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四二章 严惩jianian商 (第1/2页)
皇宫,李渊和一干文武大臣休息之后,继续下午的朝会。 李建成不在大殿之上,很多大臣都松了一口气。要知道李建成在大殿的时候,他们可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生怕李建成暴起发难,到时候连哭都没地方哭了。 “各位爱卿,可有事要禀奏!” 李渊的神情看上去倒是挺轻松的,这也难怪。大部分的事务基本上都有李建成、李世民和李秀宁这三个能干的儿女解决了,他李渊除了批阅一些奏折之外,根本就没什么要他做的事,这精气神看上去自然也不是一般的好。 “启禀陛下,二日前黄河突发大水,河南道滑州、齐州、兖州、海州等多地房屋受毁,流民浪迹于野,百姓无处安生,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滑州、齐州、兖州、海州等多地太守八百里加急上奏恳请陛下开仓赈粮,同时紧急划拨钱粮,否则时日延长,恐民心有变!” 李渊话音才落下,唐俭便站出来说了一个不是很好的消息。 黄河乃是华夏第二条长河,自远古以来即为多泥沙河流。公元前四世纪黄河下游因河水浑浊即有“浊河”之称。公元一世纪初,有人指出“河水重浊,号为一石而六斗泥”。秦汉以后泥沙有增无减。这些泥沙中的一部分堆积在下游河床上,日积月累,河床淤高,全靠堤防约束,时久形成悬河。每逢伏秋大汛,防守不力。轻则漫口决溢,重则河道改徙。 历史上,黄河流域曾经长时期作为华夏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摇篮。历史上频繁的灾害,也使黄河被称为“华夏的忧患”,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六零二年到李建成穿越那个时代算起,黄河决口将近两千次,大的迁途二十六次。平均三年有两次决口,百年有一次大改道。 可见黄河给两岸百姓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奈何古时的人很看重故土。就算是遭受黄河之灾,也不想迁移。故此,每到了七、八月黄河泛滥的时候,朝廷都要准备赈灾事宜。历朝历代都是如此。即使是李建成也无可奈何。以他一人之力。也无法改变黄河的问题。 “准奏!” 李渊大手一挥。毫不犹豫的同意了开仓赈粮的事。 李建成弄来的,已在大唐各地种植,如今大唐算是仓廪充足。根本不用为粮食的问题而烦恼了。 “只是划拨钱粮事关重大,需得有人监护,否则难免有人中饱私囊!” 赈灾的钱财数额巨大,要是没有人督查,贪污是肯定的事。就算有人督查,除非是把每一笔钱财都亲手交到难民手上,不然还是有人会贪污。不过,要是真这么干的话,估计那个督查的人累也会累死!所以,如今能做的事,就是让贪污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马周何在!” “微臣在!” 年龄还不到三十的马周从文官末尾走了出来,但是却没有多少人看不起他,要知道,这马周可是太子殿下亲自举荐的人。 “太子说你处理政事的能力很好,那这一次河南道的事就交由你来处理了。暂且任你为河南道监察使,全权负责此次赈灾事宜!” “微臣必定不会让陛下好太子殿下失望!” 马周略带兴奋的站回他的位置,如今他还不到三十的年龄,却是被委派重任,日后的前途不可限量。马周自然知道因为自己是太子殿下举荐之人,才能有如此效果。但是,对于马周来说过程怎么样并不重要,只要能为百姓做一些事就足够了。正如这一次前往河南道赈灾,惠及多个州郡数百万百姓,才是让他最高兴的事。 “启奏陛下,昨日清晨剑南道发生地震,曲州、麻州、嘉州、戎州四地受害最重,房屋多数倾塌,百姓死伤众多,多数无家可居;雅州、渊州、益州、朗州四地受害较轻,然则也有不少百姓伤亡。此八州太守八百里加急,请求陛下开仓赈粮,同时划拨钱粮,以免民心涣散。” 马周才站回去,唐俭又站出来说了一个不好的消息。 “哎,真是多事之秋!”李渊眉头微蹙,轻叹一声。“杜如晦,暂且任你为剑南道监察使,全权负责此次赈灾事宜!” “微臣遵旨!” 群臣们有些诧异了,马周是太子李建成一系的人,杜如晦是秦王李世民一系的人,李渊分别委以重任,这是有什么打算嘛? 当然,群臣们看不明白,李渊也不会回答他们。 “各位爱卿,可还有事禀奏!” 李渊大声询问着,双眼却是盯着唐俭,两个很糟糕的消息都是唐俭带来的,不知道还会不会有其他糟糕的消息。 唐俭很无奈,河南道和剑南道发生这样的事能怪我?又不是我让他发生的,不过唐俭也就心里腹诽,不敢抱怨出来。 “既然无事,那就退朝吧!” 其实,古时候的朝会还是不错的。有事就说,没事就可以退朝,哪像李建成前世的时候,不管有没事,都要到那个时间才能走。 “陛下,大事不好了…” 李渊正要转身离去,大殿之外却是传来急切的声音,无奈李渊只好停下身形,不知又是什么事,搞的这么慌张。 “陛下…” 小跑进来的宫门守卫,顾不得休息,便要开始说话,却是被李渊的喝声给打断了。 “混帐,是谁准许你带刀入殿的!身为宫门守卫,难道你不知道这一点?事情说完之后,自己去领二十杖刑。” “喏!” “什么事情让你这么慌张,成大事者当临危不乱。就算天塌下来也有高个顶着。”责罚之后李渊又轻声安慰到,上位者当恩威并施,才能让人信服。当然,也不是说想骂就骂,要责罚也要有理由,就像这个守卫持刀入殿,这就是责罚的理由。 李渊一发怒,威严尽出,一干大臣们才想起,李渊也是一个杀伐果决的主。只不过平时被李建成的狠绝给掩盖了。一念及此。许多大臣都老实了许多。 “启奏陛下,太子殿下调动十二城门校尉兵马,包围城东,将张家、徐家、刘家、许家、王家等十三家商人悉数逮捕。如今一些漏网的商人还有他们的亲属以及一些其他的商人。此时都跪在宫门外喊冤!” “嘶!” 群臣闻言俱都是倒吸一口冷气。心中震骇不已。当然。他们震惊的并不是李建成抓捕这些商人,他们震惊的是李建成调动十二城门校尉。 十二城门校尉负责长安城的防卫,职责重大无比。想要调动他们。必须有京兆尹的命令,可是,群臣们从李世民的表情上看出来,李建成并没有通过李世民就直接调动十二城门校尉。如果李建成有心造反,岂不是轻而易举的就控制长安了。 “太子抓人的理由是什么!” 李渊淡淡的询问到,对于李建成调动十二城门校尉的事根本不在乎。要是那小子真的对皇位感兴趣,他李渊都要仰天大笑了,奈何那家伙冥顽不灵,就是不接受这皇位,李渊也没办法,只能由着他了。 “启奏陛下,太子殿下以私通外族的罪名抓的人,并且当街将这些商人的罪名给宣读了出来。” “哼,这些商人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众位爱卿觉得该怎么处置他们。” “陛下,商人重利,毫无礼仪仁德之心,微臣以为当严惩,以儆效尤。”之前反对寇仲等人封王的孔仁迪站了出来,很是干脆的表达了他对这些商人的看法。当然,孔仁迪这么做,并非是为了讨好李建成。 孔仁迪为孔氏子孙,学的是儒家思想,对于商人是最为排斥的。道家、法家、杂家等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