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芳名谱_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力保护行商安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全力保护行商安全 (第2/2页)

绸之路又开始焕出了青

    —

    李勒已带兵从且末赶回了敦煌以安西大都督地名义布了几道命令建立了几个机构开始初步试行一些新政策。

    先他建立了三家大钱庄三家连号敦煌的叫大隋安西第一钱庄。善的叫大隋安西第二钱庄且末地叫大隋安西第三钱庄以后如果扩土得到新城再立钱庄起名就以此类推并且以后不管什么机构或者民间商行开业都必须加上“大隋安西”这四个字招牌上必须注明否则不许开业!

    戚九变曾问李勒为什么非要加这四个字。有点象土财主臭显皮似地深怕别人不知道这是安西都督府地地盘!

    李勒却笑着告诉戚九变别看这种名字臭显但却是在明确宣告主权!这里就是中原帝国的领土就算以后咱们这代人死了就算过了一千多年连城市都没有了但后人只要在遗迹里挖出一块遗物就知道这里曾是我们地领土!不管那些别有居心的人如何巧言如簧想要分裂我们地国家。但事实就是事实这里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深深地印上了我们国家的标记。不可改变!

    钱庄的主要用途是保障行商们在三郡的利益身上带着大量的现钱走几千里风险总是存在的草原上的强盗来去如风实无法每次都不被抢。但有了钱庄商人们就可以在任何一处钱庄存钱。然后空身上路。在下一处钱庄提钱。减少被流匪抢劫的风险!

    当然这种安全是要付钱的。大都督府逢百抽一保护费不高但积少成多每月也可入帐大笔只此这一份收入就可保证三座城市里官员们的正常开支了还有剩余!

    李勒又开了连号地邮站。如果商人们有货物要贩运到下一座城池可出货量又小所得利润不高不值得走一趟这种情况下商人们往往不做这笔买卖。

    可有了邮站就不用放弃这种小生意了必竟蚊子再小也是rou啊。商人们可以把货物先送到邮站然后由邮站集中货安西军派兵保护待到了下一座城市把货物交给指点的收货人!

    当然这也是要付钱的而且要付两份一份是邮资安西军不能白替商人保护货物也得收到辛苦钱另一份是保值费货物值多少钱商人要提前说清楚按照逢百抽一的原则交保值费如果货物半路上出了意外接照提前交的保值费赔偿。当然不愿交也可以但路上出了意外邮站是不会赔的!

    事实上邮站的做法和普通镖局差不多但一来收的钱少普通镖局是二十抽一如风险大还会逢十抽一二来大都督府拥有军队做武力后盾被人劫的可能性小所以多收一项保值费也没啥大不了的相反钱还是少收了!

    这么一来几乎是邮站刚一建立三郡地镖局便集体关门再无生意上门!不过镖师们倒不用怕没饭吃因为安西军招了他们去邮站镖师们摇身一变从个体保镖变成了国家保镖吃官家饭了!

    邮站的收入呈上升趋势。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逐步恢复不少商人情愿把货物先交给邮站然后跟着押运货物地军队上路也不愿把货物押在手里其实这么做他们并没多花钱因为运送货物所使用的牲口是大都督府出的商人们省了雇脚力的钱!

    这又使脚力行业向敦煌和且末两城集中出了安西都督府的地界商人们就得雇他们了于是又促进了周围地区的商业展必竟有人口流动生意才会多才会好做。

    第三是开兵站安西都督府在边界设立了不少兵站兵站与烽火台不同烽火台是防御型地堡垒而兵站是攻击性质地。

    士兵们表面上地主要任务是在商人出界后再免费保护其一段路不要钱的好事商人们当然是热烈欢迎。但事实上安西兵每到一座绿洲便会以休息为名在此做短暂驻扎而一批刚离开下一批又来就等于是在绿洲上长期驻兵了。

    这是一种变相地蚕食侵略可由于手段温和所以倒也没引起周边小国和部落的重视。虽然不少有识之士看出了这种潜在的危险但不用安西军出面商人们就威胁那些城主或领如果不让安西兵保护他们他们以后就再也不来这里了!

    收取商人的税钱那可是一大笔的收入要是商人们不来了城主和领上哪收钱去好在安西兵从不找麻烦而且还和当地百姓关系处得极好从没对绿洲的统治权提出过要求所以领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这些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安西大都督府虽然得到了底层各族百姓的拥护可在商旅们心中的地位还尚需提高必竟动乱之地每个政权的寿命都不长。李勒的一系列措施尚处在试验阶段还需经过磨合逐步完善。

    这天李勒出了长史府想去邮站看看现在的邮站是安西三郡里第一赚钱的买卖一个月的收入就能顶隋文帝时三郡全年的收入而且还在递增把戚九变的嘴都乐歪了!

    邮站离长史府不是很远出门左转过两条街就是以前是个突厥胡商的宅子这名胡商在敦煌已住了三十多年早就落地生根了可他又是突厥人深怕李勒修理他所以巴结着把宅子送给了李勒他搬到别处豪宅李勒则把宅子改成了邮站。

    到了邮站见墙边停着长长一溜大车门口一名小吏在叫:“不收活物鸡蛋也不收这些玩意儿能邮嘛半道死了碎了的算谁的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