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到达太原 (第2/2页)
人又不见了踪影,也不知道是否昨夜已经下了火车。翻身看了一下耗子,那厮竟真的在四仰八叉的睡着,嘴角的口水已经流到了肩膀上。我伸腿下去踹了他两脚,那家伙悠悠的醒来,瞥了我一眼,埋怨到:“咋了老张?你他娘的太不仗义了,我正做梦娶媳妇呢。”下铺老张早已经起来洗刷完毕了,现在正坐在床上色迷迷的盯着年丽芳。 我翻身下床,到卫生间洗刷了一下,卫生间里看不到有什么血迹,看来昨晚卫生间已被连夜清理干净。回去之后,我坐在老潘的床上看窗外的景色,此时火车已经驶过了太行山,进入山西境内,黄土高原的景观已经展现了出来。茫茫的黄土,纵横的沟壑,一片巍巍壮观。黄土高原作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淀区,它东起太行山以西、西至青海省日月山,南至秦岭、北接长城,面积达四十多万平方千米。整个高原除少数石质山地之外,其余绝大部分都覆盖着厚厚的黄土层,有的土层深度甚至达一百多米,植被稀少,风沙强烈,这也直接造成了黄土高原区域的人们就地取材,直接挖窑洞而居的这种生活方式。在这种壮观的天地之间,人会感觉自己特别的渺小,仿佛天地一浮游,沧海之一粟,火车在高原的沟壑中行驶,像一只在泥土中艰难前进的蚯蚓,半天也跑不出多远去。 此时耗子也跳下了床,望着窗外那苍茫的景色对我说到:“这地儿看着就不带个富裕样儿,除了土还是土,喘口气都能带进二两沙,咱来这能行吗?”我对耗子说:“你别看它现在这个样子,这里可是咱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新石器时代的代表半坡文明,就是起源于这黄土高原区域,后来华夏族的始祖黄帝,也是发源于这儿。相传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还是一片水草丰腴、土地肥沃的富庶之地,但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好大喜功,兴建宫殿,大兴土木,导致周围山上的树木都被砍伐光了,后来才渐渐的形成了黄土高原。当然这只是个传说,黄土高原的形成少说也有几十万年的时间了,不可能是秦汉以后才出现,但也从侧面说明当时这一地区的自然环境要比现在好很多。”年丽芳听我刚才说的这些话,立刻对我刮目相看,跟我说到:“大兄弟,想不到你还这么有文化,俺从小就喜欢文化人,感觉和你们这样的人在一起连俺也脱胎换骨了。”我听她这么跟我说,忍不住心里发虚,赶紧说到:“没有、没有,我比起这位老哥来,那就差远了,简直天壤之别。你要喜欢文化人,那就喜欢他吧。”说着我用手指了指老潘。
老潘见我奉承了他两句,并且给他牵线搭桥,顿时眼里含泪、感激涕零,对我的大恩大德牢记心头、没齿难忘。同时他也不忘了在年丽芳面前再给自己美言几句“张同志话说的虽然有些夸张,但也基本属实,本人虽没上过几天学,但家庭也算作书香门第,从小四书五经早晚诵读……”我见老张又开始吹嘘、卖弄,感觉实在听不下去了,于是溜达到外面,活动一下筋骨。 望着窗外不断远去的风景,我的心里这时也泛起了无限的思绪。这次从决定和耗子一起倒腾古玩到出发,前后不过三四天的时间,也不知道这个决定是否太鲁莽,但愿最后能有一个好的结果,既过上了自己一直向往的生活,又能使家里父母放心,不至于觉得自已有个不争气的儿子。 突突的汽笛声将我从思绪中拽回了现实,乘务员在车厢头喊了几声“马上就要到太原了,请旅客们收拾一下自己的东西,整理一下床铺,过会等车进站停稳后,按次序下车,不要拥挤。”我抖擞精神、振奋信心,望着那逐渐放大的城市,握紧拳头,心中喊道:“一定要混出个样儿来!” 回到床铺那儿,发现老潘仿佛年轻了几岁一般,面色红润、精神焕发,在那和年丽芳聊的正欢,头顶那几缕遮挡秃头的头发因为太激动,不时被甩到一边去,从侧面耷拉下来,逗得年丽芳笑的更欢。见我回来,老潘赶紧对我说:“张同志,你回来的正好,我和犇子已经和丽芳商量好了,咱们下车后跟着她去她外甥家,反正咱人生地不熟,正好找一个当地的向导带一下咱,也不远,就在古交市的马兰镇,并且借此机会咱也感受一下这晋中的婚礼。”我见他们一定下了计划,也不便多说,况且我也不知道要到哪去倒腾古家具,于是也点头同意。 十几分钟后,我们下了火车,拖带着行李,搭上了开往古交市的长途汽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