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卷 第一百六十三章 主动权 (第1/3页)
推荐一个淘宝天猫内部折扣优惠券的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每天人工筛选上百款特价商品。打开微信添加微信公众号:guoertejia省不少辛苦钱。 “对于东亚爆发的这场战争来说,当时欧州的人们,并没有太大的关注。只有新大陆在仔细的评估着两个国家军队的组织能力,训练水准,装备程度,还有他们的动员能力。这个时候的旧大陆,正在为凡尔登打得筋疲力尽。也在全力的准备着至关重要的索姆河战役。民间也许有一些支持中国,反对日本破坏和约的呼声。但是对于协约国列强的政治家们,他们所关注的事情仅仅是两国之间战事的结果。并且确保仍然能够从亚州得到军事和原料方面的资源。所以他们没有象对待比利时那样,以一个国家的中立被破坏而卷入了世界大战。他们只是增强了在亚洲方向的舰队,在中国陆军和海军当中派遣了军事观察员,减少了对日本的军事物资出口,并且为中国提供了一部分数量并不是很大的军事援助。一个白种陆军士兵,都不会踏入亚洲大陆,卷入这场两个亚州强国之间的争霸作战。他们只是在等待中日两国尽快分出胜负,然后可以集中他们的精力将欧洲这场可怕的战争打赢。至于亚洲未来的体系到底是什么样的,至少在旧旧年,不是旧大陆的政治家们非常关心的问题。当他们整整一代的青年在西线的泥沼当中痛苦的死去的时候,当几个欧州国家为了世界霸权的交接在竭尽全力的时候。怎么能够希望他们能庄严地履行他们在上海时候所做出的毫不含糊的背书?从比利时响起的八月炮火。并没有在中国重现。至少在民间,中国百姓对这些白人的怨气是更加的深重了。他们派出了数十万的大军为他们的利益浴血奋战。但是在自己国土遭到日本军事冒险团体的疯狂侵略地时候,却只是得到了一些含糊的回应和承诺。并不是坚决的,有力的,毫不动摇的。甚至在西方国家当中,还有一些论调,甚至是希望中日两国的战事打得越长越好,一个亚洲地老牌强国,一个亚洲的新兴帝国。为了各自地利益打个你死我活。对于经历了欧战削弱的西方国家而言。这是未来继续控制亚洲的绝好机会。在南京的英国驻华大使克劳福德先生,就是这样坚决主张的。。 只有在太平洋的另一侧。美国是切实感到了日本咄咄逼人的威胁,在大西洋烽烟正急。德国人的潜艇对美国舰只也进行攻击,这个国家迟早也要加入旧大陆血战地时候。他们实在担心那个小小的岛国——或者说已经变得疯狂的岛国。会为了资源,为了生存发展,对美利坚合众国在亚州的体系进行挑战。他们已经武装了起来,而且全国也越来越走上军事冒险的道路。武装帝国军事机器的资源,只有在太平洋上面攫取。在获得东北这个稳固的纵深基地之后,他们将向整个太平洋扩张。 直到和美国的战争爆发。所以对于美国来说,他们也许是当时在条约上面背书的各大强国当中,唯一表现出最坚决的姿态的。他们虽然没有卷入战争。但是对华的军事订货。资源援助,以及战争贷款上面。都提供了最大的便利。美国军官秘密的加入了中国国防军,作为军事观察员,考察日本帝国的战争能力。评估他们这个事实上盟友的军事能力,能不能赢得这场战争。美国海军在太平洋上开始动员,开始大力建设夏威夷和菲律宾的海军基地。他们甚至做好了战争的预案,在美国开往中国的运输船只受到日本海军威胁的时候。他们甚至打算进行一场护航战。一劳永逸的将日本帝国用来威胁他们的海军摧毁。为此,他们甚至在中国长江以南寻找合适的海军基地,作为未来太平洋靠近中国海方向万一需要进行海军作战而作为的依托。 新大陆和旧大陆截然不同的态度,在中国国民的心中,自然引发了不同的观感。老帝国主义的虚伪,还有新帝国主义的支持。让他们似乎有了一种最简单的道德上面的判断。这也为未来中国和美国长达二十年的友好,还有在蜜月期间对美国在亚州扩张,夺取原来欧洲国家在亚洲利益行为的长期支持的基础。太平洋两面的伟大国家,在未来岁月里,似乎就想将这个巨大的大洋变成他们的内湖。中日战争是如此深刻的改变了半个世界的地缘政治。这是那帮疯狂的发动了军事政变乃至战争的日本军阀所预料不到的。但是当中美两国后来逐渐走向琉远冷淡甚至敌视的时候,这又是当初对中美两国友好关系大唱赞歌的人们所预料不到的了………………… 对于西方国家的反应,中国国内民间还有军方——尤其是军方内部,是极其不满意的。内阁和议会不能对西方国家表示强硬的态度,反而对他们的不得已的援助表示极大感谢的姿态。让他们觉得自己在前线的浴血奋战受到了出卖。联系到当时雨辰总统有些屈辱的签署了中日和约,他们高调赞美当时西方国家为和约背书的骑士精神。但是战争还是突然爆发。在军方一些激进人士的心目当中,自然认为就是他们影响了总统一直以来对国际局势的判断,牵制了他强硬的决策。最后还是不得不依靠他们这些军人来保卫这些政客的地位。在战事在激烈进行的过程中,危险的潜流仍然一刻没有停止的在运转,在等待爆发的机会。军方认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却仍然被隔绝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之外,并且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政客的做法总是和他们崇拜的偶像——雨辰总统的做法背道而驰。比如说雨辰坚决在推动对日宣战。收回东北全部权益,而他们却在倡导就地和平,恢复战前态势等等。一切似乎都在等待着一个合适的机会爆发………… 其实细细考察这场战争前前后后所有错综复杂纠缠在一起的事情,我们似乎就可以清晰的认识到。雨辰的外交,并没有因为旧大陆列强国家从原有立场的退缩而变得失败。反而是获得了空前地成功。他一直都是在耐心的,仔细的,甚至高瞻远瞩的安排着这场战争的战略环境。 近代中国,第一次在最有利的国际环境下进行了一场决战。他用步步进逼地外交举动,让日本陷入了孤立。最后不得不变得疯狂。战争爆发之后,不管西方国家再怎么打着希望两个国家互相牵制并且两败俱伤的主意,但是都不得不断绝对日本地支持,而不得不对中国提供援助。而美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