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名将流_第二卷 第十章 袁氏将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 第十章 袁氏将起 (第2/2页)

了一千万石的粮食,够将近一百万人吃一年了!

    粮食问题得到解决,刘炎终于有时间考虑军队的问题了。

    黄巾乱平后,商路渐通,刘炎又通过张世平和苏双,在幽、并两州购的一万多匹战马。

    刘炎总结前面与黄巾战斗时的得失,发现弩车兵和弓箭兵纯粹就是炮架子,放完弓箭和弩箭,基本上就只能站到那里看了。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考虑了几个月,他决定进行了一个大胆的改进,那就是兵种混合。

    第一批进行混合改进的是骑兵:

    首先,所有骑兵都配上弓箭,让他们具备远程攻击能力。

    然后,也不分刀骑和枪骑了,直接所有骑兵都配上斩马刀和长枪。

    平时手握长枪,背上背弓,马鞍的后面左右各固定斩马刀一把,和弓箭一筒。

    远距离用弓箭,中距离看情况可投枪,也可持枪冲锋,近距离可用枪,也可用刀。

    第一批进行混合改进的是弩车,粮车会慢慢配齐,弩车也不再当粮车使用,刘炎将弩车直接改进成冲车:

    首先两边直接竖起挡板,前面也固定一个带大圆洞的挡板,做弩车用时,弩箭可直接从圆洞射出。做冲车用时,直接将中间夹板固定在上方,形成一个长方形箱体。

    然后,在前面挡板固定三排一米长的尖刺,可直接推车撞向骑兵集群。

    每个冲车都配一伍士兵,每人配长枪一把,弓箭一套,投枪五把。

    这样远距离用强弩,中距离用弓箭和投枪,短距离用长枪,任何距离皆可作战。

    如此重大的改进,刘炎自是要招手下一众亲信商讨一番。

    这骑兵的想法倒是没什么说的,大家都一致同意,配齐刀、枪、弓,加紧训练就可以了。

    对这个冲车,大家却是意见多多,刘炎根据大家的意见又改进了一下:前面挡板直接加厚,上面开二十五个圆洞,直接将投枪枪头朝外插在洞里。

    平时就是冲车状态,前挡板直接卡在前面。做弩车用时,将前挡板卡子一松,放一边就行了。

    要投枪时,直接将投枪从圆洞里拔出来投,要做冲车时,直接再固定回去,这前挡板上下左右共四个卡子,五个人配合,一人扶住,四人上卡,瞬间就装好了。

    弩车送去广昌改造,骑兵的武器则陆续从广昌送来。

    又是一个月过去,到中平二年六月,骑兵已经配备整齐,刘炎下令颜良、文丑开始cao练。

    这时东西两边的商区已经建好,刘炎又令平民开始建东西两面的军营。

    又是一个月过去,东西两边的军营也建好了,期间又来了五万平民,平民数量已达将近三十万。

    现在就剩下城墙的修建了,两个月的时间,北面的城墙基本建好。只见十米高,五米厚,十里宽的城墙,像一座小型山脉一样矗立在那里,给人nongnong的厚重感和压迫感。

    三十万平民并不适合全部去帮忙建城墙,刘炎想了想,干脆将广昌制军服,软甲,轻甲、军帐,运粮车的熟手都招来元氏,擅长制造盔甲的王老和擅长制造器械的胡老也招了过来,直接在元氏城南城建立了一个辎重制造坊,分十万平民出来配合他们制造这些技术含量不高的辎重。

    这样,广昌就变成了纯制造兵器,一些杂活全部安排到元氏来做,即提高了效率,又让元氏的这些平民有事可做。

    到九月份,又来十万平民、十万新兵,城墙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此时,正是小麦要下种的季节,刘炎下令,凡是愿耕地的平民,都可申请土地,全部按朝廷规定三十税一。

    这些平民都是农民出身,想种地的自然占多数,常山的土地又多的是,于是,二十五万左右的平民选择了种地。

    剩下的十五万左右平民或许熟悉了制造技能,没有选择去种地,而是留在元氏城。

    到十月份,又来五万平民,此时参与元氏县城建设的平民和新兵都不下二十万了。正好南面城墙也已经建好了,人员又比较充足,刘炎干脆下令东西两面城墙同时开工。

    眼看着一座大城就要在自己手里建成,刘炎激动的不行了,几乎天天跑去现场督促。

    在刘炎的督促下,建城墙的速度明显加快,望着一天天延伸的城墙,他心中激动不已,这个面积相当于西都长安的大城,马上就要在自己面前诞生了。这元氏雄城一立,争霸天下的根基便有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