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帝国之一朝奋起_第十二章 远交近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 远交近攻 (第1/2页)

    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

    现在摆在同治面前的极为不利的局面,内有陕甘回乱,新疆被占外有沙俄陈兵边塞大军压境只待清军进兵不利便会一鼓作气,直趋京城,再订城下之盟,则英美法意等列强也将接踵而至叩关索利,正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眼下普法两国明争暗斗,而俄国又为法之友邦,俄国是严重依赖法国的国家,虽有拿破仑时代的不快,但时过境迁如今两国又言归又好,因此本朝毫无它法只有与普鲁士交好才能稳定周边,而本朝又有大恩于美利坚,普美两国实为清国在世界之中不可替代的两个朋友,可是现在值此危急时刻,身边实在没有可以为自己排忧解难的重臣,不经意间,同治突然想起了前些时剿捻不利的曾国藩,此人现在正在湖南老家哀声叹气,皇帝想到这里便立刻传旨宣曾国藩进京。

    时间转到了1865年的2月,此时的左宗棠进军顺利,而养心殿中的同治也正在与曾国藩谈论着当今的时局。

    “老臣近日闻左宗棠在西北进京顺利,皇上可喜可贺呀!”

    “毅勇候认为当此大争之世,我朝取何策乃自处,”

    “老臣以为交好泰西,演练士卒,内修政事与民休息,如能做到以上各项则足以保社稷矣。”

    同治看了看曾文正(当然现在他还没死文正二字是不能出口的),“毅勇侯认为当今陕甘新疆之乱的症结所在乃是为何”

    “老臣以为是当地官员自行其是,残暴待民,致使官逼民反,”

    “这只是其中一点”,同治皇帝纠正着他的话。

    “皇上难道还认为另有隐情吗”

    “幕后指使者很可能是沙皇俄国,其从康熙年间一直到现在一直与我朝纠缠不清,不断在边境制造事端,收降纳叛,在圣祖剿灭噶尔丹之乱时俄国就多方阻挠,而且其狼子野心世人皆知,其国创建之初只有区区数百里,不到一百年其国土就扩张了一百倍,足可见其贪婪成性,及至明末乃与我邦接壤,直到今时终成我朝心腹大患,朕以为欲一劳永逸解决西北俄事,必痛下决心,效汉武之遗策,逐俄于万里之外,使其永绝东进我邦之念!”

    “老臣以为,俄夷势大,不宜速取,宜当缓图,眼下应偃兵息武,不向俄夷开衅,保国土不失,如外夷来攻,我宜采逆来顺受之法,不与其交火,任其开价,我方可逐一争取以使国威不再受损,则我示外夷以仁,则外夷必报之以义,如此,则中外无事,天下太平。”

    同治看着说得饶有兴趣的曾国藩,真不忍心打断他,待其说完,同治轻咳一声质疑曾国藩:“若左宗棠平定了西北之乱而俄夷也欲侵入伊犁,我朝计将安出。”

    曾国藩想了一下:“那我朝宜派人与其谈判使其自动退出我朝疆土,”

    “曾爱卿1862年俄占领我关外大片领土,我朝向俄索要领土成功否”

    曾国藩默然不语良久。

    “朕以为,我朝可与英法媾和,英法所为者通商之利也,而俄夷则不同,俄人既在北部不断蚕食我疆土,又要争得与英法同等在华利益,其胃口大到我朝满足不了的地步,因此朕以为对俄人只有采取雷霆之手段,使其永绝东进之念,亦绝泰西诸国欲效仿耳。”

    “老臣虽感同圣上所想,但如此用兵开衅,国力不支,民生敝乏,财用亦不可支,如真开衅不断,宇内盗者四起,而英法又环顾海上,泰西其余诸国又寻衅伺机而动,一旦战事久拖不绝则我朝恐不复完卵,陛下之圣名恐遗后世讥,”曾国藩不肯认同的回敬了年轻的同治一顿,同治心说这老家伙还挺能说的,真的还有点说不过他,沉默了许久,同治接着问:“毅勇侯令郎今年有26了吧,曾不快的脸上终于有了些喜色,“犬子今年的确20有6了,现在在跟着几位英夷学着英语呢,臣替犬子谢过皇上挂念,”

    “朕想让令郎过些时日在总理衙门任职,多跟恭亲王学学涉外的事务,以后与外夷交涉的事情,还得有令郎这样的青年才俊”。

    “臣替犬子先行谢过皇上垂倾,微臣一定把皇上的用意转告犬子,让他更好的效忠圣上,为大清国多办事。”

    同治打了一个哈欠,曾见皇上已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