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帝国时代的来临 (第2/2页)
子高领江东封国,江淮、江东等郡县皆由关东系和老秦贵族控制。 王翦率军镇戍江东,一边辅佐公子高稳定江东郡县,一边率军剿杀楚国余孽。 麃公率军镇戍两淮,辅佐楚侯公子昌。 méng武率军镇戍山东,辅佐齐侯公子骧。 十二月,秦王政令告天下,中土一统,举国同庆。 秦王政二十六年,正月,大秦吞并天下,举行统一大典。 “王”更号为“皇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 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废除溢法,自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乃至万世,传之无穷。 始皇帝采纳五德始终说,以周为火德,秦代周,为水德。改历法,以十月为岁首。衣服、旌旄、节旗皆尚黑。 当咸阳沉浸在喜庆之中的时候,从南到北却传来不好的声音。 匈奴人再攻河西大月氏,北地也遭到了匈奴人的掳掠,燕人反攻,辽西再燃战火。 迁徙关东富豪一事一直进行的不顺利,尤其山东、两淮地区,xiǎo股叛luàn此起彼伏。今冬沂山周边的胶东、琅琊再起叛luàn,两淮的淮阴、高邮也发生叛luàn。 江东刚刚开始迁徙富豪,叛luàn随即爆发,而藏匿在会稽郡南部山林中的关东贵族联合百越诸族频繁袭击郡县,楚国残军也纠集闽越、东越人反攻江东,一时间江东局势异常紧张。 丞相隗状、王绾、御史大夫冯劫等公卿大臣联名上奏,恳请始皇帝以统一大业为重,在遥远的边疆地区加设封国。 按照大臣们的设想,西北疆要设一个封国,东北疆要设一个封国,山东和两淮要再设两个封国,江东、江南也要再设两个封国,甚至有大臣建议在巴蜀的西南蛮荒之地也要建一个封国。 面对潮水一般涌来的分封之议,始皇帝有些招架不住。如果仅仅是外廷大臣们要求分封还好对付一点,现在就连内廷的众多亲信大臣也极力劝谏始皇帝加建封国,始皇帝就感觉形势失控了。 紧接着,大臣们再度联名上奏,恳求始皇帝修改爵秩等级制度。 中土统一了,中土之主的封号是“皇帝”,那么爵秩等级制度肯定要改。皇帝之下,理所当然是王爵,王下面是公爵,公爵之下才是二十等军功爵。 这个要求合情合理。封国之主的封号应该是“王”,这样才能体现一方诸侯的身份。如此一来水涨船高,功勋卓著的功臣们的爵位就能从“列侯爵”上升到公爵。过去封君的最高爵位就是侯爵,现在由侯爵升到公爵,其衍生的权力和财富自然要增加,这才是公卿大臣们的目的,他们要在统一后的权力和财富中攫取更多。
然而,假如始皇帝同意加建封国,同意修改爵秩等级制度,实际上意味着他在“分封”一事上的让步。 历史上始皇帝在统一之初,以铁腕镇制功臣,强行把分封之议压制了下去,而伴随着这一举措的就是遏制和打击功臣,把王翦、méng武、王贲、羌廆、杨端和、冯毋择、李信这些功勋卓著的大将的兵权统统剥夺了,无论年纪大xiǎo,一律赶出朝堂,赶出军队。 看看历史上的大秦南征,其统率竟然是一直名不见经传的屠睢、任嚣之流,而几年后的北伐,其统率竟然是méng恬,由此可以推测一下,王翦、méng武、王贲、杨端和这些在统一大战中建下显赫功勋的将军们都去哪了。