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二十万秦军齐暴动 (第2/3页)
,王琼倒也没有生出排斥之心。 只不过,他还没有弄清楚这陈小二究竟是什么来历。即便他手里有鹰牌,王琼也必须谨慎。 “那拜托陈先生来的人,有没有别的交代?” “呵呵,从何处来,回何处去!” 陈小二站起来,一拱手,“言尽于此,各位好生斟酌,保重!” 说完,他转身拉开房门,扬长而去。只留下一屋子的秦军军官,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所措。 “三哥,这家伙……什么来历?” 王琼喃喃自语,“从何处来,回何处去?” 他突然问道:“我们是从何处来?” “从关中,从咸阳而来啊!” 王琼用力的摇头,“不不不,那是你们几个……这邯郸城中六成以上的军卒,却是来自九原!” “九原?” 一个中尉军军官愣了一下,突然眼睛一亮,“我想起来了!” “你想起甚?” 中尉军军侯说:“当年先帝东巡,曾委派一人为中郎骑将,后调至内廷,担任了鹰郎将之职。 各位,知北广武君否?” “可是那西唐刘广武?” “呵呵,如今应该称做西唐王了!” 几个中尉军军官低声的交谈,片刻之后,目光齐刷刷的落在了王琼的身上。 毕竟,刘阚如今占居的河南地,昔日是由王离镇守。现在,河南地已不复存在,西唐崛起,雄霸北疆。中尉军忠于老秦,但自嬴胡亥登基之后,昔日威名赫赫的西垂中尉,如今已所剩不多。加之嬴氏作为,也让这些人感到了不快。对于嬴氏的那份忠诚,已随着章邯投降,所剩无几。 如果刘阚真的能护佑三秦,降他何妨? 只是,不晓得王琼怎么看待刘阚。说起来,刘阚手里的河南地,还是从王离手中骗过来的呢。 而且降卒之中,有六成是北疆兵马。 如果王琼不同意,只怕会增添许多困难吧…… 王琼笑道:“你们看我做甚?刘广武能从上将军手里骗走河南地,那也是他有这样的本事。 我对刘广武……哦,应该称之为唐王才对。我对唐王素来是敬重的。呵呵,你们或许不知道,当年唐王在临河追杀匈奴左谷蠡王呼衍提的时候,我就在东陵侯麾下效力,当时还接应过唐王……想想,也真是有意思。距离当年临河之战,一晃已经过去了八年,可真快啊!” “那我们,去投唐王?” 回河南地吗? 这说起来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 他们现在是在邯郸,而不是在太原或者恒山郡…… 从邯郸逃出去,一路到勾注山,只怕有千里之遥。更不要说,这途中要经过上党、太原之地,可谓关隘重重,凶险无数。从邯郸一直向北,勾注山以南,几乎全都是反对老秦的人。 更何况,他们现在是在赵地。 当年始皇帝攻破邯郸城,对赵人的屠杀…… 再加上白起在长平的四十万坑俘,让赵人对秦人,怀有很深的仇恨。没粮没兵器,如何前往勾注山? 从何处来,回何处去? 这句话可不一定是让他们回河南地。 王琼沉吟许久,眼睛突然一亮。 “诸位兄弟,我们现在回九原,能有什么用处?” “啊?” “唐王在短短的时间内,雄霸北疆六郡一百四十七座城池,定然不会坐视荆蛮继续肆虐猖狂。 我觉得,咱们不应该想着回九原,而是应该留在赵地。 这邯郸城外,有莽莽太行山。咱们只要能冲出去,进入太行山之后,荆蛮子可就做不得主了……到时候,咱们以这太行山为根基,袭扰上党、邯郸、巨鹿、河东等地。荆蛮子有吃的,咱们就不怕挨饿。等将来唐王挥军南下之时,咱们就在各地接应,此不为大功一件吗?” 这些人,虽然都是下级军官,可战术素养,远非楚军可比。 特别是中尉军的下级军官,几乎都是出自于蓝田大营的熏陶,其战术素养,在整个秦军之中,都是翘楚。王琼这么一说,众人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留下来,固然有危险。可自古以来,这风险与机遇都并存……留下来的风险,未尝不可以转化为机会,趁机建功立业! 一时间,屋中极为安静,众人若有所思。 这邯郸月色,煞是动人。 项羽靠在软榻上,一手握着黄金酒觞,看着在榻前歌舞的女子,眼中流露出了火热之色。 但见那女子,身披翡翠绿的轻纱,在鼓乐声中,翩翩起舞。 她穿着是典型的赵人服侍,轻纱几近透明,曼妙**若隐若现,恍若在云雾中。 秀发披洒,随着女子身体的转动,飘散空中。盈盈一握的小蛮腰,更是如灵蛇一般的扭动,只看得人,血脉贲张。 战事停歇已有月余,虞姬远在彭城,未曾跟来。 项羽独自一人,不免感到寂寞。这月色朦胧,轻歌曼舞,撩的他心火大盛,好不难受。 女子随着鼓乐声,舞动越来越急,越来越开。旋舞之间,轻纱飞扬,修长**时隐时现…… 项羽呼的起身,大步上前,一把将那女子抱起来。 鼓乐声戛然而止,女子眼中流露出一丝慌乱之色,檀口轻启,燕燕而呼,“上将军……” 话音未落,项羽已一把将酒案上的杯盏扫落在地上,把女子按在食案之上,一把撕去了她的衣衫。大手在美丽无暇的**上游走,那女子全身紧绷,却又不敢做出任何反抗的动作。 乐师们弓着身子,悄悄的退了出去。 项羽浑不在意,按照楚地的习惯,男女之事素来很开放,算不得什么。 蓬! 就在项羽yuhuo高涨之时,房门却被人一下子撞开。 范增一脸惶急之色,冲了进来。 他这突如其来的出现,吓得项羽一激灵,心中顿生一股怒火,呼的站起身来,怒视过去。 范增,根本没有在意项羽眼中的怒气,对那裸女,也似乎视而不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