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七五章 导演,台词错了 (第1/2页)
---------.. 站在忠臣之首的唐俭,窦威,刘弘基等几名开国元勋俱都摇了摇头,似乎有些无奈,也有些嘲讽。 那些武将的举动还情有可原,但是,文臣们的行真的是不够明智了。 如今,李渊还身强体壮,依然还很强盛。他们就在李渊的眼皮子底下向太子示好,这让李渊作何感想? 若是换个残暴点的皇帝,他们此时也早已人头落地了。 而且,李世民就算再怎么说那也是秦王殿下,李渊的亲生儿子,李建成的弟弟,他们家中内部如何决定,却是他们的家事,也轮不到他们这些大臣插手。 说难听点,历朝历代也都有太子被撤换,或者在权力的斗争中失败。 不说远的汉武帝之子刘据,或有人说他是因谋反才被废了;近的废太子杨勇,那就是个铁生生的例子。 心中俱是一叹,这些文臣或许都是读书读杀了。 他们已经预见到,这些人将会在今后慢慢被替换,像他们这样的阿谀献媚之徒,留着也是个祸害。 “父皇,儿臣以不可!” 李世民在大殿之中,一脸焦急之sè的向着上边的李渊喊到。 同样跪在李世民身边的中年汉子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感动之sè,眼眸深处的认同之感更是深刻。 或许,在之前他还没有认定李世民,那这一刻李世民就是他认定的主公了。 “秦王,你有何话说?” 李渊静坐上首。不咸不淡的问了一句,似乎此事并没有带给他多大的烦恼。 同时,李渊将那些蹦跶的极其欢快的文武大臣面孔一一记在脑海之中,他自然容不得这样的大臣污了自己的眼睛。 心中冷笑一声,若不是情非得已,这些大臣怎么可能被他任用? 说起这些大臣的来,那也是件让人无奈的事。 当时。李渊与中原各大势力的霸主一般起义,以迅雷掩耳不及之势,且有李建成藏在长安城中的人马接应。迅捷无比的多下了长安城。 因事情发生的太快,天下群雄也都没有反应过来。因此,这兵家必争之地的长安就成了李家的囊中之物。 但是。这样造成的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除却在太原跟随李家起义的一些文臣武将,如唐俭,窦威,刘弘基,裴寂,高士廉,殷开山等人,大部分的官员都是长安城内前隋归附而来。 有能力且声望高的有如陈叔达,屈突通,萧瑀。封伦,杨恭仁兄弟等。 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前隋归附官员都是依靠家族或者通过其他关系,在杨广时上位,俱是一群尸位素餐之辈。 如眼前那几个跳的如此欢快的官员。就是属于这一类人。 一点想法都没有,只是见到如今太子强势,就有了依附的念头,就这样的政治觉悟,还妄想在这猛虎如林的朝堂之上站立,真是可笑。 “父皇。昔rì苏将军归降之时,儿臣就说过,彼时各位其主,归降我大唐之后,自然是一笔勾销。我们若是出尔反尔将其砍杀,那天下万民将如何看待我大唐,那些想要投靠我大唐出一臂之力的英雄豪杰,闻听此事之后,又作何感想?” 李世民头头是道的将理说出,李渊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 “陛下,微臣以苏定方不杀,难以平众将之心。” 原来,跪在李世民身旁的那中年汉子却是苏定方,也就是原窦建德手下将领。 后来,刘黑闼起义之时,被刘黑闼任命此次征唐主将,与李唐大军展开了厮杀。击退了左武卫大将军,也就是李渊的族弟李神通;之后,又击败了新近归降李唐的罗艺。 故此,才不得已让秦王李世民率军出征。 李世民大军一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刘黑闼的大军是节节败退。最后,刘黑闼兵败身亡,而苏定方则被李世民劝降。 回到长安之后,苏定方却因之前刘黑闼与李唐的征战,而闹出了一些矛盾。 先前那名王姓将领见李渊似乎被李世民的理打断,当下又跳了出来,大声的喊到,看他的样子,似乎非要杀了苏定方不可。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这名王姓将军顶着秦王的面子,都要杀掉苏定方呢? 其实,说起来也不是多大的事,而且,这事说起来还是王姓将军的过错。 原因就是因这王姓将军的族弟,在这一次的征战之中,死在了刘黑闼大军之手,刘黑闼的主将也就是苏定方。 “王将军,不知你又有何话说?” 李渊望了王姓将军一眼,不平不淡的问了一句,但是他的眼中却是闪现出不耐烦的神sè。今天之所以这么多事,也就是眼前这家伙闹出来的。 王姓将军也看出了李渊的不耐烦,当下一咬牙,硬着头皮道:“虽然秦王殿下曾经向苏定方许诺过,但是,若是因秦王殿下的一句话,就抵消了苏定方杀害我大唐多名将领的罪过,那岂不是让我大唐诸多将领心寒?rì后,又有何人敢抵死卖命?” “秦王,可有此事?” 李渊将目光望向李世民,淡淡的询问到,但是身一名大唐的最高领袖,此事的威严却是无人可及。 李世民没有李建成那种随和的xìng子,因此心中隐隐的对李渊还有些许的畏惧。故而,李渊这充满威严的眼神望来,顿时让他有些难以承受。 李渊望着李世民低着头,似乎没有话要说的样子,心中有些许的失望。 若是成儿在此,绝对能够有让他满意的手段。也不知何成儿会有那样的想法,或许如成儿所说,他渴望过那种平淡,无忧无虑的生活吧! “父皇…” 就在李渊思索之时,耳边陡然间传来一道显得干劲十足的喊声。抬头望去,却是李世民充满朝气的双眼,正炯炯的看了过来。 此刻。李世民似乎已经不再畏惧,有着无限的底气。 见此,李渊不但没有不满。心中反而相当满意,终究是他李渊的儿子,身体中流淌着与李建成同样的血液。注定不会让他失望。 “虽然苏将军杀害了那些将军,但却是情有可原…” “陛下!” 李世民正打算将理说出来,却是被身旁传来的喊声打断了他的话头。眼中闪过一道寒芒,往常表现的温文尔雅的李世民,是第一次表现出如此强烈的杀机。 李世民身上散发的杀机是如此的浓烈,以致于大殿中的诸多大臣都能够清晰的感受到。跪在李世民身旁的王姓将军感受最强烈,毕竟李世民的杀意是逼向他。 李渊再一次满意的点点头,眼中闪过赞赏之sè。 与此同时,大殿中一些看似闭着眼装作不闻不问的大臣,却是偷偷的眯着一丝细缝。查看李渊的反应。 身臣子,揣摩上位者的心思是很有必要。但是,却不能表现的太过。 如满清时的乾隆,纪晓岚与和珅三人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当时,纪晓岚才华出众。智慧无双,身文渊阁大学士,也就相当于历朝历代的宰相之位,另一个大名鼎鼎的贪官和珅也是文渊阁大学士之一。 两人是同僚,同时也是对手。 和珅贪财,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身皇帝的乾隆也就是弘历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却没有去动和珅,原因就是因纪晓岚。 纪晓岚声望太高,在百姓之间的口碑也是好的一塌糊涂。于是,乾隆这才没有去动和珅,的就是留下来对纪晓岚形成掣肘。 和珅能够走到文渊阁大学士这一步,自然也不是一个庸人。 他贪财,但是他却是有头脑。他也明白乾隆留着他的用意,所以他是尽心尽职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