尤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十二年后秦王政死了,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大luàn,这时候出来力挽狂澜的竟然是章邯,而章邯之前从未在历史记载中出现,那么不得不问一下,王翦、羌廆等人当时在哪?假如他们年纪大了,都死了,那王贲、李信这些人应该还在吧?为什么他们自大秦统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历史记载中? 始皇帝肯定把这批功臣们镇压了,至于是解甲归田还是血腥诛杀,那就不得而知了。总而言之一句话,统一大战中的功臣们不可能在十二年里全部死光了,一大批功勋卓著者总能活下来几个,但既然在大秦生死存亡之刻,由章邯、王离出来力挽狂澜,那只能说明这些功臣们都死了,都死在始皇帝发动的政治风暴之中。 今日形势和历史上的形势不一样,今日大秦有功勋卓著的太子扶苏,有声名显赫的公子宝鼎等宗室和外戚大臣,这在历史上都是没有的政治势力,所以始皇帝不可能像历史上一样,以自己的铁腕强行镇制功臣们,摧毁分封之议。 始皇帝必须在分封上让步,别无选择。 深夜,御书房。 始皇帝非常疲惫,斜躺在火盆边,默默地凝神沉思。 宝鼎坐在案几旁边,不停地翻阅着文卷。 “没有想到,你和朕一样,竟也成了众矢之的。”始皇帝叹了口气,摇头苦笑。 宝鼎略略皱眉,把文卷推到一边,也坐到了火盆边上。 始皇帝死守分封的大mén,但宝鼎联合贵族们硬是推开了这扇大mén,虽然这扇大mén目前的开度非常有限,然而,分封大潮呼啸而来,始皇帝和宝鼎即便联手抵御,也无法让这扇大mén保持原有的开度了。 “你这位太傅现在可是处在风口làng尖上。”始皇帝看到宝鼎眼里掠过一丝恼怒之色,不禁揶揄道,“稍不xiǎo心,恐怕有灭顶之灾啊。” 始皇帝原先一直对宝鼎颇有怨言,毕竟当初是他bi迫咸阳宫打开了分封之mén,他无法相信宝鼎的诺言,现在他倒是相信宝鼎的确是在坚持自己的政治理念了,因为朝堂上公开反对加建封国的大臣就是以公子宝鼎为首,假如没有公子宝鼎的坚决反对,始皇帝认为自己已经妥协了。 “我说过,该出手的时候就得出手。”宝鼎神色冷峻地说道,“王翦、麃公的年纪都大了,做什么事都力求稳妥,但两淮和江东在目前局面下,过份稳妥就是软弱,就会助长叛逆的嚣张气焰,所以必须换两个人去镇戍两淮和江东,血腥镇压,绝不姑息。” “王翦和麃公都是功勋卓著的上将军,这时候把他们一起调回京城,未必合适。” 始皇帝显然不愿意在此刻把两位老将军一起调回京城。 “西北疆局势紧张,让王翦去主持西北疆军事,让麃公镇戍北地,这个理由足够了。” 始皇帝考虑了一下,微微点头,“朕认为,把王贲调去镇戍东北疆,让他远征辽东最为合适。王翦和麃公调离,王贲则去镇戍东北疆,那谁去镇戍两淮和江东?” “从北疆调人。”宝鼎说道,“让司马尚去两淮,让司马断去江东。” “司马尚?”始皇帝没想到宝鼎要把司马尚放到两淮,颇感惊讶。 “我已经控制了代北,司马尚没有必要再留在北疆了。他应该得到重用,让关东人看一看,我大秦并不亏待降将,只要你给大秦建功,一样可以封侯拜将。” 始皇帝想了片刻,露出一丝笑容,“山东那边呢?” “让méng武镇戍上郡。”宝鼎毫不犹豫地说道,“冯毋择和李信随王贲去远征辽东,镇戍东北疆,互为牵制。” “谁代替méng武、冯毋择镇戍山东?” “从中枢调人吧。”宝鼎断用力一挥手,“这一次,中枢要动一动了,很多人在这个位置上坐得太久,有些忘乎所以了。” = 享受阅读乐趣,尽在吾网,是我们唯一的域名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