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一章 东祁弟子多跋扈 (第1/2页)
(昨天停电,今天先三更小补一下~这是第一更) 月朗星稀。 初春的夜晚风凉露重,人们早早地便回到家里,紧闭门窗准备睡觉。这几天的藕塘镇不甚安泰,几家大户闹了“妖鬼”,却又有东祈仙山的仙人前来捉鬼降妖,弄得满城风雨。这样一入夜,更没人敢在外面走动,藕塘镇青石板铺就的大街小巷里一片幽深寂静,在月光下安然如梦。 赵钱一身青色儒服,沾了些许露气。腰间云螭纹的仙籍腰牌晶莹润泽,坤宝囊沉沉而坠。他走进了镇中一间小庙。 这庙里供奉的是原浮梁城隍虞思龙。小庙只是一间房屋大小,正中白石基台上立着一尊虞思龙的高大坐像:一张黑脸,穿着地官袍服,还有地官那标志性的高高官帽。这雕像是石制,比虞思龙一人半高的实际大小还要大上一圈,端坐那里持着笏板,倒真有几分威严神圣的味道。不过这小庙的地面如今有些脏乱,雕像前的神案上也落着一层灰,明显好几天没人来过了。 大衍洲的神仙信仰确实脆弱,尤其在这种越大的城、镇中,百姓眼界开阔,越不容易轻信、笃信神仙。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大衍洲的神仙,是真实存在的。——听起来好像很矛盾?怎么神仙存在,却反倒不信神仙了? 但事实就是如此。信仰之类,本就源于神秘,源于对未知的恐惧。神仙能够呼风唤雨飞天遁地,老百姓看一回觉得神奇,可要是天天看神仙在脑袋顶上飞来飞去,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 大衍洲神仙多,而像刘老六那种在修真界混不下去,回红尘里冒充神仙的低阶修士更是数不胜数。文山里那样的小地方还闭目塞听一些,如浮梁城、藕塘镇这样的大城镇,更是真修士假神仙三天两头街头乱窜,百姓们对神仙的神妙奇迹已经有了免疫力,光靠几手超自然把戏已经不可能赢得子民了。 所以在浮梁城、藕塘镇这种大地方,想赢得子民信仰,必须给老百姓带来实际的好处才行。藕塘镇拜着城隍,但闹起妖鬼来城隍不管用,却是赵钱这个土地和几个东祈仙山的仙人在管事儿,老百姓自然更愿意信管事儿的。这小小的城隍庙,便香火冷淡下来。 至于这小城隍庙中居然供着虞思龙的雕像,也是无奈之举。像虞思龙这种仙官,在本城没有香火,只好向外而求。但距离太远的话,香火祭气产生出来他也吸收不到,又没有如子母阵那样的东西来收集,所以他培育子民,就不能如赵钱那般神秘,而必须向子民彰显自己,提供画像、雕塑等供子民拜祭。 百姓对着仙官画像、雕塑拜祭,祈祷之时心中有仙官形象,所产生的香火祭气便会“有主”,自动寻到与这形象相符的仙官那里去,相当于凭空有了青蝉老祖子母阵的效果。这样听起来似乎很方便,但其实隐患也不少。在地球时百姓们觉得那寺庙里的雕塑、佛像颇有神圣气息,那是因为真正的神圣他们从来见不到;而在大衍洲真正的神圣、奇迹都能亲眼见到,神仙显灵、妖鬼显形,有时天兵天将下凡都能见到,谁还会稀罕几尊塑像? 反而因为这些雕塑、画像,仙官的神秘感彻底消失,百姓觉得你坐在庙里,好像就是在庙里,那种无处不在、监察一地的感觉就没有了。这些微妙感觉,说不得清楚;但信仰之类的事,从来就是靠这些微妙感觉维持。赵钱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宁可用青蝉老祖的子母阵收集祭气,也从不向百姓展露形象。 而且像那种“有主”的祭气,只占单纯祭气的很少一部分,所以立雕像收集祭气,大部分祭气其实都浪费了。赵钱是村里出来的苦孩子,那般浪费可舍不得。 “若是没有罗榕捣乱,这个庙里如今祭拜的,只怕已经是我的神主了。”于是他踱进庙门,拿手指抚了一下神案上的灰尘:“不过虞思龙的失败也给我提了个醒儿:这香火祭气培育不易,破坏起来却容易得很啊!今后赚人,地盘越来越大,城镇村庄越来越多,可不能像他似的,立起了庙宇就不管。像藕塘镇这样的大地方,得时常有人镇守照看才行。否则一个游方术士,就可能大大扰乱祭气。所以—— “人手!我需要人手!” 他捏着拳头在心里喃喃两句,随即掏出敲山杖来点在虞思龙的雕像上,便见那雕像如火中蜡像一般迅速融化,变成了一滩石汁,盖在白石基台上,继而凝为一体。 “这里已经没你什么事儿了,虞思龙。过不了多久,这城隍庙,就会变成我的土地庙!” 赵钱正在毁掉虞思龙的雕像,忽然察觉身后多了几个人,且有一个语带戏谑的中年男子声音忽然响起,说道:“这位想必就是文山里社神赵钱赵大人了。怎么,觊觎这城隍庙不成,便拿雕像出气吗?哈哈哈——” “呵呵——”“呵哈哈——” 那几个人都笑出声来。赵钱回身,见五个身着东祈仙山青布内门弟子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