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崛起_第八十二章 燃烧的半岛(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二章 燃烧的半岛(14) (第1/2页)

    轰炸结束不久,攻城部队前线官兵就发现不断有守军主动投降。开始时仅是三俩个,不久之后,就有成群结队的守军高举着双手陆续地走出隐蔽处。在前线负责指挥战斗的第18山地师师长基兴西腾巴赫少将见状,立刻下令部队停止攻击,并开始收容战俘及劝降其他还在抵抗的S军。

    为了进一步打击S军的士气,弗尔施泰因中将在得知消息后,立刻让部队在全线用俄语喊话——阿鲁斯塔被攻占了。

    ‘阿鲁斯塔被攻占了?!’

    ‘嘿,听说了吗?阿鲁斯塔被攻占了!’

    ‘.....’

    消息很快就传遍了前线。一时间双方士兵都在议论纷纷,有高兴的,也有失落的。高兴的自然是D军这一方,而感到失落的则是S军。尽管S军各级军官都在歇尽全力制止下属议论,但是士气依然无可避免地遭到重大的打击。

    弗尔施泰因中将的心理战术奏效了。

    实际上阿鲁斯塔直到下午才被攻占,而零星的战斗则持续到第二天才结束。

    23日傍晚,S军第86步兵军也停止了进攻。显然,S军已经确认阿鲁斯塔失守了,继续围攻L马尼亚第1山地师和D国第7伞兵师已经失去了战略意义。

    现在S军只有两种选择,一是组织兵力重新夺回阿鲁斯塔,二是尽快部署新的防线,不过这需要时间。只是无论如何选择,对于S军来说都是困难的。

    按照现在的情况,S军根本不可能抽调出足够的兵力来收复阿鲁斯塔,即便是想堵住缺口,以S军现在的实力,也未必能做到。

    更何况D军也不会给对手太多的时间。

    就在当天夜间,弗尔施泰因中将不顾部队已极度疲劳,决定趁S军仓皇撤退之际扩大战果,强令第18山地师派出一部延海岸公路向东北方向追击至30公里外的里巴切布防。

    弗尔施泰因中将的意图很明显,这样不仅迫使S军继续后退,还可以为主力休整和集结赢得必要的时间。

    此时精锐部队与普通部队的素质就体现出来了。尽管困难重重,但是第18山地师还是迅速组建‘阿德勒尔’战斗群来执行这个任务。该战斗群以第151山地步兵团为基干,加强第152山地步兵团的1营和第18山地炮兵团的1营,总兵力约3200余人。

    第151山地步兵团团长阿德勒尔上校知道部队已很疲劳了,实际上他自己也是如此,所以在部队出发前,下令收集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工具代步。阿德勒尔团长实在不想再让手下徒步奔袭30公里了。再说,现在时间胜于一切。

    于是,当部队出发后,人们惊奇地发现,这支部队的运输工具是那样的杂乱,不仅有各式缴获的军车,还有各式的民用汽车,有的甚至还是马车。

    不管怎样,‘阿德勒尔’战斗群也算是实现‘摩托化’行军了。在这些杂七杂八的车辆上挤满了山地步兵,许多人刚一坐下就睡着了,此时所有人都是灰头土脸的,要不是穿着统一的军服和人人手里都有武器,否则真像逃难的难民。

    对于这些山地步兵们来说,四散逃窜的S军士兵没什么可怕的,疲劳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尽管如此,每当在途中遇到零星抵抗时,这些山地步兵还是会条件反射般清醒过来,只有战斗结束后又再继续昏睡。

    三个多小时后,‘阿德勒尔’战斗群终于进抵里巴切。至此,S军在南部的防线就已全面告破。

    突破S军防线后,D军已可以威胁东面的费奥多西亚和刻赤,而且在这个方向已没有S军的主力部队,重新调整兵力也需要时间。如果D军能抢占这两个地方的任何一处,就完全有可能将整个克里木方面军包围在半岛地区。

    从战场的态势上看,主动权已被D军牢牢掌握了。

    局势还继续朝着有利于D军的方向发展。

    4月24日上午,D军最后一批援军抵达。这是第28军的第152、241步兵师。现在D军已拥有雅尔塔和阿鲁斯塔港两个小港口,港口的设施基本还完好无损,可以保证后续人员及物资快速上岸。新到的这两个师及物资就分别在雅尔塔和阿鲁斯塔上岸,卸载速度明显加快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