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0九章 长征(九) (第3/4页)
” “这是自然!” 王离沉声道:“先生可持我将令前往界休,通知那涉间,令他放行……到时候,先生可以和广武君当面直言,我相信广武君,一定会同意。” 那言语中,带着不可抗拒之意。 蒯彻面颊抽搐了两下,“既然如此,彻愿效犬马之劳。” —————————————————— 刘阚伸了一个懒腰,走出铜鞮府衙大门。 到了铜鞮之后,他麾下流民的数量,已增加到了十万之多。 河北战事,虽不如山东南部的战事那样频繁,可同样也是很激烈。赵国强征百姓,许多人都逃离了家园。上党郡的情况好一些,但也是非常混乱。混乱到刘阚火烧壶关之后,上党郡郡守竟不敢派兵追剿,只是接手了壶关的防务以后,放任刘阚一行人,平平安安的北上。 李颍,去了界休,到现在还没回来。 无奈何,刘阚只好命季布和钟离昧两人,在少水之源,安营扎寨,等待消息。 若非情况特别紧急,刘阚可不愿意和秦军正面冲突。 他可以在山东南部,在邯郸一路杀过来,但那些终究比不得在北疆作战的秦军精锐。 更何况,就算动了界休,那就等于惊动了王离。 以他目前的状态,勉勉强强抵达九原郡,已经是非常难得。如果和秦军正面交锋,那可就是九死一生。不过,界休的涉间,也没有任何动作,任由刘阚的兵马,在少水站住了脚跟。 “君侯,公叔先生有请!” 薄女从后面一路小跑的追上来,禀报道。 公叔缭一般不会主动去找刘阚,都是刘阚自己前去求教。 他执掌黑衣卫,但大多数的时候,是通过秦同与刘阚进行联系。这一次主动找刘阚,却让刘阚心里一咯噔。 莫非,是出了什么乱子? 刘阚不免惶恐,快步向公叔缭的住处走去。 公叔缭也住在铜鞮府衙中,有一个很清静的小院子。 见到刘阚进来,他摆手示意刘阚坐下,然后对在他身边看书的刘秦道:“秦,去把那书卷拿来。” 刘秦应了一声,站起来走进了内室。 不一会儿,他捧着一摞纸张回来,在公叔缭的示意下,放在刘阚的面前。 虽然一路奔波,刘秦的功课却没有停止。在没有找到合适的老师之前,公叔缭仍旧担任刘秦的老师。公叔缭有规矩,上课的时候,刘秦首先是公叔缭的学生,其次才是刘阚的儿子。 所以,没有公叔缭同意,刘秦不得擅自开口。 刘阚拿起来看了一眼,见上面密密麻麻尽是小篆。 公叔缭说:“我观君侯治兵,颇有当年铁鹰锐士之法。铁鹰锐士自司马错大将军创立以来,已渐趋完善。我回大梁之后,又寻来了当年吴起将军训练武卒之法,加以改编,结合了技击骑士的一些训练之法,才有了这一卷。今献于君侯,待他日可以用于军中。” 刘阚连忙道:“如此,多谢先生。” 公叔缭微微一笑,拍了拍刘秦的脑袋,“好了,莫要再装了。你爹爹一来,我就知道你这心思早就跑了……且去玩耍吧,我与你爹爹商量些事情。今日的功课,就到这里,明日继续。” 刘秦脸一红,放下手中的书卷。 刘阚朝他笑了笑,让刘秦自己出去玩耍。 待刘秦出去后,他才看着公叔缭说:“公叔先生,不知有何见教?” “君侯以为,王离必败?” 刘阚一怔,点点头。 “何故?” “这个嘛……” 刘阚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难不成对公叔缭说,他是穿越来得,看过史记,所以知道王离输了? 公叔缭倒没有追问,只是笑了笑说:“君侯若觉得不好说,那就罢了。 不过,既然君侯认为王离必败,河南地必为君侯所得……那么君侯抵达河南地之后,有何打算?” 打算? 刘阚瞪大了眼睛,心里不由得奇道:有什么打算,难道你还不知道?
到九原之后的打算,早就和公叔缭说过。只是公叔缭突然提起这件事,必然有他的想法。 “君侯立足九原,将以何名?” 刘阚一怔,这倒是从未考虑过。 “君侯若以老秦之名,难免遭人攻掠;若王离战败,那么君侯必然将面临群狼围攻,则危矣, 但不以老秦之名,又将以和名目?” “这个嘛……”刘阚想了想,正色道:“还请先生教我。” 公叔缭说:“我曾听叔孙说过,君侯乃商周时,刘氏唐国之后人,不知对也不对?” 刘阚点点头,心道:我哪里知道?反正大家都这么说了,我不承认也不可能,就算是吧。 “既是刘氏唐国后裔,当立国为唐。 君侯需早作准备,王离败时,即为君侯复国之日。到时候,君侯可昭告天下,就说愿为老秦北方屏障。 如此,君侯以秦人之身,复立唐国,不但不会让关中百姓反感,还能够让六国诸侯所接受。 从此以河南地为根基,先取云中,与代郡相连。 只不知道,陈道子在河北所谋之事进行的如何了……如果顺利的话,无需一年,河北之地,将尽落君侯之手。到时候君侯挟老秦屏障之名,入主关中,立国号为唐,则天下可得。” 公叔缭所言的,是一个战略上的方针。 当然了,若实施起来,还需要很多细节进行磋商。 但是,这方向必须提前确立。刘阚闭上眼睛,仔细思忖一番之后,起身拱手道:“就依先生所说。” ———————————————— 转眼,已过仲秋。 炎炎酷暑即将过去,山东北部的气温,开始回落。 细算一下,这一眨眼的时间,就已经过去了半年。李颍终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