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汉记_第三十章 天牢救人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章 天牢救人 (第1/2页)

    刘彻听了董仲舒的话后,决定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可是刘彻刚刚登基,所有的事情都是窦太后在后面cao纵,刘彻知道窦太后一直信奉黄老之说,所以如果要实行新政那是困难重重,刘彻独自一人凭栏远眺,深叹一口气,心道:“皇上虽是九五之尊,可是许多时候只是个傀儡而已。”李思汉做了李广的助手后,在宫里带刀巡视,看到皇上一人在深思,走了过去道:“陛下。”刘彻回过头来看到是李思汉便道:“李思汉啊,朕还要多谢你推荐董仲舒,听了他《天人三策》后,我心中的问题都茅舍顿开。”

    “皇上既然茅舍顿开,为什么还在此忧愁不断?”

    “李思汉,你是哪里人氏?”

    李思汉心里一惊,难道皇上知道我是二千年后的人。但心里细想估计皇上就是随便一问,随即道:“陛下,我是上郡人氏,跟李将军在上郡相遇的。”

    “哦,好啊,做个百姓好啊。无忧无虑。吃饱穿暖就行。”

    “陛下,百姓是不是无忧无虑全在于你。如果是一个暴君治理国家,兵荒马乱,百姓连自己的生死都无法决定,何谈无忧无虑?”

    刘彻听到这话回头望了李思汉一眼,道:“你说的很对,可是有的事情我也有心无力。你知道,现在的大权都掌握在老太太的手里,有谋略却无法变成现实。”

    “陛下,治国之道臣是不懂,不过臣听过一个故事。叫温水煮青蛙,如果你将一个青蛙放在一个热水里,它便会立即跳出来,可是如果你将青蛙放在冷水里,下面用火慢慢的烧,青蛙会慢慢的适应水的温度,等到它感觉水太热的时候,已经无法跳出来,只有被烫死。”

    “你是说朕是青蛙?”

    “臣不敢,臣只是打个比方,陛下现在如果想实行新政,不如就像煮青蛙一样,慢慢实行,等到新政深入人心,别人想反对已经来不及了。”

    刘彻想了会道:“想不到你李思汉还是个有谋略的人,这个主意不错。”

    “陛下,真正伟大的君主要善于忍耐,在长期的忍耐中,不丢失目标,不放纵自己。”

    “我第一次见你,就感觉到你不是个平凡的人。”

    “陛下过奖了,陛下没有其他事,臣去巡逻了。”

    “嗯。”李思汉走后,刘彻看着他的背影,知道在自己的一生中,这个人将必定得到重用。

    刘彻晚上到了窦太后的长乐宫,面见太后道:“皇孙给太皇太后请安。”

    “哦是刘彻来了,快请起,这么晚了有什么事?”

    “奶奶,孙儿有一事禀告。”

    “说。”

    “孙儿想封赵绾为御史大夫,不知道奶奶同意不同意?”

    “就是那个儒学大师赵绾,嗯,此人是有点才能,既然皇上看好他,有何不可。再说我一个瞎老太太只喜欢逗逗蛐蛐,其他的事我也不想管了,皇上可以自己决断。”

    刘彻一听,没想到窦太后这么容易就同意了,还让自己以后自己决断,心中窃喜道:“多谢奶奶,奶奶很晚了,还是早点休息。孙儿先告退了。”

    “嗯,好,你去吧。”

    刘彻回到未央宫,心想老太太虽说很保守,紧紧把着权利,可是从今日看出老太太已经对权利有所疲惫,所以才还政与我,我可以大干一场,想到这,刘彻兴奋不已,立即宣赵绾,王臧觐见,共同商议大事。

    刘彻的这一举动都在瞎老太太的心里,虽然她瞎了,可是心里比谁都明镜。他知道现在的皇上想大干一番,不如就让他好好地学习处理政事,没有失败哪有成功,没有失败又怎么会让人变的成熟。

