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第二章 左宗棠 (第3/4页)
什么,只要能帮东家和自己多赚几个,也能在面子上说的过去了,胡雪岩心里也被杨一说的有点松动了,看见胡雪岩还在犹豫,一旁的刘铭传接过话茬道:“先生这个办法好,有了雪岩这样的仁义君子给部队采购军需,我们也能放心在前面打仗了,我说胡雪岩,你还犹豫什么,赶紧答应了吧?” 胡雪岩用有点不敢相信的眼神看了看杨一,看到杨一肯定的目光后,这才咬咬牙道:“既然如此,胡雪岩在这里拜谢大人了。”说着胡雪岩扑通又给杨一跪了下来,这一次杨一没有拦住,杨一也知道拦不住,同时也为自己今后多了可商场上可靠且有能力的帮手感到高兴。 把胡雪岩的事情弄好,刘铭传这才想起另外一件要紧事情,赶紧向杨一请示道:“先生,咱们把那杭州知府唐建慧砍了脑袋,这新知府的人选您给定一个吧?”杨一听了这话,也不马上回答,而是看着胡雪岩,突然笑的很开心,仿佛发现什么宝贝似的,胡雪岩让杨一看地有点发怵,赶紧的说道:“大人,小人有什么不妥的地方吗?” 杨一笑的更开心了,半天才说:“这新任杭州知府人选有了,多亏雪岩提醒我啊。”胡雪岩让杨一说的丈二和尚摸不着rì头脑,也不知道杨一是什么意思,连一边刘铭传也不知道杨一在打的什么算盘,这新知府怎么又和胡雪岩联系上了。 杨一见两人在犯糊涂,赶紧的把迷底揭晓道:“雪岩有个好友叫王有龄吧?”胡雪岩道:“是啊,早些年他去捐官的时候,我还私自拿了东家的五百两银子给他去疏通,只是他一去数年,至今也没什么音信,只是听说他在山西做了通判。” 杨一道:“我看啊,这新任杭州知府,就让这山西的通判来做吧,rì后雪岩做起事来也少些官场上地麻烦,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你别学罗严那样勾结官府。”王有龄杨一是知道,历史上的王有龄帅众死守杭州,最终被李秀成破城,城破后王有龄自缢,在做官的品行上还是有的,所以杨一这才放心把王有龄弄来做这杭州知府,也算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正事谈完,胡雪岩这就要告辞回去,这时候门子送来一张拜贴,上面湖南巡抚之类的字样杨一倒不是很在意,可是最后的落款却杨一激动起来,左宗棠啊!怎么是左宗棠来拜访,老天爷对自已也太垂青了。 杨一赶紧让下人把左宗棠请进来,这时候左宗棠在外面己经等了一会了。 一袭洗的发白的长袍,一顶略显陈旧的小帽,衣服虽然不光鲜,但洗的很干净,腰身挺拔,但相貌堂堂,下巴上飘着一缕胡子,双目炯炯有神,整个人因为这双眼晴而显得神采飞扬,这就是左宗棠给杨一的第一印象,看见左宗棠,杨一的心里如翻江倒海般的激荡,这位垂暮之年为保国家领土,抬棺出征xīnjiāng的千古名臣,如今就这样出现在自己的面前,虽然看起来略显得有些落魄,但依旧不失昂然的气概,中国不能没有湖南,湖南不能没有左宗棠,这句话如雷霆在杨一耳边响起,林则徐看重,托付衣钵的左宗棠,穷一生一力试图富国强兵的左宗棠,高山仰止,左宗棠的大名如雷贯耳,左宗棠的世纪在杨一的脑海中一幕幕的闪现,幸运啊,能和这样的名人对面说话,何其幸也。 左宗棠行至庭院之中,见杨一已经站在客厅的门口等待自己,不由加快脚步来到杨一跟前,左宗棠口称:“湖南左宗棠,见过大人。”说完低身要给杨一行礼。 杨一赶紧拦着左宗棠行礼的势头,一把抓住左宗棠的手道:“左先生好啊,先生大名,杨一早有耳闻,只可以未能一见,今rì先生屈尊来见,实乃杨一之幸也。” 左宗棠时年已经四十余,比杨一大不少,虽然杨一是当今重臣,但左宗棠才名在外,就连湖南巡抚和曾国藩见了他也客气有加,征求意见的时候还要称一声先生,平rì里左宗棠见了湖南巡抚和曾国藩也不用行大礼,顶多也就拱拱手,一般的官员就更别说了。 有才能的人多少在xìng格上有些傲慢,左宗棠也不例外,在官场之上,左宗棠就有个傲慢小吏的美名,左宗棠见杨一如此,心中暗道:“早就听说杨一虽然官做的不小,但为人极是谦和,也没有什么官架子,如今一见,果然如此,如此人物尚能这般行事低调当是何等胸襟,想到这些,心里对杨一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心里的傲气也去了几分,左宗棠哪里想到杨一这个来自未来的家伙,根本就是对清朝这些乱七八糟的礼节十分的反感,狠不得干脆就把它废除掉,至少在杨一的军队里,杨一是这样做的。
杨一坚特不受左宗棠的礼,左宗棠不是矫情的人,也就作罢,杨一把左宗棠让入客厅,大家依次做好,下人送上茶水后,左宗棠突然站起来,对着杨一遥遥一拱手鞠躬,杨一大惊,赶紧站起来道:“左先生这是何意?” 左宗棠起身答道:“在下这是在感谢大人的教诲啊?”杨一听的更糊涂了,自已和左宗棠不过是第一次见面,何来教诲之说,这礼不能白受得弄清楚,杨一赶紧问道:“先生何出此言?杨一实在不明白。” 左宗棠呵呵一笑:“大人,左宗棠冒昧,其实我在这杭州城里已经呆了一个月了,自去年冬天以来,左宗棠就来到大人治理下的浙江,想见识一下大人的治国之道,到了之后才知道,左宗棠以往恃才傲物,比起大人融合中西之道真是差之千里,实在是井底之蛙,闻道有先后,大人虽然年轻,但大人用如此实用的治国之法,把个江浙两省治理的如锦上之花一般,难道还不是左宗棠的老师吗?” 杨一这才明白左宗棠的意思,心中暗叫惭愧,没想到左宗棠竟然因为新政而这样推崇自已,自已这个来自未来的人真是占了大便宜了,以左宗棠的才能,只要了解了西方当代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治理个国家也是绰绰有余的,不象自己都是靠前人的积累。 “先生如此夸奖,杨一真是惭愧,杨一幼年生于西方,对西洋列国的经济之道略知一二,杨一身居海外却不敢忘祖,历尽波折才回到祖国,机缘巧合之下才有此成就,江浙境内的经济之道皆是效仿西方的长处,说起来有取巧的成分在内,倒不是杨一有多大大学问。” 杨一越是谦虚,左宗棠越觉得杨一深不可侧,一个人能坐到如今这样的位置,在左宗棠看来单靠取巧是绝对办不到的,怎么也得有点真才实学吧,哪里知道杨一还真的就是大都在取巧,至于杨一的所谓谦和,那实在是过往的生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