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_第六十五章 紫色方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五章 紫色方案 (第2/2页)

D军共缴获1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4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12艘驱逐舰和30余艘辅助舰。

    至此,F国舰队已基本覆灭,只有停驻在S内加尔的达喀尔港的‘黎赛留’号战列舰和在M洛哥的卡萨布兰卡港的‘让.巴尔’号战列舰、‘普里茅盖特’号轻型巡洋舰被迫投靠了M军。

    行动结束后,D国海军司令雷德尔有一夜暴富的感觉。

    随后,D军把这些舰艇全部编入南方舰队,9艘大型舰只分别命名为战列舰‘巴巴罗萨’号,战列巡洋舰‘马肯森’号、‘黑林根’号,重巡洋舰‘迪姆林’号、‘利奥波德’号、‘普雷希特’号、‘戈尔茨’号和轻型巡洋舰‘沃尔希’号、‘克卢克’号。

    D军的行动令Y、M两国颇感无奈和震惊,还没等两国有所反应,D国另一个行动已在开始了。

    ‘紫色方案’实施不久后,D国海军部就又制定了关于战舰向南方实施战略转移的计划,此次转移的共有26艘舰只,按计划,这些舰只将要穿过英伦海峡加入南方舰队。

    此次行动代号是‘百米冲刺’。

    但要把这支颇具规模的舰队顺利通过英伦海峡确实不容易,当上述这些舰艇纷纷调集到到D国位于北海的威廉港时,Y国就已得悉了情况,丘吉尔下令情报机构必须搞清楚D军的真实意图,Y国对D舰此次的行动判断是倾向于南下与南方舰队汇合,但亦不排除是想诱使Y国调回主力舰艇,减轻南方舰队的压力,从而进一步打击海上航线。

    D国海军司令雷德尔认为,‘百米冲刺’行动越快实施越好,时间越拖久,泄密的机会就越大,而且最好是在天气恶劣时通过英伦海峡。

    根据气象部门分析,2月11日-14日都有大雨,海面有6-7级风浪,这种天气下飞机是不可以起飞作战的,雷德尔决定在11日夜间行动。

    为了尽量把可能的损失减至最低,‘格拉芙·齐柏林’号航母上的飞机全部先期转场到布列塔尼半岛一带的机场,等舰队通过海峡后再归队。

    在正式行动之前,驻扎在F国沿岸的各扫雷舰艇就已开始在英伦海峡为舰队清理出一条通道,Y国人当然知道,但已经习以为常了,因为从40年8月起,D国海军就不时进行类似的扫雷行动。

    另外,在过去1年多的时间里,D军几门‘巴黎大炮’也轮流炮击多弗尔城区一带,虽然其210MM口径的炮弹啃不动坚固的工事,但是几乎每天都在炮击或轰炸,Y军都已麻木了。

    所有这一切行动,都是让Y国人相信,不论可能性有多高或是有多疯狂,D国人确实是在准备实施‘海狮’计划。

    果然,D军的扫雷行动依然没有引起Y军的特别注意。

    2月11日这天,英伦海峡果然下起了大雨。只见威廉港内一片繁忙,全体船员都紧急登舰,各类物资也被运上军舰,为了防止敌方的潜伏间谍发出情报,这一天威廉港还突然实施了戒严。

    17点,‘百米冲刺’行动正式开始。

    首先,在威廉港外负责监视的Y国潜艇被悄悄击沉。接着由一艘扫雷舰为先导,该舰的后面共26艘舰艇按一字长蛇队型陆续出发,为了掩护该舰队,D国还进行了大规模的电子干扰,数架带有电子干扰设备的轰炸机对Y军实施了强干扰,使得设于英伦海峡沿海的雷达站失去了作用。

    到12日凌晨3点30分,D国舰队已全部通过了多弗尔海峡,直到6点15分,另一艘Y国潜艇在英伦海峡发现了这支舰队并立刻做了报告,在准备强行拦截时,被一直潜伏在附近的一艘小型D国潜艇击沉。

    接到报告后,Y国海军才猛然醒悟过来,但是现在主力舰队要么在北部的斯帕卡湾,要么还在大西洋护航,调回来拦截肯定来不及了。

    在附近的就只有分散在各个港口的10多艘老旧驱逐舰,主要用来布雷和反潜的,让这些舰艇去拦截等于是送死,由于天气恶劣,也无法出动飞机攻击,只好眼睁睁看着D国舰队离去。

    就这样,D国舰队利用一切可以使用的手段,终于顺利通过英伦海峡,再经比斯开湾抵达直布罗陀,‘百米冲刺’行动圆满结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