    刘彻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其实他还是个雏鹰,老太太放手让他飞,可是却在他的脚下栓了根绳子,老太太在一头拉着,不让他飞的太高。飞的越高,跌的越重。老太太的心里知道刘彻信奉儒学,就看刘彻做到什么地步,如果只是提升两个儒生的官位,老太太倒不介意,可是如果有出格的事情,老太太还是一手控制。刘彻毕竟年轻,没有想到更深层,只以为老太太已经放手让他高飞,却不知道绳子已经栓好,只等他往下跌。

    刘彻过了几天封田汾为丞相,王臧为郎中令,这两人都是推行儒学的,老太太还是一句话不说,刘彻这下就更加放心的改革起来。这可就苦了那些推行黄老之学的官吏,贬职的贬职,调任的调任,这些人天天到老太太那里告状,他们不敢告皇上的状,告谁了,告赵绾,王臧的状,田汾他们也不敢告,为什么?因为田汾是刘彻的亲舅舅。

    刘彻的劲头越来越大,开始实行‘易服色,改正朔,建明堂’政策,什么意思了?就像董仲舒说的建立纲常,丞相衣服是什么颜色,郎中令是什么颜色,以前这个都是乱穿,郎中令穿的比丞相还时髦,这到时真的,窦婴为丞相时,所有的俸禄都去接济穷人了,家里就没钱了,所以衣服也就比较破。现在不同了,现在你郎中令穿什么样的衣服,朝廷给你规定好了,戴什么样的头饰,朝廷也规定好了。刘彻就是希望建立一个有礼仪制度的国家,不再是什么章法都没有,这些就不在这里追叙。毕竟本文是小说,不是历史课本。更没有能力写的像《王立群读史记》那样。

    刘彻的制度还是继续照常执行,刘彻自己也有点得意洋洋,可是老太太那边每天都是哭声震天,那些黄老之说的臣官们每天都要到窦太后那闹一通。老太太也坐不住了,干脆到甘泉宫养生去了。可是就在这段时间却出现了一件事。

    淮南王刘安一直都有谋反之心,他就派她的女儿刘陵在朝廷里卧底。那个时候女人也没有什么三从四德之说,所以刘陵就老的也睡,小的也睡,真是人尽可夫。刘安是个有文采之人,写了一本书《淮南子》又叫《淮南鸿烈》,刘安写着写吧,偏偏让刘陵将这本书送给窦太后,刘安为什么要将这本书送给窦太后了?因为这本书的主题思想就是黄老之说。而偏偏这个时候刘彻做出了一个愚蠢的决定,刘彻每遇到大事还是要先向老太太禀告一声,赵绾和王臧看老太太不再干预朝政,便建议刘彻以后遇到什么事不再经过太后,刘彻居然也同意了,就是提前亲政。

    太后这一听,这不是要丢下我不管吗?立即赶到未央宫,随便安了个贪污的罪名将赵绾王臧关了起来,刘彻也是一头冷汗,这个瞎眼窦太后可是有权利废他的。搞得不好连皇上都做不成。赵绾,王臧下狱后,皇上花尽了心思,想饶他们一命,可是老太太说什么都不同意。儒家好不容易占了上风,却又被黄老之说踩在脚下。

    李思汉和李广在一颗圆月下饮酒,聊起朝廷的事情,李思汉叹息道:“陛下年轻,必有一劫,不过你放心这一劫虽然让陛下失去两个忠臣,却也让陛下真正的成长起来,成为一位伟大的君主。”

    “哦。”李广吃惊道,“你怎么知道赵大夫和王郎中必定会人头落地,或许还有机会。你别忘记了还有个田汾诡计多端。大家都是儒生,我想会想尽办法去救他们两个。”

    “田汾就好像一头老鼠,哪里有吃的就往哪钻,在这个节骨眼上,他是不会去救的,正因为他自己也是儒生,老太太之所以这次迅速的打压皇上的新政,针对的就是儒生。田汾求自保都来不及,怎么还会去救他们。”

    “说的也有道理,哎,国家又失去两位忠臣。可惜,可惜。”

    “历史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