内,此处不是风景名胜,自然不能随意参观。

    不过,这些人也都对陈若疏、陈芷月等人确实十分熟悉,甚至在千山堡时还带着陈若疏等几名孩子玩耍过。当然,陈若疏已经记不得这些年纪有些大了地老兵们。等到了城门口,陈若疏停下马来,几个人一齐对老兵们做了揖,还未等说明去处。那几名老兵已经笑嘻嘻地做出了“请”的手势,陈若疏等便笑着点点头,继续向城内行去。

    镇江堡内城的城墙自然还在,上面也有戍守的士卒,但并不多,略作望而已。不过,望得到不是敌情,而是看何处有sao乱,或是有火起的迹象,以便随时处置。

    至于内城里的住户,如今当然是少了很多。逃亡的那,多数仍然待在山东登州,接受朝廷的赈济。倒也有回来的,但都被安置在城外居住。也属于免费系列,也尽量给的稍大的宅院居住。但若是要提什么家什、器皿的,便不会再客气了。在苏翎、胡显成等人眼里,这些人也都算不得什么好人,能做到免费提供一处住宅,已经是十分客气了,若是真有那不长眼的胡乱嚷嚷,则必然有其闭嘴的法子惩处。

    而原来一直住在镇江内城的百姓、商铺等等人家,也都被一一劝告,要其住在城外新城中去,并给与比现在要大得多的房舍置换,屋里家什什么的,也有专人忙着搬迁。这样的好处,可没多少人不愿意。何况大部分的居民走后,镇江内城便等于是一座大的军营,那剩下的继续住着也没什么好处,反而看着不太舒服。是故最终,镇江堡内城里,便几乎只剩下胡显成、胡德昌等一干高级武官以及家眷们居住的所在。

    连苏翎在内的十七个兄弟的家都按在这里,胡德昌等三人也都有了一套宅院居住。剩下的,便是各式各样的部、局、处等办事场所。这些需要长期在此办公的人,自然在都分了一套宅院居住。比如陈家大小姐陈芷云的属下,便有数百名女人跟随住在宅内。

    是故,陈若疏与陈芷月等到还未悬挂苏府匾额的大宅前时,里面是灯火通明,人来人往,似乎这夜,根本止不住里面人的脚步。(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