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二四章 红豆生南国 (第1/2页)
事实上,连刘阚自己都不知道,他如今已经成了泗洪东海一带的名人。 且不说别的,单他在楼仓设计诛杀丁弃的一战,让许多人都记下了他的名字。在人们的口中,刘阚是个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主儿。特别是那些对刘阚恨之入骨的六国后裔,更变着法子制造谣言。虽然说还达不到那种能令夜儿止啼的效果,但也算是凶名昭彰。 东海郡,虽然是以移民为主,但作为齐鲁和故楚交汇之地,自然也不可避免的收到了影响。 好在,这钟离昧所在的伊芦乡,原本就是一块蛮荒之地。 距离郯县有些距离,大国的教化也并非特别的严重。虽然那谣言把刘阚形容的赤面蓝牙,若同鬼怪一般。但在钟离昧等人的心目中,只是觉得刘阚凶恶了些,倒也说不上什么仇恨。 不过如今一见真人,似乎和谣言里的不太相同。 有道是,谣言止于智者。钟离昧虽然没读过书,也不识字,可为人很机灵。 智者,不一定是那些饱读诗书的人。乃至于说,书读的多了,有时候还会变成愚者。钟离昧算得上一个智者。从一开始就不怎么相信那些谣言,如今见到刘阚,虽吃惊,却无敌意。 倒是那店家着实吓了一跳! 我的老天,这瘟神怎会出现在我这儿呢? 行为言语之中,就多了几分畏惧。刘阚看了一眼那店家,从怀中取出一块金饼,扔到了店家手里。 “有甚好吃的,只管上来,酒若是不够,就去别家里进。若钱绢不足,但说无妨。我要在这里请这些兄弟吃酒,你莫要再打搅。去把大门关上,损失多少金钱,我到时候一并补足。” “够了,够了的!” 店家捧着那金饼,却好像捧着一块烧红了的铁块,心惊胆战的走了。 刘阚一摆手,“昧兄弟,刘某是老秦人。在你等眼中,也许属于那种穷凶极恶之辈,可敢与我同席?” 钟离昧扬眉一笑,“有何不敢?” 说完,他转身对那些青壮说:“兄弟们,今天杜陵酒神请客,把食案摆在一起,放开肚子吃喝。” 那些青壮,显然是以钟离昧唯马首是瞻。 闻听齐声喝了一句:“谢杜陵酒神。” 一群人动手,把食案拼在了一起。店家屁颠的跑过去收起了幌子,关上了大门。厨上流水一样的奉来菜肴,虽不是什么好菜,但也极为丰盛。一坛子一坛子的酒,放在了食案旁边。 钟离昧斟上一碗酒,“在下谢仓令了!” 他也知道,刘阚如今是楼仓仓令…… 刘阚微微一笑,举起酒碗,一饮而尽。大家都很有默契的没有说别的事情,只是开怀畅饮。 “昧兄弟,伊芦在哪儿啊。” “哦,就在朐山脚下。” 刘阚一怔,脱口问道:“可是东门阙之朐山?” “正是!” 刘阚不由得笑了。正所谓无巧不成书,古人诚不欺我!我这边正说着要去朐山,这边就有人送上门来。只是,刘阚也知道欲速而不达的道理。看得出来,钟离昧是个很有主见的人。 和这种聪明人说话,耍花招是不太可能。 反正将来在东门阙设立盐场,少不得和钟离昧打招呼。只需要一个机会,到时自然水到渠成。 曹无伤诧异道:“阿阚,你不是也要去朐山吗?” 钟离昧疑惑的抬起头,“仓令要去朐山?” 刘阚点头说:“正是……我与巴蜀秦家,要往朐山一行,看看那里的情况,将来好设立盐场。” “哦!” 钟离昧恍然大悟,“这件事我倒是听人说过。没想到竟是仓令。” 刘阚摆手笑道:“我可不是主事的人,不过是想跟着人家沾点光而已。此次,我只是随行。” “原来如此!” 钟离昧点头道:“既然如此,昧且预祝仓令成功!” “借你吉言,干了!” 大家不再就这个问题而纠缠下去,推杯换盏的好一番喧闹。刘阚了解到,伊芦乡大都是当年的郯国后裔。郯国被灭之后,其后裔逃离故土,转移到了伊芦。那里偏僻,且有临近大海。齐国人也不想做的太绝,在招拢无望之后,索性就放任之,由着这些郯国后裔在伊芦。 一晃,百余年…… 郯国的概念,已经多多少少的单薄了。 甚至许多人忘记了,曾经有这么一支少昊后裔组成的国家。即便是伊芦人也是如此。如果说刚开始还有人记得要复国。但随着一批有一批的人老去,如今大多数伊芦人,以记不得当年的郯人身份。钟离昧却还记得,酒酣时,竟忍不住感慨万千,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