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_第六十八章 代号木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代号木星 (第2/2页)

之,这些资源也是支撑S联持续作战的重要保证,所以D军将要展开的行动可以说是攻其必救。

    只是从第聂伯河到高加索山脉东部的巴库产油区的距离有1800多公里,仅是这漫长的后勤运输线就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所以要实现这个目标困难和风险都很大。

    不过按照总参谋长布隆伯格的计划,不论是为了牵制敌人的兵力,还是为了夺取巴库产油区,都必须先夺取克里木半岛。再说,克里木半岛还有丰富的铁矿。

    所以半岛之战势在必行。

    克里木半岛南临黑海,东北面是亚速海,长约270公里,宽约160公里,北部为低丘陵地带,南部为山地,从半岛往来大陆只有通过彼列科普地峡,这样的地形非常有利于防守。半岛有一个重要港口,叫塞瓦斯托波尔港,S军的黑海舰队就进驻这里。

    在阿曼德的指示下,D军总参谋部很快就制定了相关的作战计划,代号‘木星’。

    该作战计划的核心内容是:

    1、以第1山地军和第29军组成‘波罗的海’集群,在F兰登陆后,与F兰军队一起,佯攻列宁格勒,第1航空队和北方舰队配合该集群行动。该集群由第1山地军军长舍尔纳中将指挥;

    2、以第4、10集团军、第7装甲军、第3山地军、第1陆战师和第4伞兵师组成‘黑海’集群,强攻克里木半岛。其中第3山地军、第1陆战师和第4伞兵师负责突袭南部山地地区。第4航空队及L马尼亚海军配合该集群行动。该集群由第4集团军司令屈希勒尔大将指挥。

    3、第6集团军作为预备队并在卡夫巴斯一带集结待命,如果要攻打巴库产油区,该集团军将作为主攻部队。

    由于D国在黑海没有舰队,甚至一艘船都没有,所以第1陆战师能否从克里木半岛南部完成登陆,就完全依靠L马尼亚海军了。

    早在大战爆发前,L马尼亚政府从34年起就不遗余力地扩充海军的实力,先后从D麦、Y大利、D国等国家订购了一批舰艇,到目前为止,L马尼亚海军也算是有一点实力的。其中主要包括:

    海防重甲重炮舰2艘,分别是‘勇者米哈伊’号和‘斯特凡大公’号。这2艘舰都是38年服役,标准排水量4500吨,航速16节,主炮有两座单联装280mm舰炮、四座单联装150mm副炮、两座88mm高炮和一些20mm高射炮;

    轻巡洋舰2艘,分别是‘达Q拉伯爵’号与‘伊莎贝拉女伯爵’号。于37年服役,标准排水量4500吨,最大航速33节。主炮为7门150mm舰炮,两座单联装105mm高射炮。舰体两舷各有两座双联装533mmyu雷发射管。舰上可载侦察机一架;

    浅水重炮舰,‘查士丁尼’号,42年2月才基本完工,由D国提供主要配件和技术,在L马尼亚加拉茨船厂舾装,标准排水量2000吨,最大航速18节。主炮为一座单联装280mm主炮,三座单联装105mm副炮;

    驱逐舰4艘和yu雷艇6艘。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行动前,L马尼亚还新服役了一艘两用型运输炮舰‘卡兰’号,该舰排水量800吨,航速14节。其舰型设计比较独特,水线以上一层甲板室为运输舱,可运载弹药、物资、轻型车辆以及马匹,二层甲板室则可作为搭乘人员的住宿舱室,可在近海和内河执行运输任务。单次最多可搭载6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

    ‘卡兰’号舰艏有一门单联装150mm炮,舰尾炮设计很特殊,将一门105mm加农炮固定在舰尾的转台上,在舰上可以射击,抵岸后还可吊放上岸,

    由于该舰可以在内河运输,所以吃水较浅,而且在很简陋的码头也可以完成装卸作业,所以可以充当登陆舰使用,此次登陆行动中,该舰无疑起到了重要的替代作用。

    此次行动的保密工作做得还是比较好的,主要是因为在42年的年初D军全部更换新的密码本后,Y国人的‘超极机密’暂时还没破译出任何情报信息,Y、M、S等各国眼下只能依靠其他的情报来源。

    不过在战役开始前,S联还是得到了部分关于‘木星’行动的情报,只是还没来得及搞清具体内容,D军就发动进攻了。

    42年3月25日,‘木星’行动如期进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