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卷 怒海狂涛 第七十二节 无间配合 (第1/2页)
从时间上来讲陈豫的第二军最先与莫卧儿先锋交火的时间比第一军投入战斗的时间还要早。天亮之前莫卧儿帝国先锋骑兵就通过了陆战一师设置的防线接着陆战队关闭了这条通道将跟随在骑兵后面的两万步兵给拦截了下来。接着战斗爆按照陈豫与萧涯离商量的战术第三军对付敌军骑兵而陆战队则负责打击敌军的步兵。 陈豫在这次歼灭战中先使用的不是骑兵冲锋而是让骑兵全都拿上了马枪按照步兵战线的方式设置了防线一条新月型的防线并且在防线前三百到五百步的距离之内埋设了至少五万枚地雷每名骑兵还配备了至少四枚手榴弹。 当莫卧儿骑兵靠近的时候陈豫来到了战线后方。“等下交战时每人都得把配备的手榴弹全都扔出去一枚也不要留下。” 参谋军官立即帮陈豫下达了命令接着对陈豫说道:“将军我们挡得住对方骑兵冲锋吗?” 陈豫看了一眼参谋笑着说道:“放心吧虽然第二军是骑兵军不过我们现在的战斗力不比步兵军差多少加上新装备的地雷手榴弹就算我们没有炮兵支援也能取得胜利。” “可是……”显然参谋对这种下马作战的战术仍然感到很不安之前骑兵都是在马上作战的可这次。他们却要如同步兵一样站在地面上用火枪作战。 陈豫翻身上马对那名参谋说道:“告诉第一师与第二师师长等下看我的命令在我率第三师从侧翼冲击敌军的时候。第一师与第二师全都上马冲锋压缩敌军的活动空间动作必须要迅!” 莫卧儿骑兵并没有鲁莽的动进攻当他们现明军设置的防线之后。纷纷停了下来很快三万人马就聚集在了距离明军防线不到一千步的地方。显然在莫卧儿骑兵地眼里对手是一群步兵可是让他们怎么也想不通的是。明军为什么会出现在距离孟买上百里的地方。不过这支莫卧儿帝国骑兵的指挥官很快就做出了决定不管对手是怎么探明了他们的行踪进攻仍然要进行下去绝不能因此而停下来。 “组织防线准备作战!”就在莫卧儿骑兵准备进攻的时候战线上的明军军官也在迅的下达着作战命令。 对早就已经熟悉了骑兵作战的第二军官兵来讲虽然在配备了马枪之后。他们也针对步兵战术进行过相应的训练但是对这些骑兵官兵来讲用这种纯步兵地方式来作战确实有点难受。至少很多人就因为没有能够骑在战马上而感到心神不安。不过对经过了严格训练的军人来说。战斗开始之后他们就只是一架听从指令的机器而已。当军官下达了作战命令之后防线上的两万余明军迅的排列成了三排。因为人数有限。所以只能组成三条火力线而不是步兵那种标准的“五连击”战线。 “在马上我们天下无敌现在我们要证明就算是离开了战马我们仍然是天下无敌的。胜利属于我们!”第一师的师长策动战马在战线前沿跑动了起来“胜利属于我们!” “胜利属于我们!”军人地斗志与士气被迅的鼓舞了起来很多时候要鼓舞军人的士气往往只需要一句话一个动作而已。 对面莫卧儿帝国的骑兵也编列好了数个冲锋队形。因为明军的防线是新月形的所以他们难以从侧翼威胁到明军防线。虽然骑兵对步兵防线进行冲击这会付出很惨重的代价不过当莫卧儿帝国地骑兵现挡在他们前面的明军步兵数量并不多而且防线过于漫长导致兵力极为分散之后也充满了信心。密集防御的步兵是极难对付地甚至可以说在阵地战中这是骑兵的克星。不过松散的步兵防线几乎没有多少威胁。对这些蒙古一突厥人的后裔来说也许一个冲锋明军的防线就完蛋了那些明军就只有任他们宰割的命运。 “进入阵地火枪准备!” 在莫卧儿帝国的骑兵开始进攻之前三列明军立即走到了设置好的阵地前沿每人都准备好了手上的马枪。这种马枪的极限射程就只有三百步在这个距离上威力甚至不足以威胁到只穿戴皮甲的敌人。不过马枪的射击度极快在cao作熟练的人员手里其射甚至是普通步兵使用的步枪的两倍。 大地突然震动了起来在明军防线前方八百步外第一批一万多莫卧儿帝国的骑兵开始跑动了起来一万多匹战马奔跑时腾起了巨大的烟尘。虽然莫卧儿帝国的骑兵以骑射而强不过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可不想用手里的弓箭与明军的火枪比拼。他们的任务是以最快的度杀到孟买城外所以他们必须要以最快的度解决掉这股明军突破明军的防线! 战场的西北角陈豫迅的奔跑到了隐蔽在树林里的第三师的阵地上。战马似乎过于兴奋并没有能够及时停下来绕着第三师的阵地跑了一圈之后这才放慢了脚步。 “帝国的军人们你们跟随我征战多年我们从来没有失败过这次我们会失败吗?” “不会!”第三师的一万两千骑兵全都集中在了这片树林中的空地里他们没有参加战线上的防御而是作为突击力量投入战斗。 “对我们绝不会失败!”陈豫拔出了战刀。“现在拔出你们的刀抽出你们的枪我们去痛击敌人拥抱胜利!帝国必胜!” “帝国必胜!” 第三师的一万多骑兵排列成了宽大的正面跟随着陈豫。向着敌人阵地的方向狂奔而去。树林里的树木很密集不过这并不能够阻挡明军地脚步。树林里的光线很昏暗黎明的曙光难以穿透茂密的树叶不过这并不能够妨碍明军地前进。 “保持战线。保持战线!”陈豫用足了力气狂吼了起来前面已经出现了亮光仿佛已经能够看得见敌人活动的身影了。 一万多骑兵迅靠拢队形更为密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