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卷 第三十章 招揽张辽 (第1/2页)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四月二十日未时 常山郡元氏城太守府正殿书房,刘炎正盯着书桌前大木板上的冀州地图沉思。刘炎知道灵帝驾崩之日,天下大乱之时,就在近期,所以他一有空就在书房研究冀州的各个势力,为吞并冀州做准备。 自黄巾之乱后,冀州经历了五年休养期,已经慢慢回复生机。虽然期间有张纯、张举时不时的劫掠一番,又有张燕的黑山军到处招人,但总体已经趋于平稳。 中山、常山自不必说,经过刘炎的多年治理,用富甲天下来形容也不为过;魏郡和赵郡是冀州刺史的势力范围,历经两任刺史,发展的也很是不错;河间国是灵帝故里,在河间王族的经营下一直都颇为富足;巨鹿、安平、清河三郡,受黄巾之乱最烈,正在缓缓回复中;唯有一个渤海郡最是奇怪,不知为何,汝南袁氏竟然渐渐的将渤海郡据为己有,现在渤海郡的各级官员,从太守以下,基本上全是袁氏的门生故吏。 刘炎正在沉思时,外面突然有亲卫来报:“报,太守大人,东都洛阳传来密信。” 终于来了,刘炎兴奋的双手一握拳,大声道:“呈上来。” 自有亲卫应命入内,双手呈上,刘炎接到手里,检查了一下封口,然后拆开一看,上面写道: 属下斥候营二尉一军军侯王行报: 中平六年,四月十一日,灵帝驾崩,上军校尉蹇硕欲立陈留王刘协为帝,秘不发丧。期骗大将军何进入朝,诛杀之,事败反被何进所杀。四月十三日,太子刘辩继位,何太后临朝称制,太傅袁隗与大将军何进辅政,同录尚书事。 刘炎看罢,突然发出一个奇怪的命令:“令斥候营二尉再派出一曲斥候,在司隶校尉部河内郡潜伏,与一军军侯秘密联系。” 亲卫领命而去。刘炎想了想,写了封密信,张辽现在的基本情况描述了一下。让军侯王行密切关注此人的行踪,一旦他离开洛阳,便令河内郡的斥候跟踪,时刻上报他的位置。 刘炎知道张辽现在还未随丁原和吕布到达洛阳,他也不着急,只是时不时的招沮授和荀攸探讨冀州的形势,作出相应的安排。 两个月后,六月十五日,刘炎收到洛阳密报,张辽已经随丁原抵达洛阳,现为丁原部将,骑都尉吕布手下都伯。 六月十八日,王行来报,张辽离开洛阳,领十数人往北面而去。 六月二十日,河内郡斥候来报,已发现张辽等人行踪。 六月二十二日,斥候来报,张辽进入魏郡,但未做停留。 六月二十四日,斥候来报,张辽进入巨鹿,仍在往北而行。 六月二十五日未时,斥候来报,张辽达到巨鹿郡曲周县,在县城四门张榜招兵。刘炎在地图上看了一下曲周的位置,马上下令道:“令所有传令亲卫、令旗亲卫、骑兵亲卫在太守府集结,明日辰时随我出发。”马上有亲卫领命而去。 刚下完令,沮授和荀攸到了,刘炎兴奋过头了,都忘了自己还招他们来议事了。 沮授倒是没什么,老神在在的看着刘炎忙碌,荀攸却好奇的问道:“太守大人意欲何往?” 这又是一员猛将即将到手,刘炎心情大好,微笑着答道:“我想往曲周一行。” 曲周!那可是巨鹿郡的地盘,荀攸大惊,劝阻道:“太守大人,未经朝廷允许,不得率兵出郡啊!” 刘炎狡猾的笑道:“我只是带亲卫去访友,何来率兵出郡一说?”荀攸无语。 六月二十六日辰时,刘炎带亲卫准时出发,前往曲周县城。 此时刘炎亲卫已经扩充至一千二百名,其中有传令亲卫和令旗亲卫个二百五十,骑兵亲卫五百,随身亲卫和太守府内卫各一百。 刘炎只留内卫守卫太守府,领着其余一千一百亲卫,骑着战马,经房子,过任县,一路疾行,终于于六月二十八日午时一刻抵达曲周县城。 北门外,张辽亲自上阵,坐在招兵告示旁的书桌后,填写新兵信息。或许是遣去冀州各郡发布消息的士卒还全部到位,今天北门外来应征的人不多,都快一上午了,才收了不到十个新兵。 张辽正坐在那里四处张望呢,突然远处响起密集的马蹄声,起码不下千骑。他惊的从椅子上蹦起来,此处怎会有如此多的骑兵,难道是乌桓大部前来劫掠! 城外百姓早已吓得四处奔逃,后面新招的几个士兵也吓得冷汗直冒,张辽站在那里手握长枪,紧张的望着前方。 官道上黑影迅速靠近,一千余骑兵竟然看上去整整齐齐!最前方一人后面竖着一面大旗,大旗上的字慢慢的呈现在张辽眼里:大汉常山郡太守,刘!好像是大汉的兵马,张辽轻轻的嘘了口气,但并未放松警惕。 骑兵渐渐的近了,只见一个二十多岁,英武帅气的年轻人突然疾行中突然抬了一下手,大旗往下一顿,千余骑兵开始渐渐减速。当到达南门外不足百米时,那年轻人又是一抬手,千余骑兵全部停下来,竟然列成了一大一小两个方阵,小的一百人十排十列,大的五十排二十列,整整齐齐,仿佛测量过一般! 张辽目瞪口呆,这些骑兵皆身披轻甲,整齐划一,连马匹都披了轻甲,丝毫不乱。他知道这肯定是大汉的军队,异族的骑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