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古祛吐部 (第2/2页)
原来在四十多年前,古祛吐部突然来了一位汉族的“黄裳仙人”,不知为了什么缘故,就要住在古祛吐部不走了,还要教部众学习汉家的耕读礼仪。当时还是地道蛮夷的古祛吐部哪里愿意?哄起来就要活吃了这个黄裳仙人。谁知道黄裳仙人真的是神仙,手中法术神妙,整个部族所有的勇士加起来,也没法靠近仙人身前三步之内,更不用说活吃人家了。 东夷的夷人部族没有一千也有八百,很多部族中都有巫祝妖神护佑,偏偏这个古祛吐部,虽然有数百勇士,却没有巫祝妖神青睐。这时见了黄裳仙人手段,族中很多人便甘心拜服,要尊这仙人为部族的守护神。 黄裳仙人和蔼亲切,也不横加逼迫,只是在部族外的一处洞府居住下来,着愿意信奉他的部众按时礼拜听教。期间部族遭遇几次战争、饥荒的困境,黄裳仙人都不吝出手,帮助安然度过,于是几年下来,古祛吐部已经心甘情愿地认了黄裳仙人为本族守护,全族人也都跟着仙人,学起了耕读礼法,不再过那劫掠、食人的野蛮生活了。 由于有了黄裳仙人的庇佑,古祛吐部更加壮大。古祛吐部世代占据着东夷西北这一角,像湖山小岭附近的藕塘镇和附属村庄,原本都是他们的固定劫掠对象。如今古祛吐部转了性子,不但自己不侵扰湖山小岭,甚至碰到要渡裕河去劫掠的其他部族,也会主动挡下,所以如文山里这些村庄,能在这几十年平静中建立、发展起来,其实还是暗中得了古祛吐部的庇护。 可是从来好景不能长久。黄裳仙人在古祛吐部住了三十多年,忽然有一天传话给部众,说自己此间事毕,到了该离去的时候了,然后就仙踪渺然,再也不见。部众虽然心中动荡,但三十多年接受仙人汉家文化教习,一辈人也多的时光,早已不是懵懂蛮夷,还把仙人当成巫祝妖神那般迷信。
古祛吐部知道汉人的仙人和蛮夷的巫祝妖神不一样,于是也不觉得黄裳仙人的离去是背信弃义的行为。而且部族凭着仙人所传耕作、水利技术,食物大大丰富;附近的蛮夷部族,几十年来跟古祛吐部争斗,在黄裳仙人手下吃了无数苦头,也早已不敢来寻衅,所以即便没了黄裳仙人,古祛吐部的生活还是一天比一天好,部众也一直感念仙人恩德,不敢违背仙人教导。 直到不久前,临近的长廉部不知怎么得了一头妖神庇佑,便横扫这东夷西北角,到了古祛吐部门口,竟也不再惧怕,悍然进犯。古祛吐部早已没有了仙人庇护,所以族中勇士虽多,但还是不敌长廉部,被擒杀大半,只逃出这几百残众,借着地形熟悉偷偷渡过裕河,想求汉人村庄收留,结果…… 夷地多水,裕河也是幅面近半里、支岔无数的中型河流,而且汛期一到,也会泛滥,洋洋洒洒,并不易渡。所以文山里和古祛吐部虽然号称位于西岸、东岸,其实离河道还很远,平时也不会轻易渡河。古祛吐部习了汉家文化,还没来得及跟西岸的文山里等村庄交流,就碰上这等变故,被汉人抵触,也是没有办法。 可是自家丢了本族传承,学了你家文化,还替你家做屏障,筑起血rou长城挡下同族刀斧,这等恩情也不浅了;结果遭遇窘迫,你家却毫不援手,这事儿搁谁身上谁能好受?虽然古祛吐部的变化文山里并不知情,但部众心中这种不平,还是难以消除。刚才那个猎户打扮的汉子,用蛮语叫唤了些什么,赵钱也约略能猜到了。 果然,帐篷中人分两伙,争辩了一会儿后,虽然是三个老者这边占了上风,但几个不服气的汉子还是嘟囔道:“大长老跟我们说这些没有用,我们都是愿意听从仙人教诲,讲道理的。可眼见这几百家口就要饿死了,外头那许多人的怨怼,大长老可也能消除?——汉家村庄倒是无辜,可我们古祛吐部就该覆灭么?等到了生死关头,这两百勇士要做什么,谁也弹压不住!” 这话一出帐篷里再次安静下来,而且这回的安静堪称死寂了。古祛吐部算是被逼到了绝路上,生死关头做出什么来都不稀奇。可赵钱身为文山里土地,如今因赚人计划也受着附近其他几个村庄的香火,看这情形怎能袖手不管? “不好意思了各位,虽然你们也很可怜,但我职责在身,不论有什么苦衷,也是不能让你们伤害我的子民的。”赵钱于是在心里念道。却突然灵光一闪,一条妙计蹦了出来,随即挑起嘴角轻笑:“不过嘛,如果有法子一举两得,三家收益,岂不是更妙?”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