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汉朝当诸侯_第九十九章 陆氏双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 陆氏双杰 (第1/2页)

    鄱阳城此时并不是什么大城市,可是却是商贸发达,好像古代只要是靠着水边的城市商贸来往的都很多。鄱阳城自然是靠着鄱阳湖,而鄱阳湖有联通着大江的上下,加上此时这一带还未被东吴的势力掌控,所以很多的外地的商人都来此交易,也有不少的山越人也在这里购买些生活所需。

    说起来鄱阳城的繁荣离不开它边上的鄱阳湖,可是这鄱阳湖却是因这鄱阳城而得名。原本这鄱阳湖却是叫做彭泽湖。

    一行人进入城内,自然早就有陆府的人在迎候。到得陆府,却是先见到了陆绩的几位亲人,却是陆逊的弟弟陆瑁与同宗之族人。陆逊却是没见着,听陆绩细说,却是在潘阳城中开了一家药材铺,陆逊便在那里打理。

    陆逊与他、两个人虽然备份不同,不过年纪却是相差不大,此时的陆绩也不过十五岁而已,不过却已是声名在外。

    却是因为陆绩六岁的时候,就曾见过袁术。当时袁术招待他,摆上了六枚柑橘,陆绩倒是往自己的怀里装了三个,临行时,拜别袁术,那橘子便掉了出来,袁术便随口问道,“何故?”陆绩却是答道:“欲归遗母!”自是让袁术佩服不已。

    而陆瑁看上去却也是博学有识,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有陆逊和陆绩这样的榜样在,他倒也不会差的多少。

    自命人去唤陆逊回来,陆绩将张和一行请入正厅,上茶款待。闲聊了一会、见陆逊尚不及回来,兼之旅途疲惫,陆绩便命府中管家安排好了沐浴更衣之事,请客人先去沐浴更衣。再行入宴。

    在浴室中,张和舒服地躺在木桶中,细细地享受着丫鬟的揉肩。这从战国前就流传下来的习俗,在汉朝更是成为士族的身份象征。

    若说一个世家,没有丫鬟服侍,是不被人瞧得起的。

    待得众人洗去了一身的疲惫和行色,自然是容貌尽复,精神也为之振奋。穿上陆府给准备的衣服,虽不是锦衣、张和却是觉得大小合适,得体舒服,不愧是大家子弟,尽管家道曾有颓败,可这大家风范却是已经深深的镌刻在了骨子里。

    少顷,陆绩安顿好了外出后家里的一些遗留问题,便邀请张和等人一起赴家人们给安排好的接风宴。

    在入席前,陆逊返回到了家中,他听说家里来了贵客,可正逢有病患来诊治,为了帮郎中配药,他便耽搁了一会。忙活完后,便匆匆赶回来了。

    “云天兄、这就是我那侄儿陆逊,伯言,这位是吾好友张和、字云天。”陆绩见陆逊回来了,便起身介绍道。此时,他正与张和于客厅品茶。

    “小子陆逊,见过云天兄长。”陆逊谦恭有礼地朝张和施礼道。

    “呵呵、伯言不必多礼,我与公纪一见如故,且以好友相交。你也不用多礼了。”张和乐呵呵地搀扶起陆逊来。之所以这般说,却是因为在来时的路上,令陆绩与他以友相待。这更显得平易近人些。再来便是请陆绩暂且隐瞒他的身份,因为他还要微服私访驻扎在潘阳城的董袭水师营。

    见礼毕、剩下的便是入席饮宴来。席间、张和特意与陆逊结交,酒过三巡,俩人却也不见外来。更有趣的是,小张布也想尝尝水酒的味道,偷偷地喝了一小口,却被呛得哇哇大哭起来。弄得张和好是一番安慰,这父子其乐融融的一幕,令陆氏三杰感怀不已。连带的与张和亲近多来。不知不觉间,便聊起药材店之事,又到山越人之事。

    “我陆家原本也为世族,赖以为生者,不过是为商和造船之术,叔公便是考虑到这些,将我等送至鄱阳。而且,叔公为官时,却是官声甚好,山越之人也有些交情,在鄱阳既能借地理之便可以使生意达于三江,又兼此地和山越相近,倒也可以从那边得到些山野货色,却是我陆家的生意要好不少!”陆逊言道。

    “不想,陆公有如此眼光,却是看的清楚,在此地、做个陶乐公倒也逍遥。若有机会,我等倒是还可以去那山越之地去瞧瞧,书上说山越之人乃是春秋五霸中的越国的后裔,闻听的,吴越多美女,倒是要去见识一下!”张和说道。

    “哈哈!”陆绩和陆逊倒是相视一笑。

    一夜欢宴过后,第二天醒来,张和倒不觉的身体有何不适,加之他又没有喝酒,好好的饱睡了一番,心情大畅。出了院子,询问府中人,陆绩却是出门去了。于是寻到陆逊,于书房中继续畅谈来。

    陆家自是江东的大族,数十年能够纵横不倒乃是凭借着陆家高超的造船工艺。自家道中落,原先陆家兴旺的造船坊却是已成他人之物,本来兴盛的船坞也不知道已经长了几许荒草。幸好,造船的手艺却是没得遗失。而张和本就打算大力发展船业,好为将来前往海南岛做准备。便以准备在陆口兴建一座码头,一座造船厂为引,与陆逊交谈起来。谈论的内容,多为商贸,想象着,船厂所造出的船只,经水路开展贸易,穿南过北,或走海路至黄河,一路高买低卖,是多么的宏伟壮观啊。

    至于其他的那些山野百货等自然都算是些小事情,张和和陆逊两个人探讨着,不断的商量着,却是渐渐的都为他们自己的设想感到高兴,试想若是一切顺意,大江上下,商船如织,每艘船上都堆满了益州的织锦,南海的奇珍,北